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仁玉
【摘要】隨著終身體育、全面健身等理念的不斷普及,我國體育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教育的接軌。在高職院校教育中,主要是以職業為基礎,突出能力培養,針對體育教學而言,越來越向俱樂部教學方向發展。本文在分析體育教學俱樂部的概念與特點的基礎上,闡述高職院校實施體育教學俱樂部的現狀,針對不足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俱樂部;現狀;措施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型教學模式的不斷推出,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在高職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主要就是在體育教學目標不斷提升、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新型教學理念。在實施此種教學模式的時候,一定要因地制宜,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予以實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培養學生的個性與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概述
(一)概念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就是以體育練習者自覺結合為基礎,以學校運動場館與設備為依托,圍繞某一運動項目,以俱樂部組織形式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群體競賽、運動訓練等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中,其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進而形成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特點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現代化教育產物,融體育教學和俱樂部活動為一體。從教學指導思想角度分析,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特長。在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實現了項目設置的多元化,為教師教學特長的發揮提供了展現平臺,充分激發了教師教學的熱情與積極性:從教學目標角度分析,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在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時候,主要是以學生的興趣愛好決定體育項目,只有具備相應專業知識的教師才可以開展教學活動,在特定專業知識的條件下,結合教育學、生理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使學生可以自主學習體育知識,并且對其進行一定的運用,將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參與,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從課程設置角度分析,不僅是對體育思想資源、設施資源、項目資源的開設,還可以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同程度的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充分體現體育教育的價值。
二、高職院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現狀
(一)優勢
1.注重學生主體選擇,拓展了教學時間與空間
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中,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學生認知情感的體驗,倡導互相評價與自我評價,在體育教學活動內容與形式上,結合學生個性發展,提出了更靈活、更多的選擇機會,實現了學生學習選擇性與創造性的結合,在客觀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在運用此教學模式的時候,實現了現有體育資源的充分利用,很好地解決了體育師資與場館不足的問題,有效拓展了體育教學時間與空間。
2.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發揮個性愛好的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滿足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實現了學生的個人體驗與實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養成了學生自己動手的習慣,為專業技術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且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3.提高了教師教學的主導性
在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展現教師的專業素質,將教師最擅長的專業知識與運動技能傳授給學生。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學生之間是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這樣就可以將被動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充分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性,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導性,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4.實現了課內與課外的一體化
每周一節體育課,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進而需要學生開展一些課外體育活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需要向課外延伸,將早操、課外活動等融入體育教學當中,進行統一管理,形成課內、課外教學一體化,并且對課外活動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指導。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就是根據體育項目劃分俱樂部,有課內,也有課外,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這樣也就實現了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
5.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展現了學生個性發展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較而言,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主要就是將機會與權利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利用體育運動內容與形式的多樣化,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在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時候,主要采用多層次、多類型的組織形式,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這樣就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價值,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
6.有助于學校對體育設施的建設
在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時候,主要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立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配備相應的體育場地與器材,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為此,學校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需要加大對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增加和校外場館的聯系,強化體育資源維護,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不足
1.師資力量不足
現有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專項結構已經無法滿足學生選項需求,大多數教師專項都是一些傳統體育項目,如,籃球、排球、田徑等,同時缺少一些與時俱進的熱門體育項目學習,致使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缺少一些時尚運動項目教學教師。隨著休閑、健身等運動的不斷普及與宣傳,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學習興趣越來越高,不再只是學習傳統體育項目,其對新興事物更加熱衷,為此,瑜伽、跆拳道、網球等時尚運動受到了一定的歡迎,而在目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這些新興體育項目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制約了相關課程內容的設置,也就阻礙了體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2.管理體系不完善
在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時候,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運動項目、運動時間以及教師等,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由度,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然而也增加了教學管理的難度,如,排課、考勤、考核等?,F階段,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還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一般各高職院校均是根據自身情況予以管理,存在著管理混亂的情況,進而制約了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進一步運用。
3.評價內容與評價標準有待完善
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中,其評價內容主要有運動參與、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理論知識等,然而不同院校在各方面的所占比例也是不相同的:其評價標準主要是由體育俱樂部自己制定的。盡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評價內容與評價標準和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不同,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但是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學生在選擇之前,會先看一下評價內容與評價標準,其寧愿選擇一些容易及格的項目,也不愿意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體育項目。
4.運動場地與體育器材不足
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組織形式正在不斷創新,然而因為體育教學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運用需要很多教學設施的支持,導致其開展效果并不理想。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場地設施是不可缺少的基礎條件。寬敞的體育場地,豐富的體育器材,可以促進教學俱樂部的全面展開。目前,高職院校體育運動場地與器材數量嚴重不足,制約了體育教學活動的進一步實施。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中,因為缺乏體育運動場地與體育器材的支持,導致自由選課效果不佳,進而對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產生了嚴重影響。
三、高職院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強化教師專項輔導與合理分配
目前,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喜歡時尚運動,參與性越來越高,進而希望得到教師的專業指導,防止在掌握正確運動技能之前走歪路。在參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運動時,希望教師給予針對性、有效的指導,進而更快、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為此,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可以實行有償化輔導,如果教師工作量過大,可以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充分調動輔導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與熱情,讓教師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在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時候,一定要重視教師專項合理化分配,部分項目專職教師比例太小的應及時引進或聘請專項教師,使師資隊伍結構迅速優化到最佳。
(二)完善管理體系
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實施勢在必行,然而在發展與完善俱樂部模式的過程中,學校領導部門與主管部門一定要對其實施予以重視,加大資金投入,改進體育設施,增加教學設備,實現體育俱樂部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結合各體育項目的特點,建立與完善教學計劃與活動規劃,提出更加有效的管理辦法,規范管理體系,促進體育俱樂部的進一步發展,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在開展管理工作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標,這樣才可以保證管理工作的全面實施。在制定管理目標的時候,必須保證其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可操作性、合理性、超前性、具體化。比如,會員出勤率應達到多少,多長時間活動一次,等等:并且將學生每年在俱樂部內運動時間不得少于68小時等定為成績考核指標。
(三)建立健全教學評價體系
首先,在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時候,一定要加強教師指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教材、自定學習目標、自我修訂計劃、自我完善評價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強調評價體系的規范化與科學化,保證評價工作的有效性,促進教學內容的全面展開。最后,強調評價體系的全面性。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中,一定要重視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的結合,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體育活動中,教師需要給優秀學生一定的表揚或者物質獎勵,針對表現一般以及較差的學生,給予適當的鼓勵與批評,只有建立這樣全面的評價體系,才可以充分調動廣大教師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新教學組織形式,構建規范教學、科學健身、學生為本、合理鍛煉的教學體系,對學生樹立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理念有著促進作用。
(四)強化體育體育資源開發與利用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存在著體育場地資源不豐富的問題,針對此類情況而言,一定要加強對體育場地的充分利用,在有限的體育場地上開展多個體育項目,實現體育場地的復合運用,增強體育場地的延伸性,如,將體操房改造成舞蹈、瑜伽、跆拳道場地:將籃球場地改造成羽毛球、五人制足球場地,等等。通過對體育場地的合理改造,加強維護與管理,進而提高體育場地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可以加強高職院校之間、高職院校和社區之間體育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共享,充分發揮體育場地資源的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足夠的空間,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隨著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廣泛運用,人們對其研究越來越深入。在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時候,必須深入了解其實施的優勢與不足,進而結合不足,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保證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全面展開,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