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要:聯系生活實際學數學,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來源于生活的認識,喚起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教師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有意識地還原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使得數學問題生活化。
關鍵詞:數學;意識;學習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聯系生活實際學數學,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來源于生活的認識,喚起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教師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有意識地還原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使得數學問題生活化。如何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哪?
1 從生活中來,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到處蘊含著數學。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理解數學和感受數學,都是數學來源于生活的具體化,都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1.把課堂搬到生活中去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匱乏,所以在教學中我盡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原成學生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體驗中理解,使知識與技能同步發展。例如:教學“利息”這一內容時,先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到銀行,親自存(取)一次錢,并調查相關的存款知識。讓學生理解到存款的時間不同,利率不同,所得利息也不同,而且讓學生體會到存款時我們可以根據家庭的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存款方式和時間。
2.創設生活情境,體驗快樂數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自主學習的程度就越高。生動、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自己的親身經歷,可以使數學由抽象變得具體,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學生要積極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從生活中感受、理解和運用數學。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時,出示一副色彩鮮艷的正方方形輪子的自行車,問同學們“這輛自行車漂亮嗎?你喜歡嗎?為什么?”學生回答“不喜歡,踩不動。”老師又把正方形換成橢圓形,你喜歡嗎?學生答,不喜歡,因為騎上它在路上會很顛。老師再把橢圓形換成圓形,學生這時才滿意。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概括,使他們嘗到了成功的快樂。
2 到生活中去,體驗數學,享受數學
數學教學要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思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去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數學來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應用于現實。因此,教學中老師要盡量開發生活資源,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供觀察、操作、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理解數學,感受數學。例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采用模擬購物的方式教學此內容。首先讓學生通過小超市進行模擬購物來解決生活中一些實際問題。通過這些購物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輕松學會計算購物的金額,掌握付錢的策略,能使學生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通過情境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學習對他們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來越想學、愛學。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數學中我們應該努力讓“數學與生活結伴同行”,使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盡量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的道理,只有再現數學知識與自然科學、人類生活的聯系,不斷增加數學的信息量,讓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成為“做數學”、“用數學”和“會生活”的過程,才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許桂花. 淺談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革新,2007年8期.
[2] 諶洪海. 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4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