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桂峰
摘要:小學階段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對學生們今后的學習產(chǎn)生一定的啟蒙作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們產(chǎn)生問題意識,有助于學生們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教育。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為了提高學生們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就需要不斷的增強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確保小學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階段可以形成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模式,就需要增強學生們勇于探索問題的能力。本文針對當前小學語文課程開展過程中學生問題意識較為薄弱的現(xiàn)狀,提出改善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學生問題
引言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背景下,小學階段的小學語文學科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也在時代發(fā)展背景下不斷的變化,新時期下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求小學老師在開展教學時,立足于學科重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們養(yǎng)成自我探究的能力,緊扣學習的目標,來提升自身的學習素養(yǎng)。針對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們問題意識,讓學生們主動探究學習中的難點,促進學生們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1、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原因
1.1 無疑可問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都是老師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們背誦和傾聽。使得學生們習慣于讓老師給予學生們知識,而學生們也沒有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學習相應的知識。這就導致封閉式的學習方式的形成,使得學生們喪失了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們只會毫不懷疑地接受老師所給的答案,而不會去主動思考老師所提出來的問題是否合理。
1.2 不敢問
有些老師在上課時非常獨斷,缺乏了民主意識。老師的專制態(tài)度會導致學生們喪失了對于學習的興趣之外,喪失了問題意識的形成。很多學生們不敢向老師提出問題,因為從小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還是處在警備、緊張、自卑的心理中,很多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往往會懼怕大人提出來的各種問題,怕老師的責罵。所以很多學生怕自己所提出的問題引得全班的嘲笑,所以不敢提,將問題埋在心里,也不愿意講出來。
1.3 不知道該如何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新課改多年以來培養(yǎng)學生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互動學習的思維。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是喪失了問題意識,尤其是在呆板學習氛圍下,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興趣,也缺乏了學習的動力,導致學習成績較差。他們自身缺乏相應的思維能力,提不出來有深度和新意的問題,無法是針對老師所講的知識進行學習,無從下手就干脆不問問題。
1.4 沒有機會問
雖然新課改的目標下要求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自主自主學習,但是很多時候課堂上老師由于滔滔不絕的講解,占用了課堂大部分的時間,常常用自己問來代替學生們的問老師剝奪了學生們小組思考的能力。而且課堂上是小組開展相互討論,老師也是提出問題,由學生們來解答,并沒有讓學生主動去提出問題,使得學生很少有發(fā)言的機會,或者是很少有時間去思考問題。課堂上大部分時間,老師來支配了學生們的學習行為。很多學生被動的去接受老師所教的知識,根本無暇去顧及自己想到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們就養(yǎng)成了老師不講,自己就不問的現(xiàn)象。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2.1結合學科特點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受到自身心理的影響,良好的情緒可以有利于小學生們對于知識及時的提問。因此這就要求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問題意識,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鼓勵式的教學原則,鼓勵學生們勇于提出自己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們探究生活中和學習中所好奇的問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參與度。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們具備問題意識,首先老師要針對小學生本身的求知欲,大膽的質(zhì)疑,提出自己好奇的問題,并自己去探索、去解決,實在無法完理解,再問老師。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講授過程中,應該突破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用學生們喜歡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們?nèi)W習,培養(yǎng)學生們問題意識的形成。.
2.2課堂教學中營造質(zhì)疑的氛圍促使學生們敢問問題
如果老師沒有營造質(zhì)疑的氛圍,就會使得學生不具備強烈的問題意識。學生們?nèi)绾卧谡n堂上針對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問,這就需要看老師如何引導了。老師要用幽默的語言、和諧的笑容來消除和學生之間的鴻溝。增強學生們自身的主體意識。要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學會積極的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們探索知識。例如在學習《詹天佑》這一門課程時,當老師講解道八達嶺隧道兩端同時向中部鑿進的方式和方法時,可以讓學生們針對老師所提出來的問題,去思考中部鑿開法是如何進行的,并讓學生們對于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2.3 引導學生們提問的思維,促使學生們勇于提問
一學生面對一篇文章,不知道從什么角度去產(chǎn)生質(zhì)疑,那么就要培養(yǎng)學生們養(yǎng)成提問的思維。比如說在學習《草船借箭》課程時,當學生們提問向誰借?怎樣借?等一系列問題時,會引發(fā)學生們對于問題探究的欲望,引起了學生們對于問題求解的心理。這就需要老師讓學生們積極參與活動,積極去探索相應的學習方法,找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很多語文教材看似有很多矛盾之處,其實在閱讀過程中,就需要讓學生們提出相應的質(zhì)疑才能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荷花》這一門課程時,學生們可以問老師為什么課文中荷花要寫冒出來,而不寫長出來?通過不斷的推敲,來激發(fā)學生們體會中國文字的奧妙,來培養(yǎng)學生們的問題意識。
2.4 鼓勵學生們大膽猜測,將學習向課外不斷的延伸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只是片面的教問題,并沒有有效的解決問題,不能滿足學生們對于知識的掌握。這就需要老師鼓勵學生們,學會在語文課堂中不斷的提出自己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例如在一堂課快要結束的時候,老師可以有意識的讓學生們提問,例如在學習<觀塘》一文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們通過理解錢塘江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針對浪潮的特點老師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問學生們,然后讓學生們走課堂去探索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們主動探究的思維。同時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主動探索,也會提出新的問題。
結束語
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們來說至關重要,具備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養(yǎng)成學生們學會學習,發(fā)揮自學的能力,提高學生們對于問題的探究。通過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的去學習小學語文課程,幫助學生的理解其中的難點和要點,培養(yǎng)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們的潛能。
參考文獻
[1]王繼紅.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楊海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問題意識的幾點做法[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二)[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