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以很快的速度騰飛,祖國一天比一天更加繁榮昌盛。中小企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擔任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并為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種伴隨著機遇與風險的挑戰中,中小企業存在自身資金不足、融資困難、管理水平低、企業工作人員素質低等問題,中小企業要想生存下來,它們必須得加強自身財務管理,學會高效準確的做出財務分析,依靠這些方法使我們能及時有效的避免或者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本文以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為基礎,專門對中小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現狀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也對導致其財務風險的原因進行了進一步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一些有作用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現狀;原因;防范
一、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現狀
1.財務人員素質不太樂觀,知識十分欠缺
祖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在中小企業工作的財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擁有的知識也過于陳舊,他們很難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再加上財務人員對市場經濟、現代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了解也非常少,他們也沒能意識到良好的企業發展需要一定的知識水平來奠基。企業的財務人員還應該擁有較好的政治素質和過硬的道德素質,也需要有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和正確的法治觀念,嚴格要求自己,在金錢和權力的誘惑下不為其屈服,不為其折腰,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財務人員。
2.創業資金少,流動資金少
中小企業大多屬于自主創業,創業資金非常少,有的甚至可能是白手起家,創立企業的資金和規模極不匹配。中小企業前期資金緊張,后期取得一定的利潤,又要花錢購買設備、研發新產品等,為企業明天的發展,創造一些更好的硬件條件。正是這些原因使得中小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時,既要積累資金,又要支付企業的日常開支,導致企業的資金長期短缺。因為短缺資金,企業更傾向于投資一些期限比較短、回收比較快的經營活動,這樣可能喪失一些對企業長遠發展有好處的經營活動,也使企業投資受到一定的阻礙。企業為了持續經營、擴大生產,不得不扛著負債繼續往前經營,其資產負債率過高,可以流動的資金又有限。另外,企業在收回賬款發生意外時,也會使企業的流動資金受到一定的影響,引起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
3.融資方法少且困難
國家對中小企業在貸款和財政方面不夠支持,各家商業銀行也對其設有很多障礙,而且對其放款的意愿并不高。由于中小企業的資本結構十分不合理,資產太少,負債太多,資產的有限使得企業得到的貸款有限。歷史上,中小企業因信用意識淡薄,欠債、逃債的事例也舉不勝舉,為了加快其發展,盡管中國政府在融資這塊的力度不小,難免存在疏忽與漏洞,再因欠債、逃債本就是歷史的沉淀及滋養下生成的歷史腫瘤,難以徹底摘除。近年來中小企業運用假破產等方法逃債的現象日益嚴重,加大了銀行的貸款風險,降低了銀行對其投放的信心。中小企業也不像大企業那樣,很容易的就可以面向社會發行股票和債券,他們主要是依靠吸引直接投資。但是,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能夠順利的直接引資,所以中小企業在這種時候往往會求助于民間借貸。有的中小企業在關鍵時期為了企業能夠更好的經營,會尋找民間借貸,付出更大的代價,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負債,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4.資產公允價值小,變現能力弱
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時,沒能合理的分配流動資產和短期負債,使短期償債能力不能得到足夠保證,也沒有很好的運用短期負債融通短期資金、長期負債融通長期資產的重要基本原理,導致企業出現資金結構非常不合理,負債高等問題。再加上中小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很小,資金在企業內的流動弱,變現能力也很弱,加大了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企業現金流量越多,或者資產變現能力越強,企業還債能力就越強力,反之則越弱。如果企業出現資金短缺情況時,又沒有辦法及時將其資產變現,將會加快企業潛在財務風險的爆發。
5.經營水平低,穩定性差
中小企業一般存在規模比較小,資產結構不合理,技術比較落后,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管理模式比較呆板,管理觀念比較陳舊等問題,在這些問題中存在很多薄弱的地方,如財務報表真實性不夠,資產少負債多等,都會降低企業的經營水平。因為中小企業的資金本來處于很緊張的狀況,所以投放到收集信息、市場分析的資金也比較少,得到的信息不夠準確和全面,導致不能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另外中小企業也很容易受到許多無法預測和估計的外在經濟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出現資金短缺等問題,所以中小企業在經營時波動極大,穩定性差。
二、導致中小企業出現財務風險的原因
1.財務活動不能很好的適應多變的外界經濟環境
企業的財務活動很容易受到許多不可預測的外界經濟環境的影響,包括受國民經濟改革、銀行利率、國家信貸等。在這些不定情況下,我們不能及時正確的預測風險在經營管理和財務狀況中存在的程度,它們的波動也非常大。企業對其預見非常困難,也很難將其改變,再加上企業自身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不夠健全,一定會導致其在財務活動中出現財務風險。
2.中小企業出現財務風險的本質是負債
企業融資引起負債增加,進一步加大財務風險的出現。對于一個中小企業來說,負債經營得合理,有利于企業降低資本成本,并給股東帶來一定的利益。如果經營不得當,反而會導致負債增加,財務成本也會增加,使企業財務危機進一步的加重,甚至加快企業破產、倒閉的速度。中小企業的財務不夠透明,監管方面出現了一些漏洞。企業在貸款時相互幫忙做擔保,也是造成企業負債進一步加大的原因之一。再結合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中小企業短期投資比重大,長期投資十分低,所以短期金融負債占總負債和銷售額的比例較高。
3.中小企業欠缺財務方面的意識
中小企業管理層及其員工缺乏對市場宏觀經濟環境的研究和認識,擁有的財務管理知識和水平有限等原因,導致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意識十分缺乏。而且很多中小企業在經營時,只注重經營時產生的風險,卻忽略了企業活動產生的財務風險。也有許多中小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完全忘記了要注意資本成本和資本結構,也沒有對風險報酬做出一個準確的預算。所以中小企業在資金上一旦出現困難、 嚴重虧空等問題時,企業是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來制定高效的解決方案,或者也沒有時間實施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來有效的避免或者降低遇到的財務風險。
4.財務管理制度有缺陷
與國有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管理能力很弱,管理人員素質較差,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會計基礎工作存在很多弱點,可能導致中小企業沒有區別經營性支出和非經營性支出列入,不區別核算的對象和會計區間等,導致提供的財務信息不夠精確。加上經濟活動網絡化,傳播迅速,反饋迅速,如果企業錯過了解信息的最佳時機,或者是對其了解不夠充分,導致企業選擇錯誤,進一步加大了決策風險。企業還存在資金結構不合理,資產負債比率太高,賒銷比重太大,應收賬款是無法控制的未知數,存貨周轉率不高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企業應建立一套比較完善、有約束力的內部財務監察制度,分工明確,確保資金更加安全和完整。
5.資本結構不合理
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的不合理,使得財務風險出現的機率增加。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的競爭一天比一天殘忍,中小企業由于資金不足,要在這樣的環境中迅速穩定的發展,不得不考慮向銀行貸款。中小企業的負債結構一般表現為長期負債少,而短期負債比較多,導致負債比資產多,資金在運動的各個階段、各個形態中的比重不符合發展的要求,使中小企業對銀行寄予更大的希望。但是,當中小企業出現財務危機時,不能按時支付銀行的借款,不僅會失去銀行對其的信用,使企業財務風險增加,還會因為逾期借款導致融資成本增加,進一步加深其財務風險。
6.投資決策出錯
國家經濟增長迅速,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有些中小企業為了使自己的競爭力更強,有意識的快速改進技術、更換先進設備和研發新產品。但是一些中小企業由于沒有科學的決策機制,財務人員自身的經驗和能力有限,對市場調查和預測不夠準確,現金管理效率低,缺乏投資分析和論證,不能對投資進行準確、細致的計算。導致中小企業雖然在一些項目上花掉巨額投資,但是企業未能及時準確的做出有效的決策,導致企業投資失敗,產生更大的負債。
三、防范財務風險的措施
1.加強中小企業整體的財務風險意識
中小企業整體的財務意識不強,上至管理層,下至底層員工,應對他們進行專業的培訓,加強其財務風險意識,使其正確對待財務風險。中小企業也應該時刻關注國家各種宏觀政策的變化,管理層應盡早預測企業在投資、經營等活動中等可能產生的消極結果,并提出一些有關的方法來避免或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管理層應該密切注意市場供求和需要的變化,避免企業因為成本增加,資金需求量加大,而導致企業虧本,甚至資不抵債。如果中小企業不想出現這些財務危機,必須及時結合各種多變的政策,準確的調整經營方案和投資方向。對于采購物資,中小企業應該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確保原材料的供應不會出現中斷;對于生產,借助科技力量,學會技術改革、管理創新,研發新的產品,進一步優化產品的結構,使產品高效高質量的生產;至于銷售,企業應該看重產量與其結合,用銷售量來定生產量,努力開發新的銷售市場,發展新客戶,加快貸款的回收,使企業的抗財務風險能力有質的飛躍。
2.成立財務風險管理機構
中小企業應該專門成立對財務活動進行風險管理的機構,創建一個強有力的、完善的財務風險預測方法。因為財務風險預測方法可以讓我們通過征兆來預知企業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讓我們提前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降低風險。中小企業應定期不定期對財務分析評價指標進行量化分析,通過預算、預測年度風險,完善財務風險預測方法,使資金使用效率更加高效、可回收。中小企業還應該建立和完善財務風險分析系統,使企業提供的信息更加準確及時。中小企業還應該建立企業交易記錄,做好應收賬款的管理工作,做好對客戶信用的評價,完善賬齡,并對其還款時間進行備注。當企業出現問題時,可以及時高效的做出分析,并立刻對其進行一系列的防范。
3.加強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
因為中小企業規模小、財力不足、人力資源不足,其職務分離不夠明顯,一般不會設立會計機構,部分企業即使設立了會計機構,考慮到開支等問題,也不會按照規定來設立崗位。中小企業應合理設置財務會計及相關的職務,明確職責權限,建立一套比較完善、有約束力的財務管理制度,這樣才能確保財務管理可以更加高效的運行起來。選擇具有專業資格的財會人員,遵守會計回避制度,使企業擁有一個健全的會計制度。審計部門應保持相對獨立,在發現重大問題時,可及時通知企業高層,提出方案并解決問題。
4.政府部門宏觀環境幫助中小企業
政府應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好的環境,激勵其發展,為其提供更好的平臺。支持中小企業,增加其直接融資渠道 ,把其作為主要扶持對象;激勵其創新,加速其改革。政府在我國金融發展中,應該提出一個健全的中小企業融資制度,并在其中起到協調和引導的作用。政府、金融監督部門、商業銀行這幾個部門應加強合作,共同建設金融服務環境,規范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提高其擔保和抗風險的能力,使其在社會經濟中取得更好的發展。
5.國家對中小企業加強規范
中小企業的制度和行為存在很多的不規范,有的中小企業自覺性非常差,需要一股強大的力量來監督和強迫他們改善自己,國家應加強對其的管制,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來規范、監督中小企業的行為,使中小企業在整個社會經濟中更有組織性、有紀律性。
參考文獻:
[1]姚雁雁.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J].財會研究,2010年第13期.
[2]修澤睿.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及其控制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6年.
作者簡介:胡波(1993.07- ),女,漢族,重慶市豐都縣人,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在讀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