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摘 要: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提問也是師生雙向溝通的一種常用方式,也是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技巧。有效的課堂提問既能使教師更好地把握課堂的教學節奏,又能對學生的思維給予積極啟發,有效的提問更有助于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提問;技巧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學問,提問是教學中一個十分有效的環節。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幾點提高提問效率的見解,具體分析見以下幾點。
一、課堂導入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視語文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激發出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課堂氛圍不活躍,教學枯燥無味,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參與到活動中來的積極性也不強,即便進行了提問,但通常也只是簡單而機械地問,學生往往只是應付,并未真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在提問時,就要用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讓學生產生一種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說的情勢,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動機調動起來,使學生更加專注于對新知識的探究、學習,促使學生展開主動、積極的探究。
例如,在探究《赤壁之戰》這篇文章時,可以先講解一下關于赤壁之戰的背景:當時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就想一舉消滅孫權,把江南東吳之地奪回來。但是,當時的孫權手里只有三萬兵力,兩軍兵力對比非常的懸殊。但是赤壁一戰,局勢卻發生了轉變,曹操的幾十萬大軍卻被東吳軍打得落花流水,兵力損失非常嚴重,最后曹操帶著一些殘兵敗將狼狽地從華容道逃跑了。赤壁之戰也因此成為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著名戰役。背景我們了解了,但是,同學們,你們知道東吳軍到底采用了什么樣的策略把曹軍打敗的嗎?這樣提問,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也就自然集中到一起了,他們也會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探究動機投入到對課文的閱讀當中,這樣的教學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圍繞課題進行提問,常常能直奔主題,揭示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課題有揭示中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作用。教學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層層深入去挖掘,有時候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難忘的啟蒙》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圍繞課題設置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啟蒙嗎?我們的啟蒙老師又是誰呢?課文中,寫了我的啟蒙老師的幾件事呢?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后,也可以再次提出我的老師給我留下的啟蒙是什么?學過《難忘的啟蒙》這篇文章后,我們有什么樣的想法呢?這幾個問題可以說也是涵括了本課的目標、任務。掌握這幾個問題,學生學習的效率也就提升了,既好操作,又省時省力。
三、分層設疑,化難為易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也就是說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也不能單純依靠一個或者是幾個問題就把一節語文課上好,要盡量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置分層次的遞進問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也能夠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提高他們探究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分析《變色龍》這篇文章時,可以先設置幾個簡單問題,比如說,奧楚蔑洛夫斯基的基本性格特點是什么呢?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呢?這個問題,學生通讀文章后,從文中就能直接找到,因此,就可以把這些問題留給一些基礎較差的學困生,然后,再接著問奧楚蔑洛夫斯基盡管一直變來變去的,但是有一點從沒有改變,這一點又是什么呢?前兩個問題作鋪墊,學生也就很容易回答這個問題了。之后,教師也可以順勢利導問:“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他一變再變呢?作者到底是出于什么意圖,塑造奧楚蔑洛夫斯基這個基本形象呢?”設置這一系列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問題,激發學生不斷去探究、思考,在問題的指引下,他們也能夠很快理解文章的重點與難點部分了。
綜上所述,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進行提問教學,也是積極響應新課程理念倡導的教學需求的。提問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學生對知識探究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把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不斷深化對知識的探究力度,讓學生都能夠在探究中掌握問題的實質。提問時,也需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個性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成為師生互動的良好舞臺。
參考文獻:
[1]董鶴.淺談小學語文課堂的提問技巧[J].理論研究,2013(12).
[2]羅曉燕.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9).
[3]余賽光.以優質提問提高語文課堂效率[J].科技信息,2010(17).
[4]葛美紅.巧抓要點妙設問 啟發思維促發展:淺談小學語文提問技巧[J].語文通訊教學,2013(08).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