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愿望不再只停留于身體上的健康成長,而是希望孩子從身體素質到心理素質,從智力到情商都能全面發展。所以學校教育不再能完全滿足家長們的需求,他們會讓孩子去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提高班。而在2014年教育部頒發《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之后,不管是學校還是社會都再次把藝術教育又推向一個新的高峰。然而與之伴隨的也會有些極端的例子,例如:一些中小學為了完成指標,機械性的開展藝術活動;或是急于求成的家長讓孩子在短期內高強度的集中突擊練習。顯然,這些都不是科學的、長久的教育手段。任何學科的教育都應該是遵循自然規律,把握被教育者的身心特點,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
【關鍵詞】幼兒;鋼琴入門;興趣;課程設計
音樂教育不僅僅是學習音樂,科學的音樂課程訓練能培養孩子的直覺思維和想象力。當孩子開始進入學習任何一種樂器時,我們教師就應在課程設計中有意識的把想象和感知的能力逐漸授予他們,比如學習最簡單的《湯普森鋼琴教程》,就應該引導學生發揮想象,了解樂曲所包含的意義。
一、幼兒心理與學習興趣
根據幼兒心理學對幼兒年齡的劃分,幼兒是指3-6歲孩童。此階段是智力和記憶力發展、人格健全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可塑性和好奇心很強,特別是對節奏感鮮明的音樂和色彩豐富的畫面很感興趣,然而專注力的時間卻很短。我們應該根據這些特點有針對性地來設計這個階段的幼兒鋼琴入門課程,做到在有限的時間里利用多種豐富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吸引他們,使幼兒的專注力達到最大化,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求取知識,探索和從事某種活動的原動力。所以常常自己感興趣的事更能積極主動的去完成。反之,便會產生厭煩與懈怠。研究表明,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持久學習,學習效果也更好。
興趣包括: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1]
(一)直接興趣是對活動本身發生的興趣;
(二)間接興趣是對活動結果發生的興趣;
所以前者是自由的,進行活動時需要的意志力很少,甚至不需要意志力的支配。后者則是受目的所約束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力。例如,有的人在玩電腦游戲的時候可以通宵不眠,可讓他在琴上練習1小時則是寸陰若歲。
所以興趣的持久性是推動學習與探索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通常成年人對事物的興趣較為穩定和持久。即使沒有了興趣,在必須完成的事上也會強制自己完成。兒童則不同,他們通常是直接興趣去推動他們對事物的積極性,所以興趣產生得快,消失得也快。雖然學習不可能總是繪聲繪色,其中必會有些味同嚼蠟的東西,而且也將一直如此。但在針對幼兒鋼琴入門課程時,教師應盡最大能力的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和持續兒童的興趣,別讓兒童對學習活動進一步探索的欲望被扼殺。
二、課堂教學基本原則
在每節課的教學安排上應遵循“內容少,多重復”的原則。即每節課只教授一至兩個知識點,使用多種的教學手段來反復鞏固所學的內容,做到所學知識點在課堂上就消化掉,不給學生留過多的家庭作業。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讓來上鋼琴課的孩子不害怕學習鋼琴,并且讓孩子在每節內容不多的課堂上找到收獲的成就感很重要。只有這樣循序漸進的設計課堂內容,才能讓幼兒不會因為學習內容太難和學習氣氛枯燥而產生厭學情緒,使得孩子們還沒感受到鋼琴的樂趣就已經放棄了學習。
可見,想讓幼兒堅持不懈的學習鋼琴,鋼琴入門課程的設計就顯得至關重要。也是讓幼兒從入門課程順利進入到基礎課程的奠基石。
三、入門課程的劃分
(一)初認知
這個板塊的內容是簡單介紹聲音的產生;歌唱、舞蹈和器樂的起源;鋼琴的種類、構造、發聲特點及音色等基礎知識介紹。內容不需要太過復雜,可安排一至兩節課完成。因為幼兒對音樂感興趣的同時,對發聲器樂本身也非常好奇。特別是鋼琴“肚子”里面的構造。
(二)基礎樂理
這個板塊內容重點集中在五線譜、音符、簡單節奏型三個知識點。理論內容的講授最容易枯燥難懂,此時就需要充分發揮想象力,讓授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淺顯易懂。
1.五線譜
五線譜由五根線依次由下至上構成,可以利用圖畫的形式讓幼兒感受五線譜就像一個扶梯,需要從下往上爬。還可以制作扶梯小道具,因為學習五線譜中最難掌握的是線與間的順序和關系,所以扶梯小道具可以讓幼兒從立體的角度把線與間的關系想像成我們住的樓房,1樓有地面和房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線與一間,依此類推、反復練習,反復練習時要注意變化練習方式。
例如:不同的線與間用不同彩色筆填色或是把在不同線與間上畫的小動物填上老師指定的顏色。經過幾番練習后學生都能準確掌握線于間的關系了。
2.音符
在入門課程中只教授音域在c-b1的音符,分別在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上具體的線間位置和四種音符時值。四種音符時值分別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可以利用順口溜幫助幼兒記憶。
例如:全音符:圓圓雞蛋唱四拍
四分音符:黑黑蝌蚪唱一拍
二分音符:小小球拍唱兩拍
附點二分音符:球拍加球唱三拍
七個基本音級應先學會在五線譜上從do到si依次排隊,這樣可以讓幼兒再不記得唱名的時候,能通過排隊的方式推出音符的唱名。在此我更推薦利用順口溜的方法讓幼兒把七個基本音級在五線譜的具體位置牢記下來,以便日后再琴上練習時不會顧頭顧尾力不從心。
3.節奏
在學生掌握四種音符時值后,可以利用小卡片來做節奏創作游戲,之后再是簡單節奏聽辨練習。可借鑒參用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我心愛的節奏卡》。多做此類節奏游戲能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復雜節奏的快速反應。
(三)彈奏準備
這板塊內容包括彈奏時的坐姿,指法和手型。
1.坐姿:強調腰背挺直坐于琴凳上,兩腳微微分開支撐與地面或是腳凳上。身體離琴身的距離以手放于琴鍵時,大臂和小臂作垂直狀為宜。
2.指法:入門指法只需知道1至5指分別對應的手指即可。
3.手型:因為入門階段的幼兒還無法熟練的將音符、鍵盤、指法同時兼顧,我們可以采用雙手手握網球的方式來學習正確的手型,并把鋼琴分為高中低三個音區,讓幼兒手握網球用網球去碰響老師指定的音區。例如:雙手可以同時在高音區,或是左手低音區右手高音區,也可以雙手交叉彈奏。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幼兒綜合體會彈琴是需要身體、手、眼共同合作完成。
(四)音樂欣賞
這個板塊是老師們最容易發揮也是最吸引幼兒的一個板塊。例如運用以下幾種方式:
1.隨音樂身體律動:這是最初級也是最容易讓孩子體驗音樂的一種方式,瑞士音樂教育家達克羅茲認為:“在音樂上,凡音樂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之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身體的動作予以外顯,特別是節奏。而孩子對音樂的身體反應是直覺得的、自然的、即興的?!盵2]
2.音樂隨筆畫:身體律動是在音樂的刺激下身體動作反映音樂,聽音樂畫畫則是用圖像表現聲音。
3.故事配樂:通過短小的情景動畫或是孩子們熟悉的故事,特別是描述氣氛刻畫人物情緒的地方,節選一些速度快慢、音樂色彩對比較明顯的音樂片段讓他們給故事配上背景音樂。
4.音樂情景?。菏紫纫尯⒆酉壤斫馑硌莸囊魳穬热?,在設計戲劇動作時,盡量從一些基本音樂要素,如強弱、快慢、特殊節奏型和音型入手。
結語:
音樂的本意是給人以歡樂,練琴不是強迫的勞作,而是一種精致的藝術。它熔教學、靈感、忍耐、優雅、明澈、平衡于一爐。也是普及化的一種學習與修養,善用科學的音樂訓練,不僅是專注孩子的專業技能訓練,更要注重音樂才能的全面提高,因為單一的才能幾乎可以和無能畫上等號。
參考文獻
[1]王朝綱.《器樂表演技能教學新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119.
[2] [美]瑪德琳娜·布魯瑟爾.《練琴的藝術》[M].鄒彥,伍維曦,譯.北京: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6-7.
作者簡介:車瑩瑩(1987—),女,貴州人,研究方向:音樂教育(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