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云
摘 要:為了提高中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加強基礎教學的改革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加強中職教學中實踐教學的質量,將課堂中的理論知識與實習、實訓以及實驗等多個環節進行結合,提高中職機械基礎在教學具體項目中的應用價值,提高理論與實踐互相結合的程度,這樣在整個機械基礎教學的過程中,加強一體化教學在教學中的應用,將一體化的先進的課堂教學方法應用到實踐中,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培養,這樣能夠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機械基礎;一體化課堂;綜合素質;教學效果;技能教學
1 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概念
一體化教學體系,就是整理融會教學環節,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單獨制定教學計劃與大綱,構建職業能力整體培養目標體系,通過各個教學環節的落實來保證整體目標的實現。一體化教學以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技能為基點,以實現主要能力目標為主線,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教學方法。
2 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削弱了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不僅要求學生適應從初中到高中基礎理論的轉變,還要適應從文化基礎課到專業課的轉變。對學生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數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自主探索意識不強,導致其初中階段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在巨大的挑戰面前,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缺失,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必然成為一句空話。
2、缺少Internet應用能力。許多院校在Internet都發布了精品課程資源,資源免費共享,但學生和教師沒有機會使用。
3、采用“填鴨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從頭講到尾,照本宣科,效果較差;多媒體教學基本上也只是把原先應該寫在黑板上的內容搬上了屏幕,教學手段變了,教學內容和效果沒有本質變化。
4、缺乏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沒有針對性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學生往往學不到實踐技能。
3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必要性
1、政策要求。國家明確規定,高等職業教育在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必須融“教、學、做”為一體,增強學生能力的培養。
2、“教、學、做”為一體化教學改革符合素質本位教育的要求。一體化教學不僅可使學生學到崗位技能知識,還可在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和團結協作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和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職業崗位的深入了解和熱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使學生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教、學、做”為一體化教學改革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理論教學脫離實踐會使學生不理解理論的應用價值,造成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理論課程興趣和動力不足;失去理論指導的實踐教學只能變成簡單的重復練習,單調枯燥;沒有多形式的實踐教學方法,學生往往無法有效地掌握職業技能,使實踐教學成為形式主義的表面化。“一體化”教學的實質是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任務(或項目)的實施一氣呵成;是將教室與工作間隔為一體,將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情景教學的氛圍,在課題(或案例)教學中學習技能,獲得能力。
4、“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是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職業崗位能力是指必須具備必要的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并掌握一定的職業崗位技能。基礎理論知識可以在課堂內獲得,職業技能則需通過理論傳授、實踐教學等多種形式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將多種教學融為一體,有助于學生獲得職業崗位經驗,提高職業崗位能力。
4 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機械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1、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所謂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指將專業理論知識與職業技能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知識支持職業技能的學習,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一體化教學模式倡導以職業活動為基礎,以技能學習為主導,應用專業知識支持技能的形成、解釋動作要領、反映操作規范的實質,通過技能訓練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知識、掌握理論知識,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讓學生更快、更扎實地學習理論知識,增長實踐操作技能。
2、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理論講解就是教師對教學目標所涉及的內容邊講解邊演示,通過實物、教學模型、多媒體課件、實際操作等內容的演示,讓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變成看得見、動得了、易理解的實實在在的東西。這樣,在知其然的情況下,學生更容易知其所以然,既鞏固了知識,學習了操作技術,又了解了其科學性。
項目操作按照講解的知識和演示的內容,巧妙設計訓練項目,做好訓練的組織工作,并明確訓練的要求、任務和時限,控制訓練過程。訓練內容可以是零件結構特征的觀察、機器的拆卸與安裝、相關實驗等。訓練方式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完成模式,使學生互相促進,加強交流,也可以采取個人學習方式進行,讓學生以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學習。教師對學生訓練中出現的學習問題進行理性的提示和引導。
項目完成情況評價項目完成情況評價分成組內自評、小組互評、組間交流總結及教師點評四個環節。通過組內自評,以評促自學;通過小組互評,以評促團隊意識;通過組間交流,以評促競爭意識;最后進行教師點評,從鞏固知識和規范操作技能等目的出發,進行點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與鞏固,對技能的領會與形成,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效果。
3、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優化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組合按照“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原則,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需求為主線,以模塊實踐為主體”的總體設計要求,兼顧學生實際和專業需求,優化教學內容,進行課題分解和模塊化組合。具體操作方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任務,將學生需要學習的各個知識點分解為一個一個的模塊;學生有計劃地針對各個模塊進行理論學習和專門化訓練,在訓練中讓學生知其然;教師對學生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或困惑,用專業理論知識加以解釋,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4、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機械基礎》這門課有很多內容需要模型演示,但由于學校條件的有限,模型室內的模型并不能全部滿足教學的要求,更多的一些模型需要教師動手制作。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但可以使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會得以加強。聲、像、文、圖并茂的教學信息,增強了教學的藝術效果,增強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中職教育的發展,改革中職學校的教學模式和機械課程體系已經是勢在必行。中職教育的關鍵,就是加強實踐教育。通過實施一體化教學,實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做中學”和“學中做”,打破實驗教學的輔助地位,實現企業與學校間的零距離對接,真正為社會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開創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克松主編.機械職業教育. 無錫:無錫職業技術學院,2009.
[2]柴鵬飛主編.機械設計基礎.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