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與麻醉·
大量輸注懸浮紅細胞對中老年外傷急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
張蘭珂陳均平魏素志
(邢臺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河北邢臺054031)
摘要〔〕目的探討大量輸注懸浮紅細胞對中老年外傷急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由于外傷所致的急性失血患者15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大量輸注全血。觀察組患者給予大量輸注懸浮紅細胞。比較兩組患者輸血前后血紅蛋白(HGB)、血細胞比容(HCT)的變化情況。比較輸血前后兩組血小板(PLT)和凝血4項水平的差異。觀察輸血后兩組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輸血后,兩組患者的HGB、HCT、PLT和凝血4項均有一定程度的優化,但是觀察組的優化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輸血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低于對照組21.3%(P<0.05)。結論大量輸注懸浮紅細胞能夠使中老年外傷急性失血患者的血容量迅速增加,更加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凝血功能的恢復,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外傷急性失血;大量輸注懸浮紅細胞;凝血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5〔
基金項目:河北省科學技術廳資助項目(No.20120561)
外傷急性失血患者由于機體缺血而出現呼吸異常、神志模糊、臟器衰竭、休克,甚至死亡〔1〕。臨床上外傷急性失血患者搶救治療主要通過輸血補液(膠體液和晶體液)的方式,現階段主要包括輸注全血和輸注懸浮紅細胞(即成分輸血)〔2〕,兩種輸血方式對患者血液循環及凝血功能的影響存在差異。本文分析外傷急性失血患者大量輸注懸浮紅細胞對凝血功能產生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外傷急性出血患者15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75例。對照組中男48例,女27例,年齡42~75歲〔平均(54.1±7.8)〕歲。受傷原因:交通意外事故41例,墜跌摔倒19例,刀傷15例;其中13例患者臟器衰竭,11例患者出現休克。觀察組中男45例,女30例,年齡40~78歲〔平均(56.2±8.5)〕歲。受傷原因:交通意外事故43例,墜跌摔倒18例,刀傷14例;其中12例患者臟器衰竭,10例患者出現休克。兩組性別比、年齡、受傷原因等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血常規的檢測應用中西遠大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型號為JHF7-3000的血常規檢測儀,應用配套的試劑和質控品。選擇南京瑞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型號為AYW9001的全自動凝血分析儀,試劑盒質控品由北京美創新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提供。查明患者的出血原因并立即給予有效的止血,對照組患者予輸注全血,輸注量2 500~2 700 ml。觀察組患者大量輸注懸浮紅細胞,輸注量約2 000 ml,根據需要對部分患者輸注纖維蛋白原(FIB)制劑、濃縮血小板(PLT)等。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異常及時給予針對性的處理。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輸血前后血紅蛋白(HGB)、血細胞比容(HCT)的變化情況,同時比較輸血前后兩組PLT和凝血4項水平。凝血4項主要為FIB、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在我院檢驗科進行檢測。觀察輸血后兩組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主要包括溶血反應、發熱與過敏反應。
1.4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3.0軟件行χ2、t檢驗。
2結果
2.1輸血前后血常規和凝血功能的變化見表1,表2。輸血前,兩組HGB、HCT、PLT和凝血4項比較無差異(P>0.05)。輸血后,觀察組優化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輸血前后HGB、HCT水平變化
表2 兩組輸血前后PLT及凝血4項水平的變化
第一作者:張蘭珂(1971-),女,主管檢驗師,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工作。
2.2不良反應觀察組輸血后發生不良反應(發熱1例,過敏反應1例),低于對照組16例,溶血反應3例,發熱8例,過敏反應5例)(P<0.05)。
3討論
外傷急性失血的患者普遍存在HGB、HCT、PLT及FIB較正常值降低〔3〕,而PT、TT、APTT較正常值上升,因此上述指標可以作為患者病情及預后的參考和借鑒〔4〕。沈諾等〔5〕認為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搶救時建立輸液通道時頸外靜脈應是首選。
臨床輸血在危重患者與外傷大量失血患者的救治中應用十分廣泛,是比較常見的支持性及代償性療法〔6〕,是臨床維持血容量、血壓,防止休克的重要措施,但其也有其副作用。醫務人員應該對失血患者失血總量以及循環血容量做出準確的評估〔7〕,對于保證患者臟器功能、促進科學合理地輸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8〕。通過輸血、補充凝血因子、增加血漿蛋白,增強血液攜氧能力,提高患者的免疫抵抗能力是保證患者度過危險期的保障〔9,10〕。本研究結果表明了大量輸注懸浮紅細胞在改善外傷急性出血中的療效優于成分出血,與羅濤等〔11〕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同時,大量輸注懸浮紅細胞還能夠降低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發揮有效的輸血救治作用。
4參考文獻
1何錦添,李春蘭,何偉清.成分輸血在搶救嚴重創傷大出血患者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5):128.
2黃建華,張鑫,侯軍民.臨床輸注懸浮紅細胞的相關輸血反應與防治措施〔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6):294-5.
3溫志紅.大量輸注懸浮紅細胞后及時補充血漿的必要性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9):3072-3.
4Busch M,Chamberland M,Epstein J,etal.Oversight and monitoring of blood safe in the Uunited stares〔J〕.Vox Sang,2009;77(2):67-76.
5沈諾,謝紅春.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搶救時幾種靜脈輸液途徑的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2):77-8.
6袁杰,石天,羅艷.多次大量輸血對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07-8.
7葉一冰,秦杰,李方順.大量成分輸血在搶救嚴重創傷大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20):66-7.
8李麗,丁良臣.成分輸血與輸全血在外傷急性失血患者中應用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7):664-5.
9邢英新,劉敬紅,王鳳霞,等.成分輸血在大出血患者中的應用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0):2511-2.
10 Varon J.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abile blood pressure during acut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 and other hypertensive crises〔J〕.Am J Emerg Med,2007;25(8):949-59.
11羅濤,楊軍.大量輸注懸浮紅細胞對創傷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繼續醫學教育,2010;24(2):51-3.
〔2014-03-12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