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敏
摘 要: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是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的信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也應該成為每一個教育者的信仰。唯有如此,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關鍵詞:教師;學困生;發展
蔡元培先生曾經說過:“教育者,非為以往,非為現在,專為將來?!焙苊鞔_地指出了教育目的是發展人的現在,社會將來的發展,人類文明與進步。然而,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了一些讓人不可理解而有待思索的現象。
鏡頭一:某領導開會時說,今年我校畢業考試統計后,整體水平不錯,就是“合格率”比其他兄弟學校差多了……流露出惋惜的神情。
鏡頭二:某老師,“今年(栽)慘了,我那幾個成績差的學生(平均分)給班上拉下4分多……”
鏡頭三:某家長,“是學生成績差,太笨了,讓老師操心了,對不起老師,讓他繼續在你班上讀吧,我走了幾個學校,他們都不收……”
……
時下,學校辦學水平要求上檔次,毗鄰學校比一比,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對教師進行考核等,教師上了課要講效果,要看成績是否明顯,這很正常。然而,正是由于這樣,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成了教師的一大麻煩,許多學困生被拒之校外,隨班就讀生也被想方設法讓其淘汰出局,即使留在班上的學生也少不了遭冷眼。這樣做,可以嗎?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仔細去琢磨“教育”內涵,領悟其真諦,就應該明白,現在的教師,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了,更重要的是引導每一個受教育者,成為一個適合社會需要的“四”新人,這就是“育”。每個教育工作者就應有正確的認識,否則將自己逼進教育誤區。
鏡頭一:課堂上,某老師十分投入地進行講解,學生也聽得很認真。此時,平時就話多的張某正和同桌低聲細語,被老師發現,老師頓生大氣,毫不客氣地當眾呵斥。狠狠批評一通后,讓其寫“保證”。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張某產生抵觸情緒,不聽這位老師的課,成績日漸下降,還經常約“鐵哥們兒”鬧事,這個班的班風逐漸變樣,讓老師操碎了心。
鏡頭二:操場上,同學們抓住有限的課間十分鐘,盡情地蹦著,玩自己喜歡的游戲,學習不好的李某(男同學)在奔跑中不小心撞倒了一女同學,這位女同學認為李某是有意惹是生非,相互發生口角。老師來了,看見淚流滿面的女同學,當眾指責李某,總之,一陣訓斥,李某解釋的機會都沒有,操場上一會兒圍了一個大圈兒,李某耷拉著腦袋,委屈的淚水也一滴滴地流下來……
鏡頭三:辦公室里,兩個約比辦公桌高一點點的學生,正一邊“做”作業,一邊“接受”老師的批評,老師如放鞭炮似的語言,高揚的聲調,激動的神情,足以讓那兩個小不點兒膽戰心驚。原來這兩個也是學困生,連老師講了幾遍的題都不會做。老師激動完畢,接著唉聲嘆氣,連連搖頭,說:“只有回家割草喂豬去?!?/p>
審視以上畫面,有何感想呢?作為新時代的一名教師,我們的職責在于幫助學生形成生存技能,有健康思想,讓其有良好的社會行為,能順利成長。怎樣才能做好看似簡單而確實復雜的育人工作呢?首先,身為人師,要有高尚的人格當前提,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蹲”下來與學生相處。其次,作教師的,要有大度胸懷,能接納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和行為差的學生。有的教師偏愛優生,排斥學困生,看到優生什么都好,哪怕偶爾有違紀行為,也可以視而不見,寬容、理解了。因此,教師在對待這類后進生問題上,應保持平和心境,從理解、寬容的角度,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以欣賞的眼光去對待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切事,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給你這位——他心目中的好老師帶來一份驚喜。再次,與家長默契聯系,共同幫助后進生。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是孩子的第一學校。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教育管理者,首先深刻領悟課改精髓,轉變管理觀念,形成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建立健全符合客觀實際的、為了一切學生的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其次,教師重新給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拉近與學困生的情感距離,延續與學困生的交流時間,讓更多學困生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有理想的價值取向,那我們新課標的踐行將落到實處。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