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斐
摘 要:小學數學屬義務教育階段的知識,因而多數教師并非特別重視其存在地位,但是小學教師要明白,其中所涉及的知識是為其以后的學習而準備、鋪墊的教育學科,所以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精力教導小學生與其相關的新知識,并讓學生學會注意其所學知識的核心。因此,就教師要通過“新”“細”來幫助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使其形成較為新穎的學習理念。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細;教師;學生
小學數學所涉及的知識是為學生奠定其學習的基礎,所以其所涉知識并不全面,導致小學生只能接觸其翎毛一角,所以要求教師更重視學生的“新”以及“細”的教學——“新”在于其教師的教學手法新穎,而“細”卻強調教師必須對其教學核心細節的重點關注。那么,我們就在本文中對“新”及“細”開展有效探討。
一、新穎的教學手法迫使小學生關注數學
教師必須就原有的教學方法改革創新。如,適當加入一些小游戲或者小故事,甚至于教師可把生活風氣融入小學數學中。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為例,某教師在給六年級學生講解《倒數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給學生做了一個較難的動作——倒立。讓學生先通過自己的倒立與立正之間有什么變化,而發生這些變化時其本質是否發生改變,然后在給小學生數的倒數,對比數與其倒數之間是否發生最本質的變化,并與教師所做的倒立動作相結合而得出結論,從而致使小學生可對此教學核心內容有深刻的印象。
二、“細”的活化,致使學生更加細致
“細”,說其簡而又難,因其關乎學生的態度和性格,所以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若出現一點細致問題都會出現致命問題,如,航天技術中,若某位科學家因小數點的錯誤,不僅僅會使科研實驗失敗,甚至有時會使人喪命。所以教師要教導學生從小學會細致、一絲不茍。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為例,某教師在教導學生分數時,若原題是,但是因教師的失誤而寫為,那么就會因其分數的錯誤而得到不同的答案。為使學生避免今后在學習和生活中犯這樣較低級的錯誤,教師必須訓練學生,讓他們從小能夠把“細”這個字深刻入骨,永遠銘記在心。
總而言之,因數學的學習是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而準備、而鋪墊,所以教師需在課改中創新手法,通過“新”與“細”的手法而盡可能避免小學生犯低級錯誤,從而把“細”這個字深刻入骨。
參考文獻:
張世明.激活生成元素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J].創新教學,2011(01):6-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