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這要求我們重新認識教學資源。學習錯誤是一種來源于學習活動本身,直接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生成性教學資源。面對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善于捕捉,巧用學生的錯誤資源,通過對錯誤資源的利用來激活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 ?錯誤 ?巧用 ?有效課堂
《新課程標準》倡導教師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數學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而更多的教學資源則是在課堂中產生的。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一位社會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我們期望學生犯錯誤,因為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便可爭取更大的成功?!弊鳛榻處?,我們絕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學生,更不該去追求學生的絕對正確。犯錯誤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師要允許學生在學習上產生錯誤。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大都是對數學知識的一種獨特的解讀與體驗,其錯誤往往蘊含著他們的獨特想法和創新意識,教師要讓錯誤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為課堂教學添活力。那么教師如何巧妙利用錯誤資源,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呢?下面筆者談一談自己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巧用錯誤,讓錯誤成為學生學習新知的切入點
在課堂教學中,一旦學生回答錯誤或理解錯誤,作為教師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學生的錯誤觀點、錯誤認識,而應從學生錯誤的暴露和呈現開始,把它作為教學的真正起點。許多知識都離不開動手動腦等操作實踐活動,只有親歷實踐過程,體驗探索經歷,知識建構才是深刻而有意義的。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錯誤設置懸念,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造一種“不協調”,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認識軸對稱圖形”時,好多學生都認為“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它有兩條對稱軸”。對于這種情況,我沒有簡單地否定,而是把“球”又拋給了其他學生。“你們同意他們的觀點嗎?”隨即教室里響起了一片爭論聲。這時我問:“你們能想辦法證明一下自己的答案是對的嗎?或是證明其他同學的答案是錯誤的嗎?”在我的引導下,很快學生找到了驗證錯誤的方法:拿出身邊的平行四邊形動手折一折。通過動手實踐,學生認識到平行四邊形對折后,雖然折痕兩邊的圖形大小相等,但不能完全重合,所以,一般的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再次深刻感悟了軸對稱圖形的本質特征。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巧妙地利用學生中的錯誤資源因勢利導,創設了一個自主探究的問題情境,把“錯誤”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探究點,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自主地發現、并解決問題,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巧用錯誤,讓錯誤成為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生長點
創新思維是一個人在已有經驗和一般思維的邏輯規律的基礎上,用一種靈活、新穎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探索求知的思維活動。利用學習錯誤,挖掘錯誤中蘊涵的創新因素,適時、適度地給予點撥和鼓勵,能幫助學生突破眼前的思維障礙,進入創新求異的新境界,讓學生體驗思維的價值,享受思維快樂。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所以對待錯誤教師應留給學生充分“講理”的機會,順應學生的思維,挖掘錯誤背后的創新因素,細心呵護學生創新的萌芽,適時、適度地給予點撥和鼓勵,讓錯誤成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生長點,為課堂教學增添鮮活的生命力。
三、巧用錯誤,讓錯誤成為學生批判學習的反省點
數學課堂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換個角度思考的習慣和反思的能力。所以對于學習中的差錯,教師要及時創設學習的情景,充分把潛在的錯誤誘發出來,讓學生在找錯、議錯、辯論、改錯的反思中聰明起來。在學生基本掌握了新知識后,在鞏固這一環節,如果我們能進行適當的安排,那么錯誤就是學生鞏固知識很好的借助點,此時,這些錯誤資源,就會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知識。
現在教師更多地重視學生個性化的處理問題,對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不夠重視。在傳統解決問題教學中以指導思考方法為重點,最為典型的分析法和綜合法,讓學生掌握解答實際問題的基本規律,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
結束語
總之,學生的錯誤隨著學習的開始產生,對于錯誤,我們要站在數學價值的角度上重新審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每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并將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資源,因勢利導,正確地、巧妙地加以利用,最終使學生減少錯誤,形成對知識系統的正確認識,讓數學課堂真正做到有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薛法根.錯誤的價值.江蘇教育,2003(2).
[2]孫曉天.新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錢直樹.小學數學教育.江蘇教育,2007.
[4]周玲棣.課堂,因“錯誤”而精彩.中小學數學,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