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唱是聲樂教學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現在音樂藝術院校的聲樂教學中被更多的專家學者所認可并愈發重視。本文通過重唱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現狀、重唱在高師聲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的重要性和重唱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重要性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總結出重唱進入高師聲樂教學的必要性和高師聲樂改革的可行性。
【關鍵詞】重唱;高師;聲樂教學;重要性
一、重唱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現狀
重唱是運用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的演唱完成同一首歌曲并達到一種獨特音效和美感的特殊表現形式,是歌劇表演的主要體現形式之一,更是聲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我國的音樂藝術院校中,重唱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已從未被開掘逐步走向了欣欣向榮的局面,眾多聲樂教育學家紛紛認識到了重唱對于聲樂教學的重要性,有的學校還開設了專門的重唱課程。然而在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表演專業和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中,重唱的運用基本為空白,這一現狀值得所有高師聲樂教學者的思考,雖然音樂藝術院校和高等師范院校在學生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上有不同的要求,但是,重唱這種在聲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形式高等師范院校就不能借鑒嗎?難道重唱對高師聲樂教學就沒有實質的重要性了嗎?難道高師的聲樂只能停留在單一旋律的聲音教學上而不與時俱進嗎?帶著這一系列的疑問和思考,翻閱相關文獻及個人思考并結合在高等師范院校的聲樂教學經驗對重唱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如下概述。
二、重唱在高師聲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的重要性
高等師范院校聲樂表演專業的學生是以培養聲樂專業技能突出的文藝表演團體獨唱、合唱演員為主要目標,這個專業是和我國音樂藝術院校的聲樂學生培養方向是一致的,聲樂教學是這個專業的主要課程,而目前的聲樂教學也仍是以中外單聲部的獨唱曲目為主。
(一)重唱有利于視唱練耳的提高
重唱是一種多聲部的演唱形式,對于演唱者的視唱練耳要求遠遠高于單聲部的獨唱和多聲部的合唱,由于重唱的每一個聲部都是由一個人獨立完成的,相比合唱而言沒有參照性和集體性,因此對于重唱成員是具有較強挑戰性的。如學生在演唱羅西尼的作品《塞維利亞理發師》中五重唱經典唱段《晚安》的過程中,才開始,除了唱旋律聲部的學生之外,其他四個聲部的學生均十分不適應,原因是同學們平時都適應了單聲部的旋律演唱,每個聲部單獨演唱時還能唱準,一旦五個聲部同時演唱時就會有各種音不準的問題出現,每個聲部都有類似的情況,隨著隊員們長時間的磨合和訓練,最后終于能夠很好的演唱這首作品,后期在接觸新的重唱作品過程中驚奇的發現同學們的視唱練耳水平有著顯著的提高,各個聲部對于音準的把握都十分的精確,再也沒有前期的不適應感和音不準的問題了。
(二)重唱有利于舞臺表演能力的提高
舞臺實踐的表演能力是對聲樂表演專業學生的唯一檢驗標準,很多聲樂表演專業的同學大多都是所謂的“琴房歌手”,由于大部分時間都是獨自在琴房練習,適應了琴房演唱,沒有很好在舞臺表演的狀態和經驗,由于獨唱技能不夠完善、獨自在舞臺上的孤獨感和恐懼感、獨唱作品情感表現有限等多方面的因素,讓同學們在舞臺上燃燒不了自信和激情。然而重唱可以很好的解決系列影響因素,重唱由幾個人同時在舞臺上表演,有一定的集體性,能夠在心理上消除孤獨感、恐懼感和不適應感,重唱在歌劇作品中運用的相對廣泛,而歌劇固有的故事情節和戲劇性比獨唱作品的情感更為豐富和復雜,在舞臺上更好表現。最后大家在一起配合的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促進性和刺激性以便于更好的提高舞臺表演能力,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表演欲望,以便更熱愛表演藝術舞臺。
(三)重唱有利于協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專業文藝演出團體的獨唱演員數量有限,大部分的高師聲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在團體里都是擔當的合唱角色。很多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都十分的不適應,追溯原因大部分都是由于在學生時代進行的都是獨唱的訓練和舞臺表演,他們更習慣于一個人的演唱,在和合唱中沒有集體的意識和互相配合的概念,因此在工作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然而,重唱是由一個小集體共同完成一個聲樂作品,并且每個人都將擔任一個獨立的聲部,對于隊員之間的協作和配合有著極高的要求,經常進行重唱訓練的學生有著敏銳的配合協作能力,較好的重唱隊伍一定是有點高度默契的團隊,在工作后能很好的適應合唱的排練訓練。
三、重唱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重要性
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是以培養有較高綜合素質及多項專業技能的中小學教師為主要目標,課程設置了聲樂、鋼琴、舞蹈等教學,而在聲樂教學中一直是以單旋律的獨唱曲目為主,除了上述能力有所提高之外,重唱對音樂教育專業有著針對性的作用。
(一)重唱有利于創新編排能力的提高
重唱的訓練過程中需要對團隊演唱作品二度創作,在有前人演唱借鑒的同時也可以有創新的處理方式和表達形式,這都是學生創新能力和編排能力的良好鍛煉。然而重唱的實踐可啟發和誘導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空間,如“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同一個重唱曲目每個小組的處理方式和編排都會有不同,演唱的曲目量越大,經驗越豐富,創編的思路和能力就越強。重唱的訓練不僅利于自身的創編能力同時也能將這種能力運用于進入教師崗位后對學生作品的排練當中。
(二)重唱有利于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
重唱這一形式在歌劇中運用最為廣泛,已成為歌劇寫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歌劇內容的多樣性,重唱作品呈現的情感基調繽紛十色,在這多重的情感體現下拓展了同學們的視野、開發了各類情感的認知、提高了音樂的審美能力。重唱是融合了音樂、戲劇情節、歌詞、舞臺表演等元素,是一種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這種表現形式本身就具有審美功能,歌唱者在演繹重唱作品時不僅將作曲家蘊含的審美體現出來,而且還加入了多聲部二度創作的綜合審美理念,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特征。在聲音的運用和聲部之間的平衡等方面同樣能充分體現團隊的審美能力。
(三)重唱有利于音樂教育能力的提高
在中小學的基礎音樂教育中,課堂和校內演出實踐和比賽都將涉及重唱、合唱,如果只有獨唱經驗的同學是無法很好勝任這一教學的。在重唱的訓練中,同學們之間要互相溝通、交流、提出訓練中的問題、進行思考、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使學生提高了其交流表述能力、發現問題、思考能力及解決能力,這些能力都是作為一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要求。在重唱的訓練過程中能夠鍛煉組織教學能力的提高并能總結出一些常出現的問題及原因,這些寶貴經驗都能在音樂教育能力上有所提高。
四、總結
綜上所述,重唱這一藝術形式對于高師聲樂教學中提高視唱練耳能力、舞臺表演能力、協作能力、創新編排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教育等能力都起到了顯著的作用,重唱對于高師聲樂表演和音樂教育兩個專業的學生培養都有著針對性的功能,能夠較好的提高高等師范院校整體聲樂教學的水平。重唱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應用應引起學校有關部門和高師聲樂教育者的重視,讓重唱作為聲樂教學的一部分,讓高師的聲樂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迎來一個全新的春天。
參考文獻
[1]鄧小英.重唱訓練芻議——高師音樂院系聲樂教學新設想的初試體[J].藝術百家,2006(1).
[2]魏娜.淺析重唱課在學院教學中的意義[J].中國音樂學院2012屆碩士學位論文.
[3]董雷.重唱教學在藝術院校中的“靈魂”地位[J].大眾文藝.
[4]楊孜孜.論歌劇重唱的審美特征及其表現形式[J].杭州師范學院報,2002(2).
[5]崔向東.西洋歌劇中重唱的藝術功用探索[J].音樂時空.
作者簡介:
陳纓(1969—),女,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碩士,副教授,樂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
余薇(1981—),女,漢族,江蘇省南京市人,碩士,講師,樂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