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冰
摘要: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是以教師的主體,師生之間互動非常少,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轉變教學理念,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進而打造出高效課堂。本篇文章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策略進行探究,希望可以對小學語文教學起到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師生有效互動 策略
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行,對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語文教學不但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去,這樣就能加深他們的感悟和體驗,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會有明顯提升。師生有效互動是一種新的教學策略,現在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但是應用效果卻不是很理想,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分析和研究師生互動策略,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師生互動教學效果。雖然新課改革已經實行很長時間,但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依然沒有轉變教學理念,在語文課堂上采取的是知識灌輸的教學方法,課堂是以教師講解知識為主的,缺乏和學生交流互動,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學生不會配合教師完成教學,語文學習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對知識的理解完全來自教師,缺乏自身的理解和思考,對語文知識理解不夠透徹,導致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比較低。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師生之間互動認識不夠全面,缺乏對師生互動策略的創新,片面的認為只要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就是師生互動,語文課堂上除了教師講解知識,就是機械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過于隨意,缺乏引導性和探究性,這樣反復的提問和回答會降低學生互動的積極性,進而使得師生互動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還有一些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過于嚴肅,不允許學生說話或者討論,這樣就會讓他們在心理上比較畏懼教師,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敢大膽發言,進而導致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效果甚微。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存在著重視數量而忽視質量的問題,教師缺乏對互動時機的研究,在教學的過程中互動過于泛濫,不管適不適合互動都強行和學生互動,不但會打擊他們互動興趣,還會使得師生互動教學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之間互動關鍵是保證有效性,教師要把握好互動的時機,通過多樣化的方法激發學生互動興趣,讓他們主動投入到互動中去,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成效。
1、構建和諧課堂氛圍
小學生普遍比較畏懼教師,但又有著強烈想要親近教師且得到肯定的心理,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互動的意識。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是一種不平等師生關系,教師是課堂的權威,不允許學生隨意發表觀點和看法,講課時候過于嚴肅,為了維持課堂秩序或者是教學進度,和學生的交流互動非常少。教師給學生的印象過于古板,小學生普遍不敢親近教師,師生互動采取的是一問一答的形式,學生并不能真正的投入到師生互動中。新課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時候要和藹可親,在課堂上要認真聆聽學生的意見,并且對他們提出的問題要及時的給予回應,增強他們語文學習的自信心。教師要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問題或者發問,采取激勵教學的方法,他們回答正確要予以表揚,回答不到位要肯定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精神,以鼓勵學生為主,這樣就能建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會更加信任教師,愿意和教師親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會更強,這就為師生有效互動創造條件。
2、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互動教學的時候,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小學生天生好玩,對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語文教學產生興趣,就會主動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會積極和教師進行互動,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學生對語文知識理解也就會更加深入和透徹。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互動意識,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和寓言,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者是通過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將故事表演出來,在這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討論人物形象,還有人物語言特點,學生為了能夠呈現出良好的表演效果,往往會積極加入到討論中去,在師生互動去挖掘和探究文章主題和思想內涵。小學生認識字不多,但是卻對畫面感的事物充滿興趣,多媒體具有集聲音、文字、圖片和視頻于一體特點,不但能夠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還能將學生帶入到真實情境中去,學生會和文本進行直接對話,進而會和作者形成思想上的共鳴,這樣就能夠在語文教學中獲取更多情感體驗,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播放多媒體的時候,教師要在適當的時機向學生提問,問題要精心設計,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和探究性,這樣就能將學生的思維帶入到互動中去,通過師生互動去探究文章的內涵。除了師生互動以外,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拋出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討論,最后教師要傾聽學生的想法和總結歸納,構建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調動學生互動積極性。
3、教師要善于聆聽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經常會產生很多的奇思妙想,教師要善于聆聽學生的想法,并及時的對他們進行引導,讓學生形成關鍵的品格和能力。小學語文課文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是意味的講知識,還是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比如在學習到歌頌革命先烈文章時候,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讀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感受?要學習他們身上哪些品格?學生在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對文章思想內涵會有更深理解和感悟,這樣就能引導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師生互動也會變得更加有效。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很有必要的,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和教師一起去探究語文知識,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居荔.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2(8).
[2]王飛.臧龍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策略[J].中華少年,2013(3).
[3]孫玉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