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素養教育自古以來就是教育過程中重要的部分,針對高職音樂理論教師的特點強調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人文素養;高職音樂理論教師
如何理解人文素養教育對高職音樂理論教師自我人格意識的加強與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解決什么是“人文”?什么是“素養”?什么是“人文素養”?什么是“人文素養教育”?其次,需要清楚什么是“人格”?
“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或強調以人為主體,尊重人的價值,關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觀念。①“素養”指平日的修養②,也可以認為是“素質”③。“人文素養”是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④“人文素養教育”是通過優秀的人文文化實現的,而優秀的人文文化則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通過不斷的積累、提煉和升華而逐漸形成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⑤
“人格”是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綜合,或者是人的道德品質。⑥
人文素養教育是促進社會文明發展的主要因素,高職音樂理論教師自我人格意識的發展,更離不開人文素質這一因素。面對日益激烈的高職教育,近些年成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點發展方向,但是市場認可度并不高,特別是高職音樂教育,如何提高高職音樂教育的質量?教師的問題?還是生源的問題?如何通過人文素養教育加強和提升高職音樂音樂教師的自我人格意識和能力?這些都將是高職音樂教育面臨的問題,需要把這些問題都拆開逐個分析。
一、對高職音樂理論教師的自我定位
高職音樂理論教師是高職音樂教育中比較“尷尬”的職業,但又是必不可少的職業。首先,高職音樂教育突出“專業性”,主要側重專業主科(聲樂、器樂)的學習,作為音樂理論公共課往往不會被重視,甚至有些專業教師都提出疑問“學習那些理論知識以后能有什么用?”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又如何重視?其次,一般高職院校都認為,高職音樂教育的理論課程是支撐專業學科建設的基層,但并沒有實質性的重視音樂理論教育。作為高職音樂理論教師要理性面對自己的職業定位。
(一)高職音樂理論教師的職責任務
目前高職音樂理論教師的任課范圍主要是:視唱練耳、樂理、和聲學、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傳統音樂概論、音樂欣賞。正常情況下前面三門課屬于作曲類理論課程,后四門課屬于音樂學類理論課程,單從課程安排上,2-3名教師就能完成教學任務;如果從授課班級的情況上,最多4-6名教師也可以完成教學任務。
一般高職音樂理論教師大都是作曲或音樂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或一部分有關研究生專業畢業,極少部分是表演專業畢業的學生來擔任音樂理論教師。
(二)高職音樂理論教師存在的優勢
從教學內容上看,高職音樂理論教師教授的課程大多就是自己的本專業,無論從課程設計、課程安排、課程教學等環節都駕輕就熟。
從教學形式上看,相對音樂專業(聲樂、器樂)教師一對一教學或小組課教學而言,音樂理論教師的教學任務沒有那么繁重,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理論專業的研究和學習。
從教學對象角度看,高職音樂理論教師面對的是所有音樂專業的學生,而不像“各管各家”形式的專業個專業課教師,永遠只面對自己專業的學生。
(三)高職音樂理論教師存在的問題
高職音樂理論教師缺少自我專業技能提升意識。如何讓教學過程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情似火、趣味豐富、充滿活力?是高職音樂理論教師首要關注的問題。受到高考篩選標準的限制,高職音樂類生源根據學院的層次也參差不齊,因此 “綜合音樂能力” 普遍比較弱,高職音樂理論教師就需要根據實際生源程度的情況,進行課程程度的設定,但是往往結果并非如意:有些教師幾十年教案沒有更新變化、講課照本宣科。
高校音樂理論教師授課技能薄弱。受高職院校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溝通表達能力和社會交流能力欠缺。許多專業知識豐富的音樂理論教師,在課堂上卻無法生動形象的把知識描述出來,還有一些教學經歷較長的教師,忽略在教學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授課過于自信,排斥新的專業知識和授課技能。
高校音樂理論教師缺少對學生心靈的關注。因為是公共課,與專業課可以面對面上課不同,缺少“單獨”專注學生心靈的機會,缺少與學生的關注,教學質量的反饋就會不準確,逐漸變成“講臺上教師一人說,臺下學生睡一片的狀況。”
二、人文素養對高職音樂理論教師自我人格意識和能力的影響
人文素養對整個教育領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高職音樂理論教師只是更加具有指向性,隨著高職教育的普遍性,無論個人還是社會,對其教師的要求和標準越來越高,成為倍受關注的角度。
(一)人文素養對高職音樂理論教師影響下存在的問題
高職音樂理論教師人文素養的狹隘性。高職音樂理論教師的人文素養養成與自身接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專業過度細化,使得基礎性人文知識教育不被重視,音樂理論專業學生只局限與關注“密切相關的”的知識,與音樂無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等知識了解甚少,單一的結構模式很難使自己的專業領域擴展。高職教育也是大學教育,音樂理論教師也要注意完善自己人文素養的問題。站在三尺講臺之上,需要師者風范、侃侃而談、信手拈來。只有豐富教師的人文底蘊才能擴寬自己的眼界,幫助提升教師自我人格意識與能力。
高職音樂理論教師學術精神的懶惰性。高職音樂理論教師除了面對正常課程的教學外,還需要堅持不懈的進行學術研究,音樂理論教師無法像表演專業教師一樣,可以開音樂會、排練、演出,只有大量的閱讀,同理論領域的同行進行溝通交流,才能不會被學術圈淘汰。學術精神不單純只為了個人價值,更重要的是提高學院價值,高職音樂理論教師的學術研究不僅要解決當前現實的問題,而且還可以促進提高學院整體的要求。不應該只為例評職稱才發表論文,缺少了高尚的學術精神,高職音樂理論教師就更加難以靜下心主動于學術研究。
高職音樂理論教師對學生的冷漠性。“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高時音樂理論教師同樣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且應該更加勝于其它專業的教師,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角色的轉變,使高職音樂理論教師的處境越來越具有挑戰,市場價值直接功利化的腐蝕著教師本身教書育人的信念。一些教師就只是上課講書,下課閃人,除此之外的漠不關心,學生不熟老師,老師不認識學生。
現代社會,信息發達,學生已經不單純從講臺上的老師身上學習知識,還有大量的信息來源,教師在講臺上授課,已經失去了知識攝取的獨特性,高職音樂理論教師想要吸引學生、引導學生已經不單純的靠講課能實現,適當的關心學生,與學生進行溝通,適當的調整自己的授課標準。學生心靈的發展同樣是教師教育的成果。
(二)人文素養對高職音樂理論教師影響下解決的辦法
高職音樂理論教師需要廣泛的學習人文素養知識。在音樂理論專業的范圍上,增加包括哲學、文學、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素養,擴寬知識領域,培養人文素質。
比如視唱練耳課程除了有較強的作曲理論技法、良好的音準,還需要有熟練的鋼琴演奏能力,甚至了解各種學派的方法的特點;中國音樂課程除了了解本國的音樂歷史發展脈絡事件,還可以通過與外國音樂史的比較,增加對比,使課堂講授更佳飽滿、豐富。只有大量的進行閱讀,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過程。
高職音樂理論教師要寓教于樂、教學相長。在音樂理論的教學過程中,增加與學生的互動,除了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鼓勵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同時盡量補充書本與課堂外的知識,用這樣生動多彩的形式引發學生自身人文素養的積極性和動力,同時促進教師的進步。
高職音樂理論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教學品格。高職音樂理論教師除了擁有廣博的音樂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功底,還有自身表現出來的人文精神。同樣是提升教師美麗所在。首先需要重視教學任務的重要性,持之以恒的對待,認真的進行教學。其次,保持積極向上、熱情似火的教學情懷,通過課堂的激情引導、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再次,堅持教學的真善美,
高職音樂理論教師陪伴學生健康成長。高職音樂理論教師非常適合班主任或者輔導員的職位,除了教學,可以從生活上關心了解學生,體現教師的品德高尚端正。不論學習和生活,還是思想,都可以展現出教師高雅的品格、淵博的學識、寬厚的胸懷。
三、小結
不論是高職音樂理論教師,還是普通專業的教師,人文素養是一項巨大的任務,需要社會、學校、學生和教師個人多方面的幫助和配合。每所高職的教學標準、范圍和方向都不同,希望通過人文素養教育的影響,提升教師的自我意識的加強和能力的提高。
注釋:
①《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6月,P1093。
②同①,p1241。
③同①,p1241,見“素質”解釋:“②素養。”
④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40875.html?qbl=relate_question_0word=%C8%CB%CE%C4%CB%D8%D1%F8
⑤同④。
⑥同①,p1090..
參考文獻
[1]金蕊:高職教師的人文素養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年第18期.
[2]孫宏安:教師的人文素養.[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作者簡介:張景易(1984—),男,滿族,河北保定人,助教,2015級碩士研究生。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