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笑笑
摘 要:在新課改的浪潮下,持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歌曲教學的巧妙運用,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化抽象為具體,增強記憶效果,提高課堂實效。在日常英語課堂中,教師如能靈活運用歌曲教學,那么英語課堂就會充滿活力,教學效果也能達到事半功倍。
關鍵詞:學習興趣;激發;課堂實效
一、歌曲教學符合孩子的天性
小學生天性好動,注意力不集中,這決定了我們老師在授課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培養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因此,創設一個快樂、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很重要。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生,教師可選擇不同的歌曲:對于低段學生,可以用chant,這些chant往往淺顯易懂,朗朗上口;對于高段學生可做一些拓展,來滿足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一邊掌握語言知識,一邊了解各國文化,在享受學習快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養成喜歡英語的好習慣。
二、歌曲教學的運用是為英語課堂畫龍點睛
歌曲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效果顯著,也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歡聲笑語。所以,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是成功的。
1.歌曲教學在語音教學中的運用
歌曲教學的運用可以培養學生的語音語調,在潛移默化中糾正學生發音不準的問題。如,PEP四年級的上冊的“My Friends”,歌曲優美,旋律簡單,但是其中的“friends play sports like basketball”一句,很繞口,但是加上的動作,把句子給分解掉之后,就變得簡單了許多,學生也能很好很快地接受。這就把語音發音難的問題,用肢體語言來解決掉。聽得多了,學生就能自然而然地習慣了這些語音現象。
2.歌曲教學在句型教學中的運用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句子,利用歌曲教學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句子的表達。例如,PEP小學三年級的上冊的“Teddy Bear” “Touch your head.”這一句型,加上朗朗上口的旋律后,學生很快就接受了這一新句型。如果要想課堂效果更加深刻的話,可以加上一些肢體語言,如,指著鼻子,拍拍頭之類的,既形象又生動,而且很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3.歌曲教學在拓展教學中的運用
針對小學生喜歡唱歌的心理,在完成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適當擴充英語歌曲,達到鞏固強化的目的。在學歌過程中,學生可積累大量信息,培養交際能力。歌曲教學還能作為homework來豐富學生的課外作業。例如,在教授PEP小學四年級上冊“My Bedroom”時,可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替換和再創造,用homework來鍛煉學生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很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歌曲教學應該細水長流
小學生容易遺忘新知,為克服該現象,教師在歌曲教學時應把語言材料編成旋律簡單的歌曲,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讓學生學得輕松。當學生遺忘新知時,只要不忘歌曲的旋律,就能聯想到新知。小學英語課堂是實踐的課堂,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活動。學生動動口、動動腦,在說唱中對英語產生興趣,獲得成就感。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化抽象為具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交際能力和知識素養,提高教學實效。歌曲教學應該細水長流,日積月累,不能為了課堂的精彩而精彩,而忽視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
參考文獻:
[1]郭紅梅.論英語歌曲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3).
[2]趙紀芳.談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方法[J].成功:教育,2009(0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