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聲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演形式,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學藝術類型,深受受眾喜愛和青睞。隨著美聲藝術的發展,其漸漸形成了完整的美聲歌唱體系,在新時期多元文化的熏陶下,美聲藝術也應與時俱進,在發展中融入流行音樂元素,以更好滿足受眾多元化的欣賞需求。毋庸置疑,將流行音樂元素融入美聲藝術,增添美聲藝術的時代性、靈動性與創新性是推動美聲藝術發展的絕佳途徑,本文闡述了流行音樂元素融入美聲藝術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有效的融入策略,以期為后來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鑒,達到拋磚引玉之效果。
【關鍵詞】美聲藝術;融入;流行音樂元素;必要性;可行性;策略
美聲是一種發源于意大利,并逐步傳入中國的外來藝術,其在中國已然有百年的發展歷史。隨著美聲藝術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美聲藝術研究的持續深入,中國的聲樂藝術家結合美聲藝術本身的發展特征,在美聲演唱理論與實踐發展中探索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具有特色中國韻味的歌唱、教育以及創作體系。與此同時,美聲藝術逐漸成為中國古音樂文化的重要內容。當古典遇上流行,美聲藝術碰撞流行音樂,必然會擦出別樣、動心的火花,在美聲藝術中融入流行音樂是新使其美聲藝術發展的一個創新性嘗試,值得研究與實踐。
一、流行音樂元素融入美聲藝術的必要性
(一)美聲藝術與流行音樂元素
美聲歌唱藝術最初是一種歌唱方法,簡稱美聲唱法,意為美好的歌唱。美聲藝術是一種產生于17世紀意大利,后來在世界廣泛流行的一種演唱風格,該風格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發聲方法與其他唱法不同。該唱法的在發聲時喉頭位置較其他唱法低,其音質有著明亮、豐滿、圓潤且具有金屬色彩、富于共鳴的特點。二是該唱法更加注重句法連貫一體、聲音靈活多變,且在演唱風格上普遍以柔為主,剛柔并濟。美聲演唱能給予觀眾優雅、藝術、深邃、寧靜的聽覺享受,這也是美聲藝術長盛不衰的重要因素。與美聲唱法相對的是流行唱法,流行唱法風格更多變,聲音具有個性特征,其借助流行音樂元素演繹出更加完美的藝術形式,深受廣大青年喜愛。
(二)融流行音樂元素與美聲唱法的必要性
美聲藝術雖然在中國有百年歷史,但與其他藝術形式相較,其發展進程依然十分緩慢,公眾的普及程度較低,很多群眾對于美聲藝術僅僅停留在單純欣賞的層次上,且參與美聲藝術表演和研究的專業人士少之又少,這不利于美聲藝術的創新發展。再者,從美聲演唱法上看,歌唱方法已然日臻完善,且博大精深,一般的音樂欣賞與愛好者,若非經過長時間專業學習和苦苦練習,很難掌握美聲歌唱精髓。以上方面削弱了美聲藝術的親民性,造成了一般聲樂愛好者與美聲藝術的隔閡,同樣不利于美聲藝術發展。
相較于美聲藝術,流行音樂一經誕生便長久保持著其親民性特征,流行音樂取材于人們日常生活,內容具有時代性、廣泛性、趣味性特征,無論是在歌詞上、唱法上、韻律上都更易引起歌唱者的情感共鳴,特別是引發青年歌唱者的追捧。毋庸置疑,流行音樂占據著我國音樂文化市場的主導地位,于是便出現了流行音樂如火如荼,聲勢浩大,美聲藝術無人問津、曲高和寡的現狀。美聲藝術要想在突破發展窘境,增強其音樂市場競爭力,在保留原有美聲藝術特征的前提下,巧妙融入流行音樂元素,增強其親民性十分必要,這一定程度上可實現美聲藝術與流行音樂發展雙贏局面。
二、流行音樂元素融入美聲藝術的可行性
(一)演唱藝術上的共性使二者融合成為可能
流行音樂元素融入美聲藝術具有可行性,這種可行性首先表現在二者在演唱藝術上的共性。美聲藝術和流行音樂從廣義上來講,都屬于演唱藝術的一種類型,這兩種演唱藝術的本質均在于內心情感的釋放與抒發。誠然,美聲藝術是一種音樂歌唱方法,歌者只要掌握了該項演唱方法,透徹了其演唱技巧,均可以順利完成對情感的抒發,只是在美聲藝術發展的每一階段中,特別是在歌曲創作方面,為了能使演唱者更好地發揮其演唱技巧,演繹完美的音樂盛宴,其在歌唱技巧上存在較大難度,一般演唱者很難把握。在此方面流行音樂也具有共性,但技巧難度卻相對較低。二者在演唱上的共性使融合成為可能,美聲音樂可運用流行音樂形式演繹出來,流行音樂也可用美聲唱法唱出。
(二)國內外很多歌唱家有過二者融合的先例
實現美聲藝術與流行音樂元素的融合是具有可行性的,因為國內外很多歌唱家在歌唱創作中都有過將二者完美融合的先例,且取得了較好的演唱效果。帕瓦羅蒂是大家公認的著名美聲歌唱家,在其創作過程中,他曾以美聲的形式演唱過爵士、搖滾、民謠等多種風格的流行音樂,順利實現了美聲演唱與流行音樂的完美結合。在中國,也有很多著名的美聲歌唱家嘗試過將美聲與流行音樂實現融合。例如,男中音歌唱家廖永昌曾在2007年發行了《情釋》專輯,這張專輯被認為是首張跨界驚世之作,其中包含了《紅豆》、《征服》等多首流行歌曲,引起了巨大的凡響。2009年,廖永昌繼續推出《情緣》專輯,讓人們對美聲音樂有了重新認識,這預示了美聲與流行的融入取得了初步成功。因此,從次方面說,在美聲藝術中融入流行音樂元素是完全可行的。
三、流行音樂元素融入美聲藝術的有效策略
(一)要樹立一種現代化的全新歌唱理念
無論是美聲藝術,還是流行音樂,都是一種演唱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服務于感情的抒發,只要在演唱中能徹底地、痛快地、酣暢淋漓地抒發情感,何必糾結于運用何種演唱方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習與研究美聲藝術的人往往具有一種錯誤的歌唱理念,并且常常以“陽春白雪”自居,將自己排除在流行音樂之外,他們認為流行音樂為“下里巴人”,難登大雅之堂,這種片面的思想觀念造成了與大眾歌唱者需求的脫節。與此同時,很多流行音樂演唱者也自行規避美聲藝術,要么心存敬畏,不敢靠近;要么心有不屑,不恥演唱。這兩種極端的演唱理念,均沒有意識到美聲藝術與流行音樂在演唱藝術上所具有的共性,是不科學的。正所謂方法是為效果服務的演唱者要處理一種現代化的全新歌唱理念,實現二者的完美融合。
(二)融入流行音樂元素進行技巧性處理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能力逐漸提升,其對聲樂演唱技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聲樂演唱者不斷更新演唱技巧,運用純熟、精湛、個性化的演唱技藝迎合觀眾對聲樂欣賞的個性需求,提高聲樂演唱的藝術感染力。在當下社會,美聲藝術雖然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演唱體系,但其在演唱技巧上依然有待提升。首先,在原有美聲唱法技巧上加入現代、流行的音樂元素。為使美聲藝術充滿現代化氣息,為觀眾呈現一種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表演形式,在傳統美聲唱法中融入流行唱法很有必要。其次,要合理運用流行演唱技巧服務于美聲演唱。流行音樂技巧的恰當處理,能對美聲演唱起到推動作用,但是如果技巧處理不當,不僅不會增光添彩,反而會使演唱黯然失色。最后,要做到技巧處理與感性抒發的一致性。技巧要能夠為感情表現服務,給觀眾帶來心靈的震撼與刺激,這都有賴于演唱者對流行演唱技巧的精巧處理與把握。
(三)強化對美聲歌曲作品的創作與改編
要想實現美聲藝術與流行音樂的完美融合,強化對美聲歌曲作品的創作與改編很重要。作品是實現美聲與流行融合的重要載體,以往美聲藝術與流行音樂之所以“老死不相往來”,很大程度上因為作品創作者融合意識薄弱、欠缺。鑒于此,新時期的歌曲創作者應樹立一種融合的創作觀念,盡可能消除美聲與流行音樂之間存在的隔閡。對于一首歌曲,在創作方面,創作者不能認為用美聲唱法表達效果較好,就僅僅按照美聲唱法標準來創作,也不能認為用流行唱法表達效果更好,而僅僅用流行唱法標準來創作,而是要樹立一種全新的“大融合”觀,一改過去“何種歌曲適合何種唱法”的創作思維定式,要保持歌曲藝術性的同時,增強其傳唱性。在題材上,要廣泛取材,貼近生活;語言上,要樸實簡練,如旋律流暢,音域適當降低。另外,還可對一些經典美聲歌曲進行改編,使其呈現全新的藝術形式。
(四)可在美聲藝術中嘗試新的演唱方式
流行音樂演唱元素融入美聲藝術之后,便迫使美聲演唱不斷進行新的演唱方式的嘗試,這就需要美聲演唱要在傳統演唱方法上加以創新,具體來說,可從三方面做起:1.控制好氣息。無論是流行音樂還是美聲藝術,氣息控制都是演唱技巧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美聲演唱中,為了實現演唱的高質化、完美化,演唱者在繼承傳統演唱方法的基礎上要更加注重氣息控制。在演唱不同類型歌曲之前,要找好歌詞換節點、調節休息點,并放松呼吸,把握好氣息力度。2.保持好音色。在自己原有音色保持的前提下,演唱者要放松聲帶,找準位置,把握好真假聲,使音色保持在一定范圍。3.把握好咬字的方式。美聲音樂唱法在咬字上要求圓潤、準確,在流行音樂元素融入之后,咬字要更加傾向于流行音樂咬字特征,凸顯靈活性與清晰性,做到正確咬字,提升美聲演唱的藝術感染力。
綜上可知,在百花齊放的多元文化背景中,美聲藝術要在確保自身演唱藝術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與嘗試,將其娛樂性、親民性、通俗化的一面展示出來,由陽春白雪轉變為下里巴人,不斷迎合時代文化發展和公眾在新時期的審美需求,有技巧地實現美聲演唱與流行音樂元素的融合。美聲藝術與流行音樂的完美融合,有利于將美聲藝術推向一種全新的發展境界,使其具有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燕.論中外流行音樂文化交融的創新——以《中國好聲音》為例[J].藝術評論,2013,07:90-93.
[2]鄭清元.美聲藝術中融入流行音樂元素的探析[J].大舞臺,2013, 07:76-77.
[3]張春博.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聲唱法中的運用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5,10:97-100.
[4]湯莉.美聲元素在流行唱法中的運用[J].大舞臺,2014,06:171-172.
作者簡介:危瑛,廣西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