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點分析了研究性學習模式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從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和研究、分組合作,注重協作、關注表達與交流等方面提出具體的教改建議,實現中學音樂課程的高效實施。
【關鍵詞】研究;學習;音樂;教學
引言
音樂近年來成為人們降低工作學習壓力的有效方式。通過學習音樂,學生進一步降低學習壓力,不斷呈現更加健康的心理狀態。在音樂課程上,教師教授學生一些音樂作品欣賞的方法和手段,使得學生更加全面了解音樂展示的精神內涵。
一、研究性學習在音樂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意義
(一)遵循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研究性學習方式需要進一步尊重學生的創新精神,不斷拓展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實現。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引入過程中,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實現了學生的以人為本的思想。研究性教學需要學生參與教學之中,這就使得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更加融洽,以人為本的思想融入音樂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加的實現研究性學習的學生參與度。
(二)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學習興趣的引導是教學效果顯現的主要影響因素。很多學生在中學的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是很好。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的被動學習,更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的主動學習的意識。這種研究性的學習方式引入可以實現學生進一步探討音樂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例如:某一段音樂作品表達的意境是怎樣的,需要教師進一步教學的引導,實現學習興趣的啟發,在研究的過程中,很多的學生在參與音樂教學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更好的實現了參與教學的主動性。
(三)是展開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
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界的主旋律,各個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都需要不斷突出素質教育模式的引入,實現各種能力素養的提升,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音樂教學過程的素質教育目標主要就是提升音樂鑒賞能力,不斷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學會一種音樂演奏方式,例如:豎笛的演奏方式。這些素質教育的能力都可以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不斷實現,因為研究性教學過程就是不斷普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實現審美情趣的引導,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相關的音樂的演奏方式,因此這種教學方式展現了素質教育的一面。
(四)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養
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形式就是學生之間的分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意識不斷增加,因此這種分組討論成為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具體形式,這種研究性學習模式進一步實現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很多學生在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的被動學習,這種合作討論的意識不強,不能形成有效的音樂學習效果。只有不斷布置給學生相關的教學任務,實習教學任務在團隊討論中不斷得到解決,更好地引導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提升。
二、研究型學習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設情境
學習情境是實現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不斷營造學生學習音樂課程的學習氛圍,實現更加全面的、系統的教學情境烘托,這樣一來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意識不斷增強,更加愿意參與中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因此這種學習情境的營造是整個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基礎和前提。在音樂課程開始之前,針對需要講解的樂器種類,使用其演奏的具體音樂,實現學生對于這種樂器的感性認識,為整體教學內容的實施提供鋪墊。例如二泉音樂就是二胡演奏最為經典的作品之一,在進行二胡樂器的講解之前,可以引入一段二泉音樂,實現學生對于二胡演奏的感性認識,實現更加深入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同時有效的暗示是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的基礎和前提。這種教學暗示一般集中在課程開始之初,學生還沒有從下課的模式轉換到上音樂課的教學狀態之中,因此需要進行有效的暗示,對學生的精神進行有效集中。具體的暗示方式很多。例如:氛圍暗示。教師可以將教室進行音樂教學的氛圍布置,例如貼幾張音樂家的座右銘,這些都是激勵學生學習音樂課程的原動力。
(二)自主探索和研究
開展有效的自主研究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在整個研究性學習模式之中,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種引導,在研究性學習模式的開展中,學生自主研究的過程可能出現各種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及時進行糾正,不然直接影響學生最終結論的得到,教師在學生自主研究的過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減少這種問題的出現,使得學生少走彎路。
(三)分組合作,注重協作
分組討論是整個研究性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針對教學理論知識布置給學生相關的教學任務,實現對于問題的分組討論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實現相互的團隊合作,突出相互之間的協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于音樂樂理知識的掌握更加透徹,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對于樂器的演奏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他們的團隊意識也進一步提升,這也是今后工作中需要具備的一種良好素養。
(四)關注表達與交流
研究性教學在音樂課程的應用過程中的最終表現結論需要通過學生的表述實現。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之后,一定會得到相關的結論,教師需要注重學生這種結論的表達,只有不斷實現他們的討論意見的表達,才能更好的了解他們對于相關樂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實現有針對性的交流和溝通,不斷提升他們對于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三、結語
不斷拓展學習方式,實現學生參與音樂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在研究性學習模式中,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效引導自主探索和研究,實現分組合作,注重協作,同時需要關注學生研究結論的表達和交流,更加全面地提升中學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涂偉.美育視野下的彝族鄉村小學音樂教學路徑初探——以馬邊縣高卓營鄉西泥溝村小學音樂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12(04):112-113.
[2]郝孟榮,薛妍,等.以人為本,以情動人——電影《搖滾學校》音樂教育理念賞析[A].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Challenges in Social and Human Sciences(ICRCSHS 2012),2012,06:123-124.
[3]劉揚.聲與情 技與藝——高師聲樂教學的思考[A].2011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ESE 2011),2011,0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