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日新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深化,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變革中的助力作用正在逐漸顯現。在近代教學建構主義理念的支撐下,“電子書包”正成為教育教學裝備的熱點。初中思想品德利用電子書包進行課堂教學,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質量和效益。
1.課前準備策略——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選取
在“電子書包”環境下進行教學活動設計要求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學設計時既要考慮到教材知識、學科目標、教學重難點等有思想品德學科特點的教學內容,同時也還要兼顧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能被“電子書包”環境所接受,要能發揮“電子書包”的技術輔助優勢。因此,需要教師在運用電子書包進行教學設計時,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選取。選取的教學內容應該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可探究性,能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需求。(2)要有思考的空間與深度,不能過于簡單、直接。2. 課堂教學策略——開展有效的數字化指導、評價與反饋
“電子書包”環境下的課堂教學不是展現技術的課堂,而是展現技術如何服務于學生的課堂,是要利用技術幫助學生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與疑惑的課堂。因此,作為教師要利用電子書包功能引導學生搭建學習框架,指導學生學習方向與及時反饋學生答疑。下面以一節《實施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復習課例呈現電子書包與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結合。
教學環節一:時政導入、引出課題
【教師】播放視頻柴靜《穹頂之下》節選:思考問題,引入復習主題: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
【學生】觀看視頻柴靜《穹頂之下》節選思考分析,舉例說明,加深理解
【本環節電子書包運用策略說明】通過電子書包,讓視頻觸動學生的情感,感知我們身邊的環境和資源問題嚴峻。
教學環節二:小組活動、建構知識結構圖
【教師】知識點再現。
(1)提問:生態文明建設讓你聯想到課本的哪些知識?
(2)填寫表格,引導學生對所聯想到的知識進行細化并整合
【學生】利用筆記本電腦接受教師發送來的帶有空白的知識結構圖,并且每名學生都要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參照問題,完成思維導圖的建構。
【本環節電子書包運用策略說明】通過利用電子書包的功能,輔助學生克服教學重難點。同時,相互補充與質疑,可以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環節三:分析研學問題、升華提高
【教師】出示研討課題(研學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分析新的案例。
【學生】通過電子書包的上網功能在網頁上尋找2014—2015年我國霧霾事件,并尋找英國治理霧霾方法。
【本環節電子書包運用策略說明】利用網頁上的新聞、社會上的熱點時事為案例材料,將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探究,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升華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環節四:探究作業,發展個性
【教師】情景:某校初三學生以“汽車與霧霾”為主題進行了探究性學習。
【作業要求】請同學們就“汽車與霧霾”的關系分析廣州市限制新車的上牌數量完成一份探究報告,并上傳至電子書包平臺。
【本環節電子書包運用策略說明】在“電子書包”環境下批改作業和試卷,教師能及時診斷學生的各種錯誤、缺陷與問題,并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和糾正學生的錯誤和問題,真正實現量化分析、定性分析的“個性化”教學模式。
教學環節五:總結反饋
【教師】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作出總結。通過研學練習進一步了解、指導對學生的理解及運用。
【學生】學生通過小結知識,了解自主研學效果及作修正。完成研學練習。
3. 課后策略——針對學生差異的個性化拓展與延伸
課后環節的學習不僅是保證教學目標達成,鞏固知識的重要部分,更是學生分層學習、教師分類指導的重要途徑。電子書包的信息支持,為學生課后的學習、延伸,教師的分類指導提供了技術上的有力支持。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后環節時應本著“融會貫通、鞏固提升、培養能力、分類指導”的原則,圍繞學習內容,突出教學目標。對于思想品德學科而言,在電子書包環境下,教師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層次,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符合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不同深度有關的學習材料,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對同一知識點也可以設計出不同的題型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