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穎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對小學數學的課程改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集中體現在“重新組織”課程方面,即實現對課堂的統整。伴隨數學教學逐漸呈現生活化的趨勢,數學課堂重整的內容之一就是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提升學生數學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因此,教師應該樹立生活化課堂教學觀念,從而創建高效的數學生活化課堂。
關鍵詞:數學課堂;生活化;分析
小學課程重組要滿足小學階段的新課標要求以及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并且要實現數學課堂和生活實際結合,小學課程統整主要滲透在由教到學、由學到研、由研到創的整個過程。
一、由教到學的課程統整內容
1.打亂教材內容的條狀重組
條狀重組是指將教材的內容進行縱向打亂,根據教材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系以及學生發展的過程,運用整合思想,將課程中聯系緊密的生活數學內容加以重新組合,優化數學內容的,幫助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化繁為簡。比如,在蘇教版“認識比”的教學中,要有機地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大樹有多高”的內容進行組合,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一方面鞏固了學生的知識,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
2.實現知識遷移貫通的塊狀重組
在學習數學新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以往的知識并結合生活實際例子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比如,在學習完圖形的面積和體積計算時,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圓形、扇形、長方形圖形,通過對這些圖形的觀察和拼接讓學生自主推導圖形的面積公式,從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二、從學到研的課程統整內容
1.創建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材內容源于人們的現實生活世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溝通教材內容和生活世界,合理地創建生活教學情境,實現課堂內容的重新整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將學生的思想和注意力從教學情境中引導到課堂知識的傳授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欲望。
比如,教師在引領學生認識小數時可以借助生活現實重組課堂內容,實現學生對小數的認識,同時基于十進分數的含義,借助價格單位以及長度單位幫助學生理解小數。比如,可以通過由單位正方形到單位線段的轉換,引導學生將單位線段進行平分十份、一百份等,從而認識小數的十分位、百分位等。
2.注重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在課程統整的實施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聯系的方法,在一些教材內容基礎上,整合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現實生活,進行發散思維的聯系,生發出與之有關的內容,實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運用的課程統整。比如,在學習完“面積計算”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計算家里所用地板的數量,從而鞏固面積公式,加強數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能力。
3.引入生活素材進行數學教學
數學學習和生活的很多現象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適當的增刪一些課堂內容實現對課程的重整,這樣將生活實例和數學教學相聯系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以及數學的魅力。比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時,教師可以刪除教材中一些固定化、陳舊的直接傳授計算公式的課程,并增加數學實踐課堂,讓學生通過測量學校國旗的四周,然后提煉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這樣的課程整合能夠深刻地讓學生了解周長的含義。
三、從研到創的課程統整內容
1.實現數學活動的主體探究式教學
從整體的教育角度看,數學學習是一種經驗過程的習得,核心是通過對已學知識的統整實現關聯性的數學教學。主體探究式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思維方式進行探究主題的確立。比如,可以設定春游的主題,讓學生結合春游涉及的有關數學內容進行數學知識的鞏固。通常可以在春游主題的設定下滲透速度與時間和路程,單價與數量及總價的函數關系,從而利用數學中最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以及計量單位內容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通過對數學內容的統整,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2.實現數學活動項目化
生活化的數學是一種發展性的教學,且不是獨立存在的,需要教師根據數學活動的特點,將數學活動和數學實踐活動課堂充分結合,實現數學課堂的創新化發展。學校可以采取輕松的教學方式,在一些具有實踐性質的課程中安排學生實踐,比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調查、計量、實驗、采訪的活動,運用掌握的數學思想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種將數學活動和學科課程統整的方式,能夠還原數學的生活化本質,讓學生在樂中充分學習數學。
基于生活化的數學課堂統整是數學教學的一個新的嘗試,能夠在課堂上啟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加強學生和課程之間的交流,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以統整為新的教學目標,積極思考教材中的問題設計,將數學問題和生活問題相結合,從而將數學課堂變得趣味、精彩。
參考文獻:
[1]安桂清.整體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1.
[2]肖金余.新課程背景下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才智,2015(0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