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雪祥 董金花



摘要:在這個市場經濟主導的時代,人們對物質的追求愈加強烈,而往往忽視了精神層面的追求和對信仰的崇尚。在面對諸多復雜的社會現象時,我們需要一種精神的力量來點亮我們內心的信仰之光、道德之光和夢想之光。武術精神正是我們需要的“光之打火石”。武術精神是抽象的概念,傳播起來困難重重,但伴隨競藝武術和武術競藝大賽的出現,這些困難正一步步得到解決。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等,對武術集體項目與武術競藝進行研究,發現二者在多方面出現了碰撞、交融,使得武術節目賦予了思想和靈魂,也為武術精神的傳播開辟了新的道路。
關鍵詞:武術競藝 武術集體項目 交融 武術精神 傳播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11-0012-03
武術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無數人民勤勞和智慧的化身,武術精神是人民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命運不公的抗爭。在現代,人們的身體愈發強壯,而尚武之精神卻略顯孱弱。《論語·憲問》:“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近年來,諸如遇到倒地老人“扶不起”,遇到人有困難“幫不起”,遇到違法犯罪事件“硬不起”等一系列社會現象亦體現了社會對“勇者不懼”之武術精神的迫切需要。無疑,將武術精神通過武術競藝的形式傳播是現代較新穎、前衛的傳播途徑,現代武術精神正是通過這種別具一格的方式,將其中的“武術正能量”傳遞給普羅大眾。這種傳播方式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他是基于我國武術集體項目的出現、發展,而逐漸衍生出來的。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武術集體項目與武術競藝的交融與武術精神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各大電子資源數據庫對有關資料進行搜集、學習和閱讀,拜讀與本研究相關的著作及相關文章,參考最新的武術競賽規則和政策,全面了解論文研究現狀及前沿動態,掌握目前學術界關于武術集體項目與武術競藝的研究現狀,確定本研究的落腳點和創新點,為本研究的各個論證提供一定的依據,亦給本文的撰寫提供具體的理論指導。
1.2.2數理統計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所填的問卷用Excel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得出想要的數據,并用Spss19.0檢驗問卷的信度,來說明、解決本文需要解答的問題。
1.2.3錄像分析法
通過在網上查找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傳統項目)武術集體項目的比賽視頻和對2014年全國大學生武術競藝大賽的參賽節目進行錄像,并進行多維度的分析和總結,得出相關數據和結果。
1.2.4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內容設計出問卷(1)《武術集體項目與武術競藝交融之研究—運動員調查問卷》和問卷(2)《武術集體項目與武術競藝交融之研究—教練員調查問卷》兩份調查問卷。
筆者于2014年12月13日在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舉行的全國大學生武術競藝大賽中的177名參賽運動員和13名帶隊教練員為調查對象。問卷調查采用問卷面發,回收的面形,在調查中獲得他們的支持,真實性與問卷率為保證。
從表1中問卷1、問卷2的發放和回收統計的情況看,問卷1發放177份,回收170份,有效問卷166份,回收率為96.05%,有效率為93.79%;問卷2共發放13份,回收12份,有效問卷12份,回收率為92.31%,有效率為92.31%。根據社會學家艾爾芭比的觀點,本問卷的有效回收率能滿足研究的需要。
本文通過重測檢驗法對問卷進行信度檢驗。第一次調查結束后,間隔15天,又在問卷中填寫的各個學校共隨機抽取20人再次對其發放同樣的問卷,經過檢驗后,兩次調查結果的相關系數為0.89。(見表2)
筆者采用邏輯檢驗和經驗檢驗的方法確保了調查數據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然后先后請專家對問卷進行有效性評價,均符合要求。
2相關定義的概述
2.1武術集體項目的概述
我國早在西周和東周已有六藝之說,即“禮、樂、射、御、書、數”。“樂”中即有武舞,早期的武舞是在確定了要表達的主題后,通過將戰斗中的進攻與防守等場景還原,再輔之以音樂三者結合編排而成的一臺武舞節目。現代的武術集體項目,是武術各種拳術、器械的集體演練。在現代,武術集體項目成為了正式的武術競賽項目之一,經過長久的發展演變,其節目內容愈加豐富,特點愈加鮮明,具有較好的觀賞性。
2.2武術競藝概念的界定
陳青在《散論競藝武術》指出,競藝武術是人們通過對武術長時間的文明改造,把武術塑造成對戰爭、打斗等技術的升華和總結。競藝武術是一種人體文化,它具有豐富的東方文化特色。并且,它還有健身、審美、競藝、修養等功能,是武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張勇在《競藝武術納入高校武術課程資源的探索性研究》提出:競藝武術就是把武術套路以及武術技擊以藝術化和舞臺化的表現形式展現給人們的一種武術形式。而由以上論述可知,武術競藝即以競藝武術的形式開展的武術競賽。
3武術集體項目與武術競藝的發展現狀
3.1武術集體項目的發展現狀
通過對2009年至2014年代表全國青少年較高水平的“全國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代表全國高校較高水平的“全國大學生武術錦標賽”和代表全國綜合年齡段水平較高的“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傳統項目)”三項武術賽事中的武術集體項目舉行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武術集體項目在2012、2013、2014年的全國大學生武術錦標賽未曾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武術競藝和“校長杯”太極拳比賽。這一方面說明了武術集體項目仍然在我國發展的很好,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高校武術比賽正在嘗試挑戰新的武術發展方向,探索新的發展路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