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古老的音樂表現形式,裝飾音具有極為特殊的歷史地位,在歐洲音樂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隨著歷史的不斷演變,裝飾音也經歷了不同的演變過程,在巴洛克時期裝飾音得到了全面的發展,趨近于完美。裝飾音能夠豐富曲調,為樂曲的演奏添加色彩,使樂曲更加充滿魅力,具有特色。通過對巴洛克時期的鋼琴裝飾音演奏法的探索研究,希望更深層的了解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點,進而在樂曲演奏中靈活運用修飾音。
【關鍵詞】巴洛克時期;鋼琴裝飾音;演奏方法
巴洛克時期指的是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時代,大約是16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的一段時間內,巴洛克時期是音樂裝飾修飾音得以完善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使鋼琴音樂形成特有的風格,獨特的魅力。巴洛克時期,誕生了眾多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偉大音樂家,主要包括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多美尼科·斯卡拉蒂、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以及法國音樂家拉莫和庫普蘭。
一、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特征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整體感受就是非常的華麗炫彩。節奏感非常強烈,充滿了跳躍感,旋律樂句長度不一,氣息較長;多采取多旋律、復音音樂的復調法,旋律充滿較多的模進音型和修飾音;比較強調曲子的起伏,同時很看重力度、速度的變化。在聲樂方面,由于當時宗教占據主導地位,巴洛克音樂很大程度受到當時社會環境影響,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對西方音樂的日后發展具有重大貢獻。巴洛克音樂的最大成就,也是最能引人注目的一點是,將和聲完美的融入到旋律中,巴洛克音樂的和聲,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和聲體系,具有以主、下屬、屬為中心的大小調功能,通過調性轉換不協和的音調,同時加強和聲的情感色彩和動力擴充性,凸顯和聲的重要性。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節奏更加鮮明,具有特點,主要分為兩種方式,律動規整節奏和自由節湊[1]。律動鮮明的節奏主要表現在賦格、詠嘆調、以及舞曲中;而自由節奏主要在托卡塔、宣敘調、以及前奏曲中。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曲手段也很豐富,特別是通奏低音的作曲方式,更是獨樹一幟。經常會將音明確標注在鍵盤樂器的樂譜低音聲部上,同時對其上方和聲的數字進行詳細說明。按照具有提示效果的和聲與低音,表演者能夠合理排列和旋隔音,以及自主選擇織體。器樂和聲樂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主要代表形式,其中器樂又以奏鳴曲、幻想曲、前奏曲、變奏曲、托卡塔、賦格曲等等載體為主要形式;聲樂主要以清唱劇、經文歌、歌劇、彌撒、眾贊歌等等載體為主要形式。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在每個樂章內都有不同的音樂情緒,每個樂章的音樂情緒基本保持一致,進而形成鮮明的對比。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在力度上,主要采取階梯式力度,對于細微之處的變化不過分追求,不強調力度的強弱變化。
二、巴洛克時期的鋼琴裝飾音的演奏法
(一)倚音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中,比較注重對倚音的使用,在音樂作品中常常會大量運用進行音樂裝飾音。倚音主又主要分為上行倚音和下行倚音。標記與演奏法分為如下:
上行倚音:標記為:演奏形式一般為:
下行倚音:標記為:演奏形式一般為:
(二)顫音
作為巴洛克時時期音樂,盤樂器中的一種重要裝飾音形式,顫音主要是快速切換相鄰的主音與輔助音,以此獲取相應的音響。在鋼琴音樂中非常普遍,并且非常實用。顫音強調的是手指的獨立,動作舒展協調,能夠做到主音與輔助音均勻交替;此外需要對準伴奏聲部,根據顫音逐漸開始提升節奏速率。眾所周知,裝飾音通常是從上方開始。顫音的表現形式各式各樣,自由而又豐富,主要是一個聲部的音符,由兩個或者四個音符相互對應,同時根據音型特點、旋律、以及前后關系等因素。顫音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長短顫音、帶前綴的上行顫音、帶后綴的顫音等等[2]。
顫音通常以以下形式進行標記:
演奏法如下:或者
(三)波音
波音是在兩個主要音之間,加入其上方或下方的短的輔助音而成。波音又分為單波音、復波音、順波音與逆波音。播音的演奏中應表現出尖銳的質量,并盡可能的快速演奏。標記形式為:演奏法:
(四)回音
回音主要分為后回音、順回音、以及逆回音。后回音進行回旋式演奏時,首先應停留著主音上;順回音一般由四個音組成,演奏順序為首先為上方助音,然后是主音,之后是下方助音,最后是主音;如果順回音由五個音組成,那么演奏順序為先從主音開始,然后的演奏順序依照四個音組成的順回音。逆回音的演奏順序與方法,正好與順回音相反。回音的裝飾音演奏,應當速度越快越具有震撼力,最后在主音上結束。回音的標記與演奏法如下:
標記:,演奏法:
(五)琶音 (The Arpeggio)
巴洛克時期, 琶音是被演奏者即興演奏的一種裝飾音,通常不會標準在樂譜中。演奏者在進行和弦演奏時,不僅可以由低音向高音進行演奏,也可以從最高音向最低音進行演奏。演奏者可根據情況在樂曲一段末尾處,或終止和弦處,將和弦進行分解琶音,甚至可將和弦外音并入琶音內,然后快速放走外音,最終留下和弦音[3]。
三、總結
綜上所述,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具有多重性、多方面的表現效果,特別加強了音樂性和情感表達。而鋼琴裝飾音作為巴洛克音樂時期的重要存在因素,對樂曲的表現更是注入了活力,使樂曲的整體表現力更富有張力,增添感染力。鋼琴演奏家在充分掌握裝飾音演奏法的基礎上,善于在實際演奏中加強運用,進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演奏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力.巴洛克時期的鋼琴裝飾音演奏法[J].藝術教育,2013(8):72-72.
[2]鐵云嬋.不同樂派鋼琴裝飾音的比較研究[J].北方音樂,2015(3):5-6.
[3]程科.談現代鋼琴教學中裝飾音彈法[J].音樂時空,2015(24):153-153.
作者簡介:于曉曼(1977—),女,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