劉勇梅 孫琳慧 孫麗娟
摘要:總體看,高職學生對教學督導工作比較了解,對學校的教學督導工作有一個積極的態度,認為高職學校的教學督導工作確實促進了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但在督導工作的宣傳、督導教學評價體系以及工作方式上,一半以上的學生并不太認同,這說明高職學校教學督導工作在這幾個方面還應該有所改進。督導員、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個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在督導工作中,督導員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需要了解學生對督導工作的認知與態度,以便更好地改進教學督導工作。
關鍵詞:高職學生;教學督導;認知態度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2-0089-02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都設立了教學督導組織,成立了教學督導部門。教學督導工作已是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現今教學督導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督教、督學和督管。督教的對象主要是學校的教師,對教師的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監督引導。督學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對學生的整個學習環節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督管的對象是學校的教學管理。由此可以看出,學校的教學督導人員與教師、學生、教學管理者之間是相互作用,密切聯系的。但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目前大量的關于高職院校教學督導的研究,基本是從教學督導員本身出發,研究督導員與教師的這對矛盾體。內容涉及教學督導制度機制、督導的運行模式、教學督導隊伍以及教學督導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等幾個方面,但卻忽視了教學督導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忽視了學生對教學督導的內在心理感受,從而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和教學督導工作的順利開展。本次調查主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高職學生對學校教學督導的認知和態度,希望為今后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工作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云南省不同地州市的六所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594份,有效問卷586份。其中男生248份,占比42.3%,女生338份,占比57.7%。一年級學生176份,占比30%,二年級學生331份,占比56.5%,三年級學生79份,占比13.5%。由于大三學生大多在外實習,發放的問卷數量相對較少。
2.方法。本次調查采用了李克特(Likert scale)量表法,自行編制了“高職學生對教學督導工作認知與態度調查問卷”。問卷包括人口統計學資料、學生對教學督導工作的認知與態度兩個模塊。其中認知與態度模塊共計12個題目,內容包含學生對教學督導的一般情況(工作方式、督導制度等)的認知與態度和教學督導在促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面的認知和態度兩個維度。要求被測試者從自身實際出發,對每個題目表明態度,范圍從完全同意到不同意,問卷評分方式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分為反向計分和正向計分題目。正向計分時,完全同意記4分,基本同意記3分,不太同意記2分,完全不同意記1分。反向計分時,完全同意記1分,基本同意記2分,不太同意記3分,不同意記4分。每一個項目都給出一個得分。問卷的第6、9、10題為反向計分題,其余題目為正向計分題。
3.研究工具。本次調查主要使用SPSS19.0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作為主要的統計研究工具。
二、結果分析
1.一般情況的認知和態度。調研結果顯示,有26.8%的學生不知道學校設有專門的教學督導部門,有43%的學生不了解學校教學督導的基本制度,有40.4%的學生不了解學校教學督導的工作方式。分析不同年級學生對學校教學督導一般情況的認知和態度,見表1。從各年級得分情況的均值可以看出,大二學生對學校是否設有督導部門、督導制度以及督導工作方式的認知,均值都是最高的,這說明大二學生對學校教學督導工作的一般情況是最為了解的。
2.督導評價制度的認知和態度。通過對所有題目得分的均值進行比較發現,所有題目得分的均值在2.29~3.5之間。其中學生能夠客觀地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的均值為3.5,得分最高。這說明大部分學生能從自身實際出發,較為客觀地對教師的教學情況給出評價。由表2可以看出,30.5%的學生認為他們在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后,與教師之間產生了矛盾。這說明目前學校的教學督導評教體系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改進,特別要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3.教學督導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通過分析督導工作是否到位與督導是否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教學的相關性(見表3)可以得出,教學督導工作到位與督導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教學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27和0.35,顯著水平都為0,小于0.01,這說明在0.01的顯著水平上,教學督導工作到位與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顯著相關,因此當前學校的教學督導工作確實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
4.督導員督學方式的認知和態度。當前高職院校督導員督學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聽課觀察和學生現場訪談。督導員通過聽課和訪談的方式對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地現場了解,并進行評價,給出意見或建議。通過對學生是否喜歡督導員聽課、有督導員聽課上課更有激情這兩組數據分析得出:58.02%(完全同意+基本同意)的學生認為,上課時不喜歡有督導員進行聽課;50.68%(不同意+不太同意)的學生不認為有督導員聽課上課會更有激情。這說明一半以上的學生不喜歡上課時有督導員進行聽課,并且他們認為有督導員聽課時,上課積極性并不能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督導工作中,應該改變傳統的,以聽課為主的督學方式。
三、結語
通過對所有題目得分的均值進行比較發現,所有題目得分均值在2.29~3.5之間,都超過了中間值2(每個題目取值為1~4分)。從總體上來看,高職學生對學校教學督導工作的一般情況比較了解,對教學督導工作也有一個積極的態度,并且認為教學督導工作促進了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但同時也反映出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督導工作還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督導工作宣傳不到位。通過分析發現,仍然有部分學生不知道學校設有教學督導部門,特別是大一的新生。學校應充分發揮學生信息員的作用,加強學生對學校督導工作的了解。
2.評教體系需要改進。在評教過程中,學生評價也占有相當的比重。通過分析發現,仍有部分學生認為,在對教師教學進行評教后,他們與教師之間產生了矛盾,因此在評教過程中,應該加強督導員、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多注重學生和教師的心理感受。
3.傳統督學方式需要改進。教學督導的督學工作,第一手的信息來源是督導聽課。通過分析發現,一半以上的學生很反感上課時有督導員在聽課,并且認為有督導員聽課時,并不能激發他們上課的積極性,而大多數教師在有督導員聽課時,都希望學生能有更大的積極性。因此,督導員在進行聽課的同時,也會造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矛盾的產生。
參考文獻:
[1]單嵩麟,潘立本.以人為本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制度[J].職教論壇,2006.
[2]李克東.教育技術研究方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孫麗娟.高職教師對教學督導的認知與態度[J].職業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