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是用人聲表現音樂的一種形式,聲樂表演者以聲音,表演及形體元素為一體,學習者只具備某一方面的基本技能是完全不夠的,只有將聲,太,行,表四個方面全都掌握,才能夠很好的傳達聲樂作品。作為聲樂學習者來說,要想學好聲樂,首先要了解聲樂,懂得聲樂,從內心散發出對聲樂的熱愛,其次要多欣賞音樂大師的作品,受到一定的藝術熏陶,對于自身聲樂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好處,最后就是要扎實的掌握音樂理論知識,理論知識是對實踐起到輔助作用的,同時學習者還要有熱愛聲樂學習的一種精神以及實踐和創新意識,本文將對高中音樂教學方法與策略研究進行分析。
【關鍵詞】音樂;教學方法;策略研究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和文化修養的不斷提高,多數人對于“美”的追求也逐漸的加深,而這種美不僅僅體現在外表,多數是內心。世界上除了聾啞人以外的任何人都能發出聲音,經過訓練出來的聲音帶有磁性,給人帶來愉悅的感受。所以,聲樂學習可以讓自己的專業水平有一定的長進,同時可以讓說話的聲音富有磁性,令人沉醉。作為聲樂學習者,具有良好的天生條件是必不可少的,但良好的品德修養,扎實的聲樂基礎以及擁有感受美和捕捉美的能力也是不能缺少的。
一、高中音樂課程的特點
(一)為“選擇性”學習留出空間
高中課程較多,音樂學習雖不是重點,但也有陶冶情操的功效。音樂學習的內容繁多,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音樂課程的內容,這種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發揮自己的特長。“選擇性”的教育方式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考驗,這種教學方式,會不斷鞭策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和知識的結構。但是,任何教育都是嚴肅的,每個學生的學習階段都要制定目標,在學好文化課的基礎上,有選擇的進行學習。
(二)審美中的“鑒別”與“判斷”
高中的音樂教學要運用“比較”學習的方法,通過比較來“鑒別”和“賞析”音樂,學生要通過音樂課程愛上音樂,體驗音樂帶給學生的藝術享受和美的體驗,學生通過欣賞音樂,學會自己鑒別和鑒賞,以及分析音樂作品的個性特征。
(三)強調學生的音樂修養
學生的音樂修養指的是音樂中具有時代性,社會性的特點,以及音樂大的音色,音調,音響等專業方面的知識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欣賞品味,音樂修養是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音樂熏陶。
(四)關注音樂的“音響”與“形式”
從古至今,音樂的表達形式多種多樣,每個時期都有該時期的藝術文化特點,所謂的音樂“形式”指的是音樂的時代性特征,為學生學習和探索音樂規律性和邏輯性拓寬了道路。在感受和理解音樂音響特征和形式上需要學生的綜合知識技能,例如:音響的運用以及傳播需要接觸到物理知識,研究音樂從古至今的區別和進步,需要運用歷史知識,對于高中生來說,應該做到全面發展,不能單單學習某一個學科,而如今的社會更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根據學生自身特點進行音樂教學
(一)明確學生的個性差異
在生活中,實踐中以及學習音樂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通常通過日常生活中學生們表現的差異性就可以分辨出學生們的性格特點,例如:每個學生賞析音樂作品的情況,學生們上課聽講的狀態等等。若是從心里方面來看,學生們喜歡的音樂風格,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態度,觀念等各個方面同樣可以看出性格的差異。學生的性格特點是老師教學的依據,通過學生的心理特征,去實施差異教學,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們存在著個性差異這是不可改變的一個事實。所以高中的音樂老師應該通過學生們對不同風格音樂的喜愛程度去注重學生們的情感變化和心理健康的問題,設計恰當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三)依據學生的性格差異進行分層教學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有部分老師為了簡化教學過程,用傳統的方式教學,并且他們不喜歡有個性的學生,希望學生無論是上課還是在課下都能夠達到整齊劃一的效果。如今,國家提倡的是針對學生們的個性差異,進行分層教學。例如:教師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定做了不同的音樂教學方法,使學生們受益匪淺,做到揚長避短,各有收獲,這也是教學的差異之所在。教師還要不定期的與學生進行語言上的溝通,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價值之所在。
三、高中音樂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一)情境教學
情境包含了兩個部分,第一是“情”指的情感,“境”指的是環境。音樂學習是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技術沒有藝術稱不上是音樂。音樂是以流動的音響塑造情感的藝術,教師要通過讓學生聽,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去認知音樂,學生和教師都是情境的創設者。
(二)合作學習
師生間應該處于平等的位置,音樂本身能使人愉悅,在通向“美”的道路上攜手共進,老師和學生應該成為朋友,共同談論各自喜歡的音樂作品, 共同賞析音樂,達到心靈上的溝通,在創造美,享受美的道路上而努力奮斗,音樂教育會達到最佳的效果。
(三)強調探究
探究性教學是新課標下的教學模式,這種探究性的教學方法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教師在引導學生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要遵守一定的原則,探究的過程中,不能違背古代音樂家的音樂理論,采用平等的師生關系對音樂進行探索,在課堂上,教師可采用輕松的教學方式,師生可以進行互動,共同探討音樂理論知識或作品,每節課得到的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結果和主體的創新精神。
總結:
經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所知,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歌唱者,就要具備良好的基本素質和聲樂能力,而這些能力的來源則是聲樂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積累得來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聲樂的理論知識和演唱風格都產生了變革,聲樂學習者只有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才能出色的完成歌曲的演唱,讓自己的歌聲成為新時期人們心中的經典。
參考文獻
[1]章莉芳.新課改下的高中音樂教學方法與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14(18).
[2]閆穎.新課程觀下高中音樂教學方法與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3]周莉萍.高中音樂教學借鑒多元智能理論的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顧琳,單位:長春市第一中學:專業方向:音樂學,聲樂,學歷 :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