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技巧與表達感情,二者關系十分緊密,無論是業余的愛好人員還是專業的歌者都必須了解二者之間的聯系,才能完美地展示出歌曲的深刻內涵。基于此本文從感情與技巧、作品內涵的把握,聲情并茂的演唱方法三個方面入手,分析聲樂技巧與表達感情之間的關系,希望對演唱方面的研究有所助力。
【關鍵詞】聲樂;技巧;感情表達;關系
聲樂技巧和表達感情之間有這千絲萬縷的關系,正如聽到令人感動的歌詞或者動聽聲音,人們會不知不覺得陶醉其中,情感也會受到牽動。而在豐富感情的背后是演唱者獨特的聲樂技巧,兩者相輔相成,聲樂技巧使音樂家的感情更加充沛,感情的表達又更好的體現了高超的聲樂技巧。筆者就淺談一下聲樂技巧與表達感情的相互聯系。
一、感情與技巧
人把整個身體當成一個共鳴體,以吐字、發音、吐字、氣息為慍色形成了唱歌的聲音。但是單純的唱歌并不能打動人,所以沒有一個歌者能單純的靠發音完成一部音樂作品。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完成一部作品呢?其實,無論是業余的歌手還是專業的音樂家,在注重聲樂技巧的同時必須要更好的表達出感情,悲傷或者喜悅,快樂或者憤怒,只有技藝相結合,聲情并茂的演出,觀眾才能體會到歌曲中的境界,產生震撼人心的演出效果。由此可以得出,唱歌是一門表演,更是一種藝術,一門扣人心弦的藝術。
音色、音質是表達感情的基本要求,技術也為感情服務,如:顫音,氣息的強弱收放,一定的裝飾音。對技術的把握可以更好的表達出音樂的特點,使聲音更具有層次感,讓人聽了不是那么蒼白而平淡,但是技術畢竟只是鋪墊,如果只擁有技術,作品會顯的無力而單薄。相反,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聲樂技巧,無論其中蘊含多么深厚的感情也無法傳遞給眾人。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聲樂技巧和表達情感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為了更好的體現對方而存在。
例如歌劇《紅珊瑚》中的選曲《海風陣陣愁煞人》:劇中的主人公珊妹有著倔強的性格,為了表達她對阿青哥的想念之情,歌曲的唱腔戲味知足,旋律優美,歌詞慷慨激昂。且劇中有些片段有著多次的重復,特別是在突出珊妹對地主強盜一般的行為的憤恨時,加深了她對地主的仇恨之情。在演唱珊妹對于地主的厭惡時,為了準確表達作品的內涵和深度,一定要準確的表達其中的感情,比如伴奏在“苦難”這個詞出現的時候進行了夸張的處理,將唱腔推到了一個高點,將整個歌劇的劇情推向了高潮。這需要藝術家優秀的聲樂技巧,同時通過聲樂技巧更好的表達出歌曲豐富的感情。
二、把握作品的內蘊
感情的表達對演唱者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演唱者熟知作品的時代背景,創作原型,語言風格,具體內涵,生活習俗等各個方面,而唱歌的技巧只需通過反復的技能訓練得到提高和精湛。音樂之于歌詞正如聲樂之于語言,語言是情感表達的物質外殼,人們內心世界的各種活動都需要通過語言來進行表達。音樂家亦是如此,歌詞是音樂的物質外殼,是音樂的源頭,音樂家需要透過歌詞通過充沛的感情來震撼人們,打動人心。
那為何演唱者需要做到“不唱無情之曲,不為無情唱”呢?因為演唱者在創造一定的藝術品時,需要傳播的一種普世價值觀,這能讓自己獲得一定的在藝術方面的地位。而有些歌曲,其思想深度,思想廣度,藝術涵養,時代背景,道理理念,風俗風尚無法達到優秀演唱者的要求,所以不唱無情之歌。每首聲樂作品都應該由演唱者充分的分析,分析其中的形式和內容,旋律和感情,在充分了解創作者的意圖后,通過熟記作品的曲調,音調,節奏,旋律以及整體結構,與自身的演唱技巧相結合,把作品所想表達所要表達的思想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因此無謂無情唱。這就體現出了一個優秀演唱者的水準,和演出素質。
《孟姜女》一曲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秦始皇當政時,征調大量的壯士修建長城,勞役繁重,使得民不聊生。此曲體現的是人民對沉重勞役的反抗,在唱歌時必須有深厚的演唱功底,才能將曲子背后所要表達的情感表現出來,從而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進一步達到談聲樂技巧與表達感情的有機結合。
三、以情帶聲,忘我的演唱
之所以說演唱需要忘情,需要投入,是因為若演唱者滿心的雜念,必定無法唱好一首歌。聲音只是演唱的其中一種表達手段,而情感才是聲樂藝術的核心內容,要讓觀眾感動才是演唱的最終目的。但是如何使觀眾動容呢?要使觀眾動容,首先需要讓自己動容,讓自己處于一種亢奮的狀態,能夠更好的表達歌曲的感情,心無雜念的只想讓自己更加投入到歌曲當中。在舞臺上,經常可見沒有表情,四肢僵硬的歌者,機械的唱著每一首歌曲,沒有感情的層次性表達,甚至沒有感情的表達,或者感情表達得十分生硬,歌詞結束后就匆忙下臺,留下尾奏在舞臺顯得空空蕩蕩,多余一般。但是既然是一種舞臺表演,就應該透過歌曲本身的感情融入自己的理解,再以舞臺效果的方式呈獻給觀眾。
因為如果演唱者沒有通過一定的肢體語言,一定的聲樂技巧營造出特定的演出氛圍,觀眾們便無法獲得一定的藝術享受,觀眾的欣賞水平與專業人員不同,需要特定的藝術氛圍,如若不然就必定會對表演者不滿,批評其沒有藝術造詣,缺乏對歌曲的把握度。所以,演唱者在傳播自己的演唱作品時,需要把自己帶入到歌曲當中,人歌合一,才能達到表達感情的目的。
四、結語
為了展現歌唱藝術的精準度,清晰度,細膩程度,為了做到技巧和感情的有機結合,也為了賦予創作品以新的活力,只有努力探索,積極研究聲樂技巧與感情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的為觀眾表演出一臺完美的劇目,才能提升對于劇作的理解,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參考文獻
[1]周凱模.建構云南民族音樂的理論系統之斷想[J].音樂研究, 2013(1).
[2]丁煌倫,鐘義娜.云南音樂文化的現狀與展望[J].民族音樂,2012 (6).
[3]于憲淼.詠嘆調/風蕭瑟0的音樂分析與演唱處理[J].黃河之聲,2014(9):124-125.
[4]金美玲.馬勒藝術歌曲5塵世生活6的音樂分析與演唱詮釋[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3(3):41-47.
[5]劉浩.談我國民族聲樂中“戲歌唱法”的審美特征[J].藝術評論,2014(9).
作者簡介:楊振琴(1993—),女,侗族,貴州凱里人,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