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龍
【摘 要】在教師隊伍中存在不少“重教輕育“的教師,他們或者只重視教學,不重視育人,認為育人是政治教師、班主任的事;或者只會教學,不知如何利用學科教學滲透德育內容。實際上,每位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學科教材是德育的載體,發揮學科教學主渠道的作用,不斷滲透德育內容,以匯成一股持久的德育合力,從而適應素質教育的育人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師應如何滲透德育呢?
【關鍵詞】德育滲透;運用數學史料;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挖掘德育素材
數學是普通教育開設的主要課程之一,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他的教學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但是中學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內容不像文史科那樣集中,而是蘊藏分散在各章節之中,教師如何挖的準,滲透得不露痕跡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運用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1.數學是最古老的科學,是古今中外無數數學家及數學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艱辛,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門科學
數學的歷史,就如同人類的文明史一樣源遠流長。它以“讀一讀”的方式編入了初中數學教材,是初中數學教材中的唯一顯性德育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應緊扣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發展的悠久歷史,正確評價我國優秀數學家的偉大成就,這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教材和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書籍中最早關于勾股定理的記載,要比歐洲人的發現早幾百年。在學習圓時,向學生交代我國古代科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將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人,這比西方國家要早幾百年。通過這些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通過教材中的有關內容和編擬既聯系實際又有思想性的數學題目,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除了用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外,還應注意通過教科書的引言、插圖、例題和習題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的有關內容,并隨時收集有關資料、數據,編擬數學題目,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有機的插入愛國主義素材,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其頑強刻苦的意志品質,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在數學教學時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中國和世界上有重大貢獻的數學家的生平事跡及從事數學研究的辛勤勞動、刻苦鉆研、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導學生克服滿足于現狀的思想,培養和訓練他們勇于探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使他們懂得為人類進步做貢獻才是人生最有價值和最有意義的,從而使他們樹立遠大理想。與此同時,數學是有理性的藝術,充滿理想精神,它教人誠實、正直,從數學的發展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清晰地看到只要一個命題沒有被證明,它就不能納入到真理寶庫中,而不管命題提出者的資歷和聲望如何。倘若命題得到證明,那他的真理性便得到認同,不存在人微言輕的現象,有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又如我在講授八年級數學《軸對稱圖形》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張雄偉的天安門照片,剛看到照片時,學生會心一笑,注意力集中到照片上。我引導學生觀察照片上天安門建筑的特征,幫助學生更形象地理解"軸對稱"的概念。同時,學生還能通過圖片感受到我國古代建筑的雄偉壯麗和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從而不但燃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使他們受到了心靈的教育。
二、利用數學本身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主要是對辯證唯物主義的幾個基本觀點的教育。
1.初中數學充滿物質的觀點
數學學科充滿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辦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三個基本特點。由于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往往掩蓋它來源于客觀現實的物質性,在數學教學中,如果不注意提示他的物質性,就會使學生陷入唯心論形而上學的迷惘之中,誤認為數學不是來源于客觀現實,而是由少數“天才”數學家在頭腦中臆造出來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數和形的概念不是從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從現實世界中得出來的。”
2.初中數學充滿對立統一規律的因素
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也是辯證法的核心。中學數學中充滿著對立統一的因素,如,已知和未知、現象和本質、絕對和相對、特殊和一般、準確和近似、曲和直等都是對立統一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恰當地運用對立統一、矛盾轉化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那就技能達到滲透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又能使學生掌握處理數學問題的轉化思想和技能,有助于提高數學質量。
三、提供數學欣賞,培養學生高尚情操
對于初中生來說,由于受閱歷、知識水平、審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難體會出數學美的真正含義。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規律,運用美學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煉中學數學中蘊含的數學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美的世界,培養學生高尚情操。例如講軸對稱圖形、反比例函數與二次函數時,引導學生欣賞對稱美;在講平面直角坐標系概念時,讓學生欣賞簡單美;再講三角形的三條中線、角平分線、高線、三邊的中垂線的關系和圓的位置關系、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時,點撥學生欣賞奇異美。
四、提倡競爭合作,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會做人
學做人,就是要學生鑄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為符合社會需要,時代需求的人。為此,我們必須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指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會做人。合作交往意識和競爭意識是學生成為適應現代社會人才的重要素質,要培養學生這些也是,關鍵是教師敢于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樹立全新的育人理念,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積極思維、集體交流,各抒己見,合作激智,把教學過程創設成個性發揮、合作交流、互相競爭的過程。
五、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滲透德育教育
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學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強數學與實際的應用聯系,強化應用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這不僅在于數學應用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而且還可以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我在講授"全等三角形"時,結合課本中的"讀一讀"中的"巧測河寬",向學生介紹早在1805年,拿破侖率領大軍與反法聯軍在萊茵河兩岸激戰,拿破侖想使炮彈準確的落到對方的陣地,就必須知道河有多寬,但直接測量是不可能的,拿破侖急中生智,巧妙地利用了"三角形全等",解決了這個難題,通過這個故事,不僅使學生看到了古代人民的聰明智慧,而且使學生深切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當然,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科學,在中學數學課中滲透德育教育,首先要保證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避免牽強附會、生拉硬扯,要針對學生實際,寓德育于知識性和趣味性之中,這樣,才能把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搞得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才能把德育和數學融為一體,使學生逐步明確要為國家富強、人民富強而努力學習,陶冶他們的情操,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