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是歌劇《劉胡蘭》中的一首著名的詠嘆調。60年后的今天,《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仍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晚會、音樂會上。同時,女高音的聲樂教學中也經常用到。保持著其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關鍵詞】歌劇;音樂形象;單三部曲式;音樂風格
一、創作背景
劉胡蘭1932年生于山西文水縣云周西村(現已更名為劉胡蘭村)的一個農民家庭。生活在戰爭年代的她,從小就對舊社會充滿了強烈的不滿之情。在敵人逼供的最后關頭,為了全村上百人的生死,劉胡蘭誓死不投降,為了救在場的百名無辜群眾,劉胡蘭釋然的向鮮紅的鍘刀走去,在臨刑前劉胡蘭帶領全場的群眾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
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任弼時向毛澤東匯報了這位15歲候補女黨員英勇就義的事跡,毛澤東深受感動,揮筆寫下了八個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直至今天劉胡蘭的先進英雄事跡仍然交口相傳,婦孺皆知。劉胡蘭的英雄事跡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
正是在這一英雄事跡的感召下,一批批的音樂工作者將其搬上舞臺。歌劇版本的《劉胡蘭》也應運而生,而且被二次創作。第二次創作的歌劇版《劉胡蘭》以歌劇的形式將劉胡蘭的英勇事跡刻畫的細致入微,人物形象鮮明,能振奮人心。其中經典的唱段有:劉胡蘭在送別人民軍隊時演唱的《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在刑場上表現劉胡蘭不畏敵人的唱段《任你木棍都打斷》,劉胡蘭面對鍘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演唱的《大風給我傳個訊》。正是這幾段經典的唱段讓劉胡蘭的音樂形象變得鮮活了起來,有血有肉,同時這些經典唱段也成為今天民族聲樂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其較高的藝術魅力,這些經典唱段至今仍保持著相當高的傳唱率。歌劇《劉胡蘭》不僅將劉胡蘭的英勇事跡更大范圍的進行宣傳,同時《劉胡蘭》的創作也是中國民族音樂史上的一件大事,其鮮明的時代性和藝術性,使其成為中國民族歌劇的典范之作。
二、《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的演唱特點及風格
《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是歌劇《劉胡蘭》第二幕中的經典唱段,同時也是整部歌劇的核心唱段之一,以山西民歌和地方戲的曲調為素材,又借鑒梆子音樂創作而成,所以《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極具山西地方特色。整首作品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具有很強的音樂表現力,把劉胡蘭在送部隊時所要表達的各種復雜心情,如希望人民軍隊能夠取得爭斗的勝利的希望之情,以及劉胡蘭本人對黨對人民的忠誠之情,以及不畏敵人不怕犧牲為共產主義奉獻生命的大無畏精神表達的淋漓盡致。
從曲式上看,為單三部曲式,全曲分為三個部分,三個部分在音樂情感上互不相同但又互相聯系。第一段,音樂緩慢、悠長、抒情性較強。第二段,節奏變快,聲音的彈性和力度變大,節拍變為6牌子,能表現出劉胡蘭堅定的革命信仰及對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心。第三段,是全曲中力度對比最大的一個樂段,樂段中長音較多,同時這一部分也是全曲中的最高潮,演唱時要有強大的氣息支持以及打開的腔體和穩定的喉頭。
(一)對歌曲旋律的把握
整首作品充滿了山西“味”,作品在開始時節奏較為緩慢,沉穩有力,既可以和后面歡快的節奏作出鮮明的對比,又可以表達出劉胡蘭對軍隊離去的不舍之情。
隨后,節奏一改前面的緩慢,變為較快且帶有跳躍性。使用八分之六拍創作,要求演員在演唱這一部分時聲音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要聲斷氣連、聲斷情連,這一部分與前一部分對比強烈,使用了高亢快速的旋律,既能表現出劉胡蘭尚未成年略帶童稚的直爽性格又能表現出劉胡蘭對革命抱有必勝的信心,以及不怕敵人的“繩索刀斧”和為革命奮斗的無私情懷。最后一部分節奏和第一部分很相近,舒緩悠長,旋律較前面而言出現了更多的長音且音區較高力度較強,演唱難度自然較大。這一部分能生動的將劉胡蘭那對人民戰士的關懷以及對革命最后成功的憧憬之情表達出來,將劉胡蘭那偉大的大無畏精神以及人格魅力鮮活的刻畫出來。
(二)演唱者的二度創作
1954年《劉胡蘭》這部歌劇能首演告捷,在很大程度上和郭蘭英對這部歌劇的二度創作是分不開的。劉胡蘭是山西人,所以在創作時以山西民間曲調為創作元素。郭蘭英亦是山西人,從小耳朵里灌滿了山西民間音樂,使得她成為出演這部歌劇的最佳人選。郭蘭英在演唱《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時融入大量的二度創作,如第一句在原譜的基礎上加入了下滑音,使得畫面感更強,又如“后面的事情別掛在心間”的“心”和“間”兩字、最后一句“我們再相見”的“相”字都是用山西的方言演唱,觀眾好似穿越時空來到了山西境內。
對于聲樂學習者來說“二度”創作可能沒有那么重要,但在做學問嚴謹和聲音達到相當水平的前提下,在舞臺實踐當中適當的使用二度創作還是很有必要的。在演唱《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這首作品之前,演唱者不妨先了解一下山西的民間音樂及山西的方言,看透整部歌劇,了解整部歌劇的內容,然后了解這首作品在整部歌劇中的位置和作用,了解這首詠嘆調的感情基調,最后融入自己對這首作品的感情處理。做好這些案前工作,演唱時才會輕松有道。
參考文獻
[1]田亞茹.中國歌劇史上的三次高潮引發的思考[J].人民音樂,2002.
[2]周傳明.淺析中國民族歌劇的題材和音樂藝術特點[J].天籟,2012.
[3]于敏.歌劇《劉胡蘭》中《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音樂賞析[J].電影文學,2009.
作者簡介:席春媛,女,漢族,中共黨員,中級講師,畢業于西北民族大學音樂教育專業,本科學歷。現就職于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曾先后擔任過鋼琴,樂理,視唱練耳,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禮儀、形體、公共關系、茶藝等課程的教學,并取得了不菲的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