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鑒賞能力與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在鑒賞作品的時候,學生才能自主地去感受、領悟音樂作品的內涵,從而構建出一種與作品形象相契合的主觀審美心理。
【關鍵詞】音樂;鑒賞;培養
良好的音樂鑒賞力的形成,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情感豐盈起來,還可以提高其文化素養,鑒賞音樂的過程,就是打開學生智慧之門的過程,欣賞音樂可以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堂上,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鑒賞音樂的熱情,尊重學生在音樂鑒賞過程中獨特的創造力,讓他們徜徉在藝術的美妙世界。
一、激發聆聽熱情,打開鑒賞之窗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具有抽象性和不可控性,聽覺形象的形成,需要人們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而小學生年齡較小,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這種期待的獲得,無疑要依靠一種持續的熱情來滿足,而這種熱情的培養,就要依靠教師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來獲得。眾所周知,音樂的意境是一種抽象的、感性的、具有很強主觀性的美妙感覺,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將這種抽象的藝術轉化為學生樂在其中的學習活動,當然,在創設情境的時候,也會陷入這樣那樣的困境,往往自己課前精心的準備,卻換來學生的漠然視之,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應以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基礎,充分地認識到他們好玩、好動的天性,以此契機來激發他們鑒賞音樂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小學音樂五年級《采蓮謠》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充滿著童趣的江南采蓮的美好畫面,以此來激發學生鑒賞樂曲的興趣,那田田的荷葉、一塵不染的荷花、停留在花間的蜻蜓,都會給學生帶來無限的憧憬,蕩舟荷葉間的天真童趣,更是學生們向往的精神世界,美好的畫面加上美妙的音樂,相信學生們一定會在欣賞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審美體驗,提升了審美情趣。
理解音樂的前提,便是要學會傾聽,教師的使命,就是把學生領入這樣的一個安靜的傾聽的世界,無論是熟悉的音樂,還是陌生的音樂,教師都可以讓學生迅速地進入傾聽的角色中去鑒賞音樂,成為音樂的主人。
二、豐富音樂情感,奠定鑒賞根基
情感,本來是指伴隨著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出現的一種心理體驗。它出現在音樂中,成為音樂鑒賞最深層的因素。黑格爾曾經說過:“音樂是靈魂的語言,靈魂借聲音抒發自身深邃的喜悅與悲哀,在抒發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睆倪@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音樂鑒賞能夠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情感世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父母、朋友、他人以及一切美好事情的熱愛之情,進而成為一個具有高雅趣味、高尚品德的人。那么如何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呢?首先,學生要對樂曲之中蘊含的情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種了解僅僅建立在學生對樂曲的傾聽上,并不是真正的情感體驗。其次,學生還要對樂曲情感賴以產生的原因和背景有明確的認識,這樣才能更深刻、更準確地體會音樂的情感內涵。
例如在教學《七子之歌—澳門》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自主傾聽歌曲,讓學生把握這首歌曲主要的感情基調,大多數學生都能體會到澳門與祖國大陸之間深厚的情感,但是,這種悲切來源于什么呢,這就需要學生去深入挖掘這首曲子的創作背景了。在教師講述澳門離開祖國懷抱的相關知識后,學生們便會明白這種深厚的情感與多年的故土分離有著莫大的關系。此時,學生們會在心中不由自主地升騰起對祖國統一的期待、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等種種感情,這些感情匯聚在一起,構成了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一部分。
審美情感的培養是學生鑒賞音樂的基礎,只有有了基本的情感,才可談及鑒賞,也只有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產生契合,才能為鑒賞提供一盞指路明燈。
三、發揮創造思維,提升鑒賞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因其本身的學科特點與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一定的契合度,音樂思維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不僅可以傳達出作曲家本身的情感,還可以帶給聆聽者創造思維的拓展,鑒賞音樂的過程,有著一定的個性體現,每個學生對于音樂本身的理解和感悟都是不盡相同的,教師要充分地給予學生自我領悟的空間,比如說,讓學生在鑒賞作品的時候,根據樂曲創編律動,這種有節奏性身體的動作是學生自己對于作品的一個解讀,這樣的方式不僅符合小學生好動的天性,而且還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音樂《歌聲與微笑》時,律動法便是非常有效的,這首歌曲為a小調,4/4拍。在第一樂段親切而又甜美的自然小調中,讓學生隨之舞動,表現出一種當代少年兒童講文明、懂禮貌、關心他人、助人為樂、團結友愛、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每個學生在律動時的步伐和面部表情都是不同的,這也代表著他們對于這首歌曲的情感認知能力是不同的,教師便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課堂生成度,也可以對其中表現創新的同學給予一定的鼓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第二樂段為激情洋溢的、充滿自信的二部合唱,更能激發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對于樂曲的理解也可以做到更加地深入。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意識,對于學生鑒賞音樂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鑒賞本身就是一個主觀性特別強的審美活動,只有自身真地用心靈感悟的成果,才是屬于自己的鑒賞成果。
總之,鑒賞音樂的過程,離不開教師對學生欣賞音樂興趣的激發,更離不開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在情感的獨特體驗中,生成屬于自己的審美感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才能徜徉在藝術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