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饒紅
摘 要:漢語言文學學科作為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關鍵學科,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現階段,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仍然存在很大弊端,尤其是忽視了對學生文學素養這一方面的培養。因此,該種只看重學習成績的功利化現象亟需改進。本文從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提高教學水平兩方面進行介紹,希望為提高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水平提供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學
高校教師在講解漢語言文學課時,一般要達到兩個目標。其一是通過基礎知識方面的積累使學生達到正確運用漢語言文學常識的目的,這也是迫于學生必須要做到的。而另一個目標往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忽略的,即文學素養以及人格修養等方面的培養。教師根據以往經驗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傳授教學內容,學生學習辛苦不說,并且對語言文學課也越來越不感興趣,同樣教師教得也很累。因此,在現代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讓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去學習,而是通過適當的方法使學生熱愛漢語言文學這門課程。
1 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存在的最嚴重問題
大學時代是培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關鍵階段,其正處于各種觀念初步成型的時期,并且他們涉世未深,此階段的學生又通常具有叛逆心理,因此我國語文教學功利化、很少考慮其存在的附加價值的現象對當代學生來講難免會起到負面影響。理論上,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培養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端正他們的生活態度,使其成為具有一定文學素養的人。但是正如前文所說,現如今漢語言教學功利化過于明顯,學生在日復一日的死記硬背中已經失去了對漢語言文學課的興趣,設立漢語言文學課也失去了原有的價值。雖然讓學生靈活運用漢語言文學知識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其他方面的培養,比如學生的文學素養及人格培養等。
現階段我國漢語言文學課改中要求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將常識記住,并且要向學生灌輸中國傳統文化,以此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逐漸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漢語言學習中獲得知識,獲得快樂,具有文化內涵。
拋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互動,營造出更具文化氣息的氛圍可以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上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而更多的是學生的展示臺。在一堂優秀的漢語言教學課上,教師要與學生具有足夠的交流,這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對緩解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也有積極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刻板拘謹,教師需要付出很大的勞動力,學生只負責聽就可以,如果教師講得不好,學生對語言文學課的興趣也失去了。所以采用必要的教學手段轉變教學模式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但教師不能過分依賴先進的教學手段,不去認真備課,只是上網下載相關課件,這就完全失去了先進設備的教學價值,因此也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水平的舉措
2.1 明確教學理念
教師要具備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這樣才能指導教學實踐。正確的教學理念應該包含以下幾點內容:首先,要側重培養影響學生未來發展的文化素養;其次,充分體現出教學的核心內容;再次,將先進的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實踐中,比如合作式教學方法或者是探究式教學等;最后,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漢語言學習氛圍。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對以上的四點內容進行補充和修改,但是核心不能變更,更不能脫離主體。只有通過改進才能解決應試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使素質教育能夠真正得以實施。可喜的是,我們已經在改進教學模式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已經有一些教師通過學習和探究有了自己的見解和應用,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并在實際的教學中獲得了好的效果。作為教師,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總結,時刻以教學理念和素質教育要求為原則,不斷提高和改進自己的教學。通過以上方法幫助漢語言文學教學突破困境,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2.2 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何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效率是目前教學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而改革教學方法正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對漢語言文學學科的性質及學生水平的研究,采用啟發式、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挖掘語言深層的語言規律。例如,互動式教學法,該種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呈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素質。又如探究式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提高他們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2.3 教師一定要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文字、文章、文學作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都需要依靠漢語言文學教學。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如傳統式的誦讀、現代化的多媒體欣賞等。我們不應該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手段,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有用的技能合理的安排在新的教學手段中,再在實際教學中融合這些教學手段。具體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讓他們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不能僅僅以考試或分數論成敗。教師的首要職責就是根據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基本特征來制定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法,以及所要使用的教學手段。
2.4 漢語言文學教學要從傳授知識向培養人文素養轉變
在過去,人們只注重分數而忽視了能力往往比知識更重要。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一味的盲目記筆記,根本沒有理解老師教授的內容。而教師在課堂上充當領導者的角色,僅僅將課本上的知識一字不差的復制給學生,久而久之,這種死循環深深地扎根在了教學活動中,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折磨,教師備過一次課就可以無限的應用給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毫無創新可言,例如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教師重點在于具體詞匯的識記,忽視了文章帶給學生的影響。學生只要把內容背下來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過多的進行思考。所以我們要進行改革,注重語言素養的教學,滲透文學、文化的熏陶與浸潤,切實做到從思想上塑造學生,發揮文學教學的優勢,著力培養學生們的人文素養。在課堂上,教師要與學生經常進行互動,讓學生多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意識。
3 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對當前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問題進行研究非常必要,因為現階段我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確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問題亟待解決,設置漢語言文學課程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傳承文化。
參考文獻
[1] 張立杰. 職技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師教育專業分型培養研究[D].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2013
[2] 劉靜. 寧夏高校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 寧夏大學 2014
[3] 李文濤. 漢語言文字規范化問題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