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現狀調查及農戶意愿的影響分析——基于臺州市96個樣本戶的實證分析
樓擎擎
(南京農業大學土地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95)
摘要以浙江省臺州市溫嶺縣、天臺縣96份土地流轉實地調研問卷資料為依據,運用描述性分析和對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農戶土地流轉現狀、土地流轉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臺州市務農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土地利用仍存在細碎化,耕種規模效益差;耕地收入偏低,非農收入比重大;天臺地區農戶進行土地流轉的情況比起溫嶺地區更為活躍;多數農戶對土地流轉相關政策不熟悉,農戶之間的自主流轉居多,土地流轉率低;受制于農民的戀地情結,加上非農就業能力弱和社會保障制度的缺乏等原因,多數農戶表示不愿意流轉土地,更不愿意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這影響土地流轉的健康發展。基于以上結論,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轉政策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土地流轉;問卷調查;農戶意愿;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S27
基金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 (201410307060)。
作者簡介樓擎擎(1993- ),女,浙江寧波人,本科生,專業:土地資源管理。
收稿日期2015-06-19
AnalysisonFarmlandTransferenceSurveyandtheEffectofFarmers’Willingness—BasedontheSurveyof96FarmersinTaizhou
LOUQing-qing(CollegeofLandManagement,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rmland transference,farmers’ willingness and factors were studied us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96 field research data in Wenling and Tiantai County,Zhejiang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arming 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of farmers is very low; there is still fragmentation of land use,farming scale difference; low income of arable land and off-farm income than the major; farmers in Tiantai transfer land more actively than Wenling; most farmer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land transfer policies,land transfer rate is low; because of the attention to land,coupled with weak non-farm payrolls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other reasons,most farmers expressed reluctance to transfer land,but unwilling to give up land contract and management rights,which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transfer.Based on these findings,several suggestions to improve farmland transference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Landtransfer;Questionnairesurvey;Farmers'willingness;Influenceanalysis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而土地問題是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之一,是農村穩定發展的基礎。農村土地流轉是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推動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實現土地資源的有效配置,進而形成農業耕種規模化、土地利用集約化、農業發展現代化的局面。關于農村土地流轉,國內學者主要運用Logistic、Probit、Tobit等計量方法對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影響因素、農戶土地流轉決策機制等方面的實證研究[1-2]。鑒于此,筆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以浙江臺州96戶農戶為例探討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狀況,以及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及影響因素,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以期為農村土地流轉改革提供政策依據,進而推動農村土地制度創新和現代農業發展。
1數據獲取及樣本情況
研究數據來自2014年7~8月對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天臺區進行的實地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符合調查的研究對象進行訪談形式的問卷調查,其范圍涉及溫嶺縣、天臺縣的20個行政村,在收回的110份問卷中,有效問卷共96份,有效率87.3%。 有效問卷涉及所調查的3個地區農戶共計96戶,涉及人口總數376人。樣本農戶家庭基本情況見表1。
由表1得出以下結論:
(1)農戶文化程度低。平均值只有 2.83,也就是說只有小學偏上文化程度,而農戶的受教育水平對農戶理性農地流轉行為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根據研究,文化程度高的農戶其非農就業的技能較強,從事其他行業創造更高的價值來獲取收益,會弱化對土地的依賴程度,轉出意愿更強[3]。同時由于缺乏科技知識,多采用低投入、低產出的粗放經營方式,沒有擴大土地規模經營的實力,因而較少流轉土地[4]。

表1 樣本農戶家庭基本情況
注:文化程度中,1=小學以下,2=小學,3=初中,4=高中,5=大學及以上;勞動力人數主要是指 16~60 周歲的勞動力人數。
(2)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短缺,務農人口呈老齡化態勢。平均每戶家庭有勞動力人數 2.61 人,但是常年在家務農的勞動力僅為0.69人,常年務農人數不多。而與此同時,農戶戶主平均年齡達到 53.60歲,其中大于 50歲的戶主占總樣本的 62.11%,表明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數是弱質勞動力,他們進行土地流轉活動的可能性非常小。可見,從農村流動到城市的勞動力主要由中青年構成,是導致農村務農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耕地收入薄弱,非農收入比重大。家庭年平均收入達 37 137.5元,但是打工收入占74.26%,耕地收入只占總收入的25.74%,可見耕地經濟效益不強,而工資性收入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較高[5]。這反映了臺州的農戶對農業收入的依賴程度正在降低,轉出土地的可能性較大。
(4)耕地資源利用強調不大。每戶平均承包耕地雖然高達1.26hm2,但所承包耕地小于0.20 hm2的人數占總人數的78.95%,承包耕地小于0.67 hm2的人數占總人數的90.53%,表明大量農戶厚土情節嚴重,耕地利用仍然存在細碎化利用情況。同時農戶自身利用耕地平均只有0.12hm2,利用率不強,表明農地小規模經營仍然是當前我國農村家庭經營的基本特征。農戶土地面積越大,由于具有規模效應,可以減少交易費用,比較容易實現流轉[6]。
2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耕地流轉現狀分析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會導致農戶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土地流轉的接受度、參與流轉的積極性有所不同[7]。根據調查結果,整理得到不同地區土地流轉情況比較(表2)。

表 2 不同地區土地流轉情況比較
由表2可知,在存在土地流轉行為的農戶中,天臺地區耕地流轉比重占52.17%,明顯高于溫嶺地區26.00%。可見,同處一市的天臺縣農戶進行土地流轉的情況比起溫嶺地區更為活躍。從而認為,處于經濟水平中等發達地區,土地流轉現象比經濟較發達地區要活躍,并且在就業機會較少、社會保障水平一般的情況下,農民對土地的“依戀”心理與經濟較發達地方相比會更強,并且該地區農戶偏向選擇規模化農業經營以提高農業效益。
3農戶流轉意愿分析
3.1農戶土地流轉的主要途徑由表3可知,調查的96戶農戶中,發生土地流轉的有37戶,所占比例為31.7%。土地流轉過程中,84.8%的農戶自主進行土地流轉,這是目前土地流轉的主要途徑。通過村鎮統一組織或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進行的土地流轉僅為極小部分。可見,當前我國的農戶相互轉包、轉讓、代耕代種主要通過口頭協議、申請村委會同意等辦法來進行自主流轉,說明成熟的土地流轉市場尚未形成,土地流轉市場的功能和作用還未發揮出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轉成本,不利于流轉程序逐步走向規范化。對此政府部門應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市場的發展。
3.2農戶對國家土地流轉政策的了解情況國家為了引導、規范、支持和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先后出臺了允許土地流轉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使土地流轉這一新生事物在廣大農村發展起來,特別是農村勞動力轉移較多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8]。據調查分析,目前農戶對當前土地流轉政策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只有11.46%的農戶對對國家土地流轉政策非常熟悉,16.67%的農戶了解一些土地流轉政策,55.21%的農戶對土地流轉政策僅知道一點,而16.67%的農戶不了解土地流轉政策(表4)。理論和實證研究均表明,農民會根據自身對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了解程度進行決策,農戶對土地流轉政策越了解,流轉農地意愿就會更加明確和強烈[9]。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大宣傳工作,深化農戶對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了解程度。

表3 農戶土地流轉的主要途徑

表4 農戶對國家土地流轉政策的了解情況分析
3.3農戶土地流轉意愿情況由調查結果可知,種植業收入占農戶總收入比重越大,農戶轉入土地的意愿越強,表明以農業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戶對土地的依賴較強。進一步調查發生土地流轉的農戶的流轉動機,由表5可知,經濟因素是農戶轉入土地的主要動機;從轉出意愿的角度看(表6),由于農業比較收益低,農民家庭經營收入遠低于從事二、三產行業獲得的工資收入,農戶轉出土地或不進行流轉的意愿越強。同時,由圖1~2可知,家庭勞動力缺乏、耕種能力下降、耕種條件差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農戶流轉土地。

表5 農戶轉入土地的動機

表6 農戶轉出土地的動機

圖1 沒有流轉給他人土地的原因

圖2 沒有轉入他人土地的原因
調查數據顯示,只要租金合理,81.25%的農戶都愿意將手上的土地流轉出去。然而要他們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78.6%農戶卻不愿意。由表7可知,害怕失去土地以后非農就業不穩定,除了種地沒有其他的活可以干,害怕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會失去應得的有關補償成為了農戶不愿意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重要理由。由此可見,雖然農業已經不是主要收入來源,大部分農民還是希望繼續保留土地承包權。

表7 農戶為何不愿意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
4政策建議
4.1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從目前的情況看,家庭經營收入不高,農業比較收益低,導致農戶土地流轉積極性不強。因此,優化農業補貼方式能清除制約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因素。我國當前的農業補貼政策有糧食直接、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農產品最低收購價等。因此,應該繼續提高補貼補貼標準,加大農業補貼力度,來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從而促進農戶進行土地流轉。
4.2規范土地流轉管理,完善土地流轉相關機制土地流轉與農戶的自身利益息息相關,切實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從法律上給予農民信心。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嚴格按流轉程序實施操作,健全土地流轉市場,探求推廣土地股份合作制經營模式,開展好流轉信息的收集發布、政策咨詢等中介服務服務工作,按照市場原則確定科學的土地流轉價格標準[10]。
4.3提高農民的文化與技術素質提高土地流轉市場的交易主體,即農民的文化與技術素質是促進農戶土地流轉的根本所在。我國應該通過農村教育體制改革來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就業能力,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廣度和深度,實現農業勞動力的合理轉移[1,11]。
4.4加強農戶對農業補貼和土地流轉政策認識的宣傳引導工作地方政府要加強宣傳,宣傳先進典型,推廣成功經驗,來突出土地流轉的重要性、必要性。深化農民對土地流轉政策的認識,保證農民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土地流轉決策,減少農民不必要的顧慮,激活他們土地流轉的積極性[9]。
參考文獻
[1]詹和平,張林秀.家庭保障、勞動力結構與農戶土地流轉[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9(7):658-663.
[2]卞琦娟,周曙東,葛繼紅,等.發達地區農地流轉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0(6):28-36.
[3]蔡鷺斌,段建南,張雪靚.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5):28-33.
[4]何樂為.經濟發達地區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調查分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9(4):80-84.
[5]李先玲.基于農民收入結構的農村土地流轉分析[J].特區經濟,2010(10):164-166.
[6]陳大寶,許惠淵,龐守林.農村土地制度變革中的地方政府行為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5(1):44-50.
[7]TEKLUT,LEMIA.FactorsaffectingentryandintensityininformalrentallandmarketsinSouthernEthiopianhighlands[J].AgriculturalEconomics,2004 ,30 :117-128
[8]陳云玲.安徽省宿州市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9]徐美銀.發達地區農民土地轉出意愿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426份調研問卷的實證[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6):97-105.
[10]王天宇.沿海發達地區農地流轉中的農戶意愿實證分析——以浙江省寧波市為例[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23(1):85-89.
[11]周春芳.經濟發達地區農戶土地流轉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6):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