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印峰
摘要:閱讀可以說是當代人類社會的基本必備技能之一,而小學作為人類發展的初級教學階段,培養基本技能成為小學教學的首要目標。如何讓低年齡階段的孩子在自身學習心理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學會閱讀、喜愛閱讀、運用閱讀,這已然成為當前小學閱讀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本文將從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出發,從多方面探討如何有效實施該階段的閱讀教學策略,為更進一步地推動小學語文的教學發展做出微薄貢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手段不斷更新,容量大、亮點多、節奏快、追求新異。然而,本質上真正促進學生言語發展,真正達到課堂閱讀教學有時效的很少。不少的課堂實際上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這說明當前語文教學的現形與應有形態之間存在剪刀差。閱讀現狀表明變味的閱讀教學依然存在:“聽說讀寫”顧此失彼,探究即活動,活動即探究;另外,主體性和主導性傻傻分不清楚,共性和個性的關系模糊不明,積累、感悟和分析、訓練的關系亂成一團,教師角色轉換,對語文教育目標認識,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目標上的問題等等,千瘡百孔,導致語文教學低效能。少年兒童階段的閱讀其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生活,這個時代的閱讀其實能影響他們一生的發展。因此,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其實是對閱讀能力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性的考核,那么,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的發展,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在兒童時代的教育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成果和其語文水平成正比例關系。
二、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研究
1、更新閱讀教學理念,營造寬松的閱讀氛圍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統一的全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注意轉變教師角色的定位,讓閱讀呈現開放、對話、個性的特點,突破原有的封閉狀態,營造動態、自由、主動、多元的閱讀氛圍給學生。這樣的環境會讓學生回歸本真,充分發揮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作用,對學習盛滿熱情。
2、把握閱讀靈魂,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讀是閱讀的立身之本。張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讀懂其實是學生閱讀的結果體現,有所感悟和語言積累則是閱讀的最終目的。因此,無論是教學生閱讀也好,還是閱讀教學也罷,必須讓學生認真讀,潛心讀,有感受的讀。相同的閱讀材料不同的學生讀會有不同的感受,體驗和感悟,教師要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不做復雜的分析,而是讓其多讀書,有層次的讀書,當然,學而不思不行,不但如此,還要教其多思考,多與他人進行交流并且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悟。
3、加強閱讀技巧的培養
如《難忘的一天》課文初讀后,我便有了疑問,問學生:“文中主人公我最難忘的一天是哪一天?我為什么難忘那一天?”學生很快從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來回答我。在分析某篇文章段落大意時,可以先找出段落的中心語句,如果沒有加以概括即可,讀懂本段大意,然后進行理解和文章大意概括。閱讀的同時,教師又要幫助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生字詞,不明白的句子,加以組詞,造句,給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以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加深課文內容理解和運用,又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只有掌握了閱讀技巧,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閱讀等各項能力才能隨著閱讀能力步步上升,得到真正的提高,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語文知識整體素養。語文學習本身就考察學生的情商,所以,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注意:以情感人,引起共鳴;巧設問題,啟發討論;借助情景,導情入文。只有將各項能力綜合起來培養,才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起到讓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
三、想象式閱讀
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而且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正是想象力噴薄而出的時候。如何改變閱讀教學中學生覺得閱讀味同嚼蠟的刻板印象,首先就要從學生自身的想象力特點出發,打破傳統教學的“牽引式閱讀”模板。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由此可見閱讀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偉大工程,這些閱讀的基本要求對心理幼稚、自覺性較差的大部分小學生而言都是他們激發閱讀興趣路上的阻礙之一。因此教師要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設計合理的想象式閱讀教學。例如教師在推薦學生挑選閱讀課的閱讀書籍時,根據多數學生心理推薦科幻類書籍《海底兩萬里》,由于該書科幻意識較強,能較好的貼合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教師在進行閱讀課教學的過程,安排《海底兩萬里》的角色扮演游戲,有組織的安排學生進行分配表演角色,如尼摩船長、阿龍納斯教授等,再結合該書籍部分章節如章魚襲擊等內容進行自由發揮,同時教師在旁邊為剩余同學講解表演內容,令學生用肢體語言和臺詞表達來熟悉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以及刻畫的人物特點,既能達到閱讀教學目的,又能滿足該年齡階段學生好動的行為特點。在想象式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想象內容與閱讀書籍之間的實際聯系,避免脫離書籍而降低教學質量。
四、科技輔助式閱讀
在現代社會以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大背景的前提下,教學方式逐漸從傳統的口述板書變成了現如今的多媒體教學、電子白板等新穎的科技教學。小學生作為普遍好奇心旺盛、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群體,任何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首先就要做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多媒體教學以其“聲色并茂”的特點已然成為教師的輔助寵兒。例如教師提前在多媒體上投放準備好的閱讀教學視頻如《三毛流浪記》,首先帶領學生觀看,令學生明確該課時的閱讀目標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安排學生結合《三毛流浪記》的文章內容和視頻模仿三毛,進而更能體會三毛的生活經歷。教師在應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工具時,應明確認識到多媒體等儀器為輔助教具,閱讀是需要文本和學生朗讀的,儀器只能作為輔助,優化閱讀教學課堂。同時教師需盡力發揮現代化教學優勢,避免過于快捷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閱讀體驗造成不良影響。
結語
行而有效是任何科目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書籍的挑選、教學方案設計等都應盡心盡力,且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為基礎,在優化學生的閱讀體驗的同時為豐富學生情感、拓展學生人文素養奠定優良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玉觀.龍玲,鄧李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4.
[2]閏業娟,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J].中華少年,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