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情感于歌唱的意義與作用為切入點,對如何挖掘情感與聲音的完美“結合點”,讓小學生學會寄情于聲,聲情并茂的演唱,從而讓小學生建立起完整的一個歌唱表演體系進行了思考與研究,并對“情聲結合”在歌唱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情聲結合;作用
歌唱藝術體現在歌者的優美歌聲和豐富情感上,如果說聲音是歌唱的“根本”,那么情感則是歌唱的“靈魂”。一首曲子之所以被聽者喜歡甚至傳唱,首先是聽者與歌者產生了情感的共鳴。聲音是傳播情感的一個渠道,所有對演唱技能、發聲技能的訓練,其目的都是讓歌者能夠通過某種技巧將情感進行有效的表達,所以只有“情聲結合”的演唱才能夠稱之為真正的音樂藝術[1-2]。然而反觀當前小學音樂歌唱教學,重技巧而輕情感的教學弊端仍舊存在,小學生受自身條件所限,對于如何注情感于歌唱中的方法與技巧做不到自然融入,收放自如,那么如何幫助小學生挖掘情感與聲音的完美“結合點”,讓小學生學會寄情于聲,聲情并茂的演唱,成為當前小學音樂教育者的首要任務。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此進行了全面探析。
一、以“情”導入,激發共鳴
讓學生們從上課的第一時間,就被“情感”這條主線牢牢抓住,對于他們理解樂曲內涵,把握演唱技巧十分有益。如在學習《百靈鳥的歌》第一課時“頑皮的小杜鵑”時,可以讓學生們伴隨著“杜鵑圓舞曲”的音樂跳著進入音樂教室,然后引導他們邊聽邊想:“同學們你們剛才聽著曲子跳起了教室,那么現在你們能一邊聽一邊將杜鵑怎樣低飛,如何高飛的動作表現出來嗎?你們能模仿杜鵑在叢林中穿梭時的輕聲啼叫嗎?”。學生們非常積極的做著動作,內心充滿著歡快輕松的情感。教師繼續引導:“同學們,你們的動作都很美,所以現在有一只頑皮的小杜鵑,卻嫉妒的說,為什么你們不來聽我唱歌呀!那我們一起聽聽它的歌聲好嗎?”學生們熱情的回應:“好!”當教師開始范唱時,很多學生都跟著老師一起學唱,歌曲中俏皮、可愛又有點小小嫉妒的情感都被學生們準確的把握住了。當教師教唱時,學生們的學習就會非常到位。
二、唱演相合,獲得情感體驗
怎樣體驗蘊含于歌曲中的情感,并通過聲音準確的表達出來,這是歌唱教學的關鍵所在。教師應善于從學生、教材、目標等多種因素中去挖掘豐富的情感素材,結合表演設計,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情感活起來,通過“演”與“唱”兩者結合,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并在表演過程中學會抒發情感、表達情感。如學唱“春天舉行音樂會”時,“春風”在音樂會中是怎樣的?而“春雨”又有什么樣的表現?“春筍”的聲音會不會很清脆?讓學生們分別飾演不同的角色,加入到音樂會中,他們或歡快、或輕柔的歌聲立刻充滿了整個課堂。而在“我是小音樂家”的歌曲練習時,可以先讓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音樂家,他們可以從小號、吉他、大提琴中任意選擇一種自己擅長的樂器進行模仿,然后伴隨著歌聲加上相應的動作。這三個同學表演的十分有趣,讓臺下的“觀眾”們看得躍躍欲試,這時教師鼓勵其他人也選擇一個自己適合的角色,邊唱邊演,看看誰才是最出色的“音樂家”。學生們表演的自得其樂,愉快、輕松的情感在歌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學唱抗日歌曲“只怕不抵抗”時,可以聯系“小英雄雨來”的語文知識,讓學生們分選幾個角色進行現場表演,體驗小雨來抗日的決心與勇氣,感受他的英雄形象,然后再回過頭來學歌曲,學生們的內心就會自然而然的凝聚一種英雄情結,而對英雄的崇敬之感就在歌聲中被體現出來。
三、專業分析,把握情感基調
通過多種形式的導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體驗更多情感,其目的都是讓學生積累更多情感,給歌聲注入“靈魂”。但應該怎樣把握住每首曲子的情感基調,在演唱時準確的表現出來,則是“情聲合一”的關鍵。一方面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對音樂要素進行分析,讓自己的情感能夠更加具體的表現出來。象“陽光牽著我的手”,是一首比較豪放爽朗的曲子,整首樂曲中充滿著少年兒童的朝氣與活力。歌曲包含兩個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旋律明朗,主要是表現在黨的陽光沐浴下孩子們幸福成長的快樂,后半部分基調忽轉,高音區的八度大跳讓奔放熱情的情緒非常鮮明,而在高音“i”的結束音上,“走”字在五拍時值再次突出了堅定的情緒。這不同情緒的轉化,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先對音樂要素進行分析,體會作者不同要素表現出的不同情感風格,通過理解內化成為自己的情感,在演唱時他們會在展現不同音樂要素的不同特點的過程中,將歌曲各個部分的情感風格同時展現。另一方面,教師還要通過范唱,給情感賦予“直觀”形象,利于學生把握情感特征,能夠在歌聲中將情感準確表現。教師可采取正面范唱和反面范唱的形式,讓學生在對比中尋找差異,從而對情感方向把握的更準確,印象更深刻,在演唱時會主動避開不正確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現,能夠投入歌唱,激情表現。
實踐證明,“情聲結合”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準確的把握到每首曲子不同的情感基調,在歌唱時才能夠做到動情動心,使演唱更具表現力。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善于挖掘情感與聲音的完美“結合點”,讓小學生學會寄情于聲,聲情并茂的演唱,從而讓小學生建立起完整的一個歌唱表演體系。
參考文獻
[1]姚連喬,楊博男.淺論聲樂演唱中的“聲”與“情”的結合[J].北方音樂,2012(7):13-13.
[2]丁義.透視中國民族聲樂演唱中的“聲、情、字、味、精氣神”[J].中國音樂, 2005(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