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紅 宋麗華
摘要:在最近幾年里,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一直在進行改革,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是現在小學學校采用的非常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經過大量的實踐證明,在采用了生活化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有著明顯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 數學課堂 教學模式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學問。同樣,在生活當中也到處都有數學。數學這門學科本身來自生活,也為生活而服務。在課堂的教學當中,我們應該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的題材,在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中引導出數學相關知識,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我們的生活和數學互相關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用我們學到的數學知識來改變我們的現實生活。我覺得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是一個符合社會要求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讓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特點,這是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發展趨勢。
一、課程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因為我們學習數學知識就是為了能夠解答生活中遇到的數學難題,所以數學和生活是離不開的。在以前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學習的內容太枯燥,小學生們每天面對一連串的數字和不計其數的抽象圖形,根本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學習,就這樣一直下去,學生們會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從此就不再喜歡去學習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把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放入課堂中,讓課堂內容與學生更接近,使數字向生活化轉變,更加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讓學生更深的了解數學,從而讓學生對數學增加學習興趣,能夠自主的在生活中尋找數學難題。
二、從生活中挖掘數學知識
因為以前小學的教學太過于傳統,就是老師在課堂上直接傳授書本內容的,老師教的乏味,學生學得也累,學生并且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影響。當今時代我們就要打破這種教學模式,從教學的觀念、行為等入手,來表現出現代教育模式的價值和重要性,使現代教學走近實踐生活中,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為小學教育事業創造條件和打下基礎。在每節課的前后可以增加一些關于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如:在學習圖形時,讓學生去注意家里面有關圖形的物體,像窗戶、門等這些生活常見的物體,學生看到實際的物體就可以得到第一手資料,學生就能夠很明了的描述出實物的特征,然后再讓學生對自己看到的圖形進行思考。
三、設置“生活背景”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當學生學會了一些數學知識以后,教師就可以適當的給學生展開一些有關數學知識的游戲,如:讓數學學得好的學生當老師給同學們講課,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在學習了有關圖形面積的計算后,可以讓學生作為參與者來計算自己家里的院子所用面積,來鍛煉學生計算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讓學生計算自己家里的生活開支,去統計水費、電費、生活費等的家庭生活開支,能夠使學生在計算中培養一些好的生活習慣,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計算能力。在活靈活現的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可以使學生在這一方面把知識鞏固,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了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能力。
四、培養教師教學素質
現在的教師團隊素質各不相同,對于一些偏遠地區的教師來說,想要讓小學數學變得生活化,就要對教師進行嚴格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地去提升自身素質,努力研究并創新,和學生一起學習新的知識,因為教師的教學素質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如:在學習“物體體積”時,我們就可以利用液體的體積來進行計算,用一個玻璃杯把水裝滿,然后把要算出體積的物體放入水杯內,那么流出來的水就是該物體的體積。這就將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還要讓學生能把書本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現出來。同時能夠把數學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生活當中,并用生活中的某一個現象去深化數學內容。
五、回歸“生活天地”,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無論是某種教學模式下的成果,在教授的過程中都是要求學生進行自行學習,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所以在小學生的教育中,需要讓學生學會自學,且活學活用,并將課本中所學應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問題。將數學教學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并得到實際的應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還能增加學生的趣味性。校方可以通過開設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并在活動中通過交易的行為,讓學生學會認識商品、認識價格,懂得付款和找錢的生活技能,在這樣的過程中也可以側面的教授些識別人民幣真假的技能,并可以讓學生懂得如何很好的利用金錢和節約用錢的道理。在校園活動的參與中,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知道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何解決,這也是教學的一種成果。
六、捕捉“生活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在接受的科目中,數學的學習相對來說較為枯燥且較為抽象,它是一種數字性的學習。所以許多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的學習興趣較低。結合以上情況,校方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教材等方面的因素,找尋一種能夠激發學生產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目前有些小學通過才謎語的方法使得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這樣學生不僅能激發對數字的好奇心,還能增加趣味性,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自信。還有校方通過數手指的方法來讓學生學習植樹問題,這樣不僅能理解一支樹和間隔數之間的差異,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達到教學的理想目標。
七、照顧學生的情感需求
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校方需要結合不同階段的學生來設定不同的教學大綱。而小學生由于本身的求知欲、好奇心強的特征,那么就需要校方采取有趣味性的教育進行授課。教師在開始攝入新的知識問題時,可以有針對性的切入一個小故事來展開今日的課時,就比如在一年級學生認識圖形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游戲為課時的開始,主要是因為一年級的小學生對學校的環境較為陌生,對圖形的了解也比較少,不過大部分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也給小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來講解自己手中的物品。這樣的結果就是,有些愛表現的孩子會爭先恐后的來講解自己的物品,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講解進行點評,不僅增加了學生感受物體特征的形狀,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提高學生對學校的自信心。所以,校方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熱忱,達到理想的教學結果。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學里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每個學生的發展都有著很直接的影響,所以,必須要對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進行一系列的改進。小學數學和生活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實例來對學生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從而來提高教學的素質,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小學生能夠打好數學基礎,來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