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 要:現階段我國的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高校連年擴招,導致一些地方出現發展“普高熱”;中等職業學校生源質量急劇下降,招生數量滑坡;職業類學校的學生大多基礎較差,對語文課程缺乏興趣。職業教育一線老師面對這樣的學生,不得不調整自己的心態、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中職語文教育改革需要在實踐中反思,反思后再實踐,直至取得可以持續的成功。
1 目前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學習動機不足,缺乏學習興趣
大部分學生選擇職校的原因是為了早日找一份好工作,7.08%的學生是父母安排上職校的,很多學生是自己想學點技能,為了提高自身素養,為今后發展打基礎。這表明大多數學生選擇職校只是想學點兒技能早口找一份好工作,立足社會,帶有很強的功利性。職業學校的學生,自進入職校起,就決定其學習動機與普高相比有更多的社會性成分,他們更重視職業知識、職業技能的學習,關心職業發展趨勢和就業形勢。很多學生喜歡專業課和技能課,大部分學生不喜歡文化基礎課,中職學校學生“重專業技能課輕文化基礎課”的現象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對語文沒興趣不喜歡。
1.2 學習習慣差,缺少科學的學習方法
大部分學生沒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中職學生課前對待語文課文,很少課前預習,中職校學生學習語文缺乏主動性,自覺性也很差。課堂教學中習慣于被動接受,學生以聽老師講為主,很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課上處于開小差不聽講狀態的學生也很多。他們不知道為什么做和怎樣做,只知道去做就可以了,一點也不講究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智力上的不足。中職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講究學習方法。許多學生進入職校后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總是希望老師明確地指示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不會自學。從學習的內容、進度,到練習的強度、密度,從預習的步驟到復習的頻率,統統都由老師制定,在組織學習活動方面學生不用費一點腦筋。
1.3 缺少成功體驗,存在自卑心理
中職學生是初中階段基礎教育淘汰出來的,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初中文化課學習的失敗者,經受了很多挫折和失敗的打擊,長期視文化課學習為一種負擔,長期處于困惑、苦惱或失望之中,沮喪、抑郁、退縮、被動情緒體驗最終導致他們喪失學習語文的信心,自卑感強烈,缺少成功的體驗大部分學生從未有過學習語文的成功體驗。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語文學習不認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經平時點滴觀察,語文課堂學習不認真表現為思想走神,同學間交頭接耳講話,做小動作,吃東西,看雜書,導致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教學內容上,以致對教學內容不理解,長期下去,厭學情緒越發嚴重。
2 對中職語文教學的反思
2.1 變教育觀念和目標
要改變、強化中職語文教學目標,要從過去的“知能”目標,變為“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的綜合目標。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降低語文技能方面的難度和要求;要加強說和寫的能力的培養;要重視“非智力因素”在學習語文中的強大作用。
以就業為導向,分析不同崗位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構成諸方面的要求,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的定位。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職業環境的真實性,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專業情感,以利于形成個體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在目標的確定上,滿足勞動力市場對就業人員語文能力水平的需求標準;在內容的選擇上滿足實際生產崗位的層級、種類需要;在結構上滿足勞動力市場所需人才的素質結構要求。
2.2 在閱讀教學中增強專業學習內容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不僅對學生有文的傳授、道的教育、情的熏陶,還有智的訓練,文、道、情、智,共同組成一個多側面、多層次的立體動態系統。如果在閱讀教學中盡量引入與學生專業有關的內容,不但可以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還能加深學生專業學習的內涵。因此我們組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加強語文閱讀教學與專業的聯系,盡可能地引進與專業有關的閱讀篇目進行教學,盡量挖掘現有篇目中與專業學習有關的因素,不同專業將文選閱讀細分成基礎模塊和職業模塊兩部分,在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同時輔助學生的專業學習。
2.3 結合專業學習進行作文教學
職業學校的學生作文難是普遍現象。實踐證明,“生活作文觀”的確是行之有效的,將其運用到中職語文的作文教學中,我們則可以這樣去理解,中職學生的作文應該寫他們愿意表達和能夠表達的內容,教師指導他們的寫作時,應盡量結合職業學校學習生活的正確認識,培養他們客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不畏艱辛的創業精神,寫出自己的專業成長歷程,他們的職業生涯設計。如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合同》的立體教學框架最為明顯,各專業所要學習的有關合同的基本理論知識大體相同,語文課上指導學生學習寫作計劃、總結,除了純粹的文體訓練之外,還可以將計劃、總結的寫作練習延伸、跟蹤至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的階段,實現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的互補與融通,讓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學技、求職、謀生的催化劑。
2.4 樹立教育民主的理念
教學過程既然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是師生之間一種交往、溝通的過程,那么教師和學生之間應是一種平等關系。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放下架子,摒棄高人一等的思想,要能采納、接受學生的正確意見,允許學生質疑,允許學生指出自己的不足,形成無拘無束、平等融洽的教育氣氛,讓學生把教師當作一個僅比自己多懂一些知識,又可親、又可敬、又可信賴,把上課當作一種師生之間的交流。只有這種平等、民主的氣氛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3 結語
要走出中職語文教學的困境,要關注中職學生的生存狀況、關注中職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中職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就需要轉變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方法,教師要巧妙運用教學藝術,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語文能力。同時以期能使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師明確語文教學在中等職業學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朱敏:《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有效教學探究》,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碩士論文,2007年。
[2] 朱昌強:《中專語文教學的困境及對策》,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論文2007年。
[3] 孫霓:《談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碩士論文,2007年。
[4] 劉德恩:《職業學習理論初探》,《職教通訊》,2005 ( 3 ) P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