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成
摘要:在新課改的大潮中,“趣味教學”脫穎而出。強調教學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以學為樂的興趣,變“厭學”為“愿學”,變“苦學”為“樂學”,以人的發展為本,促進學生和諧、健康地發展,并踐行于日常的教學中,架設了梯度課堂教學研究平臺……“三輪教學研究課”,有效地消除了學生的厭學情緒,使學習變得有趣,讓學習過程變得愉快,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關鍵詞:小學數學 趣味性 教學
小學數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有關數、圖形、統計等基礎知識,而且還要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培養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態度,養成以學為樂,樂于探索,養成追求成功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得到和諧發展。
新課標要求教師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創造良好的小學數學教學氣氛呢?
一、讓學生在平等、信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是一個涉及教師和學生在理性與情感兩方面的動態的人際交流過程。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與教學效果之間起著一種潛在的“中介”作用。因為任何一個教學目標只有通過師生之間良好的人際溝通這個潛在的和諧環節才能得以實現。沒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就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交談,如:“誰想說說……”“請你說說……”“誰愿意說說…”等等。課后,也常常和同學們一起交流、探討或其它活動等。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師還要關懷、尊重、信任、理解和熱愛每一個學生,和學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這種新型的民主師生關系成為一種友好的合作關系,形成一種師生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動關系。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實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煥發出求知的積極情感,才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二、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就是給學生提供讓問題意識萌芽的合適土壤,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方式,把枯燥的數字、符號,抽象的概念、公式,變成有實用性、愉悅性的具體場景,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和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
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時,我從學生的學號入手,創設游戲情景。上課開始,學生就從自己熟悉的學號開始游戲復習舊知——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自然數按能被2整除可以分為奇數和偶數等知識,引入新課——自然數的另一種分類“質數和合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感到學習很有趣,不枯燥無味。
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認識的愉悅性是自己去體驗感受知識,愿意學、主動學才是學生發展的先決條件。新課標提出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強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學應跳出“書本一一教室”這個小圈子,讓學生從自己生活中,從社會生產實踐中尋找數學問題,使學生從封閉的教室走向開放的社會大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自由活動,親身體驗如何學好數學,實現數學再創造。
四、動手操作感受學習的樂趣
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實踐,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數學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昕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新課標明確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與同伴一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經歷了認知歷程,情感相互感染的歷程。因此,要讓學生獲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和喜悅。
五、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給數學課增添了無窮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這不僅可以有效的避免厭學情緒、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并且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真正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六、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感受樂趣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數學課堂氣氛的諸多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著手,應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一種寬松、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此時,教師也不需擔心教學效果如何。
教師有其自身的情感熏陶與激勵促進作用。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的培育時,教師自身的心理品質和嚴謹的教風顯得由為重要,表現為良好的情感調控能力和富有自制力,注意情感的傳遞效應。教師的講評、板書、批改和教育中所顯露出來的品質對于學生是一種感化,是一種榜樣的力量。現代教育要求教師要更多地掌握和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尊重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規程中情感體驗方面的差異,從而使教師不僅能夠傳授知識,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總之,學生是祖國是未來的希望,而他們的健康成長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的教育。所以,當代教師應當以“趣味教學”的理念來實施教學。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的腦子積極轉動起來,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快樂教學成為一個新的教育里程碑,讓快樂的陽光普照校園,讓我們的學生盡情編織童年的夢想,享受數學,享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