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部地區的高校開展公共音樂教育課程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進步的要求,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的設置有利于促進西部地區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全能型人才。本文介紹了西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設置的現狀分析,介紹了西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設置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西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設置;思考建議
一、西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設置的現狀調查分析
(一)西部地區高校音樂實踐活動的開設現狀
西部地區高校音樂實踐活動形式主要以課外活動為主,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社團組織,這些社團組織會有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活動,為西部高校公共音樂提供一定的練習平臺,這樣不僅僅豐富了高校的音樂文化,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部地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的開展。
(二)西部地區高校音樂教學設備現狀
由于西部地區的經濟相對比較落后,因此,在上層建筑方面也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良好的先進的音樂教學場地和音樂教學設備對于音樂教學質量和音樂教學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是音樂教學活動良好開展的重要保障,西部地區的教學場地和音樂器材等資源都需要很大程度的改善,這樣才能夠滿足我國音樂領域的人才需求,促進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健康良好的發展。另外,雖然有些學校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已經陸續投入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西部地區高校對這些設備資源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例如:到目前為止四川地區90%的高校沒有公共音樂課教研室,另外,授課模式還是集體大班授課教學,整體的教學水平比較低,教學效果也并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
(三)西部地區高校音樂教材現狀
音樂教材是音樂課程的教育教學的材料,它是音樂教師進行高校課程授課的主要載體。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基本上都將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應用到音樂教學當中,但是,當前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還不能夠滿足現代化音樂教育的投入需求。在調查研究過程當中,我們發現60%的西部高校都只是通過老師講課——學生筆記的教學模式進行高校公共音樂教學的教育,課程內容基本上是老師根據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僅有的部分資料進行主觀的授課,40%的西部高校公共音樂的教材是根據教師上學時用過的教材,很多現代化的音樂教學材料并不能夠合理高效的應用到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當中。同時,不得不注意的是很多音樂教材的針對性不強,關于西部地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教材少之又少,這種教材匱乏的現狀對于我國西部地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四)西部地區高校師資力量現狀
西部地區現階段雖然已經擁有龐大的師資隊伍,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由于大部分老師認為西部地區公共音樂教學工作付出得不到相應回報,而且還費力不討好,因此,這些老師中愿意從事公共音樂課教學的老師很少。另外,西部地區高校校長反映在支援西部的相關政策下發之后,院校會不時地有重點院校的畢業生來應聘,他們雖然理論知識水平很高,但是普遍存在教學經驗薄弱等缺點,其中也不乏有優秀的音樂教師,不過真正能夠長期留下來的還是比較少的。西部地區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藝術散落民間,無人整理繼承。院校培養的音樂藝術人才仍然是按照西方古典音樂教育體系在進行,培養出來的師資隊伍、藝術人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代人們迅猛發展的藝術需求。
(五)西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設置現狀
在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校里都設有公共音樂課程,基本上80%的高校都設有13門公共音樂選修課,例如:西方音樂史、樂理基礎知識以及中外名曲賞析等等;僅有20%的西部地區高校將音樂課程設置為必修課。在課程數量的設置方面,西部地區高校擁有比較豐富的課程種類,但是對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的設置數量基本上是個位數,大部分地區基本上是零,一方面西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的課時比較少,另一方面西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的開設時間大部分在周末或者晚上,講授的內容比較的籠統,不夠深入細致。西部地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講授的方式主要以專題為主,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講授基本上不設置獨立專題,而是拼湊在其他相關聯的音樂專題當中,在對西部地區高校的調查過程當中,很多西部地區公共音樂教育工作者反映他們有過開設民族、民間音樂的想法,但是由于資料收集比較困難,工程量大,耗時長等原因,這種想法一直都沒有得到落實和踐行。
二、西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設置策略建議
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西部地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應該按照“人人參與”、“共性與個性統一”的原則進行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的設置。為了提高西部地區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促進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開設的目標實現,推動了高校音樂人才的培養和全面發展。
(一)西部地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類型的設置策略建議
為了很好地落實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貫徹我國素質教育的相關政策,我們應該將西部地區的公共音樂課程進行選修課和必修課兩種模塊的設置。通過制定相應的教學制度,從而進一步提高西部地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設置的可操作性。為了保證公共音樂教育課程在西部地區高校的普及化程度西部地區各大高校要對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的學分進行強制性的規定和嚴格的執行要求,例如:大學生必須在大學四年的時間內取得三十六個課時的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學分,并且還應該取得兩個學分的高校公共音樂教育選修課程。西部地區各大高校的相關負責人可以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特點對本校的高校公共音樂教育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并按照相關的制度進行嚴格的執行。不論是高校公共音樂教育選修課程還是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必修課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都不能夠僅僅停留在形式上,提高課程實施的規范程度,及時定期的對課程進行考核測評,從而引起學生對公共音樂教育選修或者必修課程的重視,激發學生學習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對音樂教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西部地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的提高。在西部地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選修課程的設置過程當中要注意,選修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必修課程的補充。西部地區高校公共音樂選修課程的開設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要求,同時還要體現本學校或者本地區的地域和文化特色。例如:在調查過程當中,很多高校在開設選修課程的時候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它們只是單純的滿足政策的要求,90%的學生反映他們對學校開設的公共音樂教育課程一定興趣都沒有,之所以選報這門課,是為了能夠修夠學分,他們覺得老師也不重視這門課,只要期末的時候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做好就能夠順利的通過考試并且取得學分,因此,他們經常會選擇逃課。
(二)西部地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內容的設置策略建議
音樂理論知識、音樂欣賞以及音樂表演都應該體現和安排在西部地區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課程當中。首先音樂理論知識可謂是學好音樂的重要的基礎性的因素,對于音樂這門技術或者藝術而言,理論基礎知識至關重要。對于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解,不應該只是一味的枯燥的傳授,西部地區的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引入當前青年人喜歡的流行音樂,增加多樣化的音樂藝術風格欣賞,將現代音樂與西部民族、民間音樂相結合的有影響力的優秀作品介紹給學生,進行分析比較,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運用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轉化成具象的有趣的知識,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在音樂領域的造詣。例如:可以將譚維維的《給你一點顏色》、《跑馬溜溜的山上》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化歌曲元素加入到西部地區的高校公共音樂教學當中。其次,高校音樂課程開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演能力等綜合素質,因此,西部地區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設置的時候必須在教學內容方面將音樂欣賞和音樂表演重視起來,讓學生在音樂欣賞和音樂表演的過程當中感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找到自我釋放、自我升華的路徑,從而將自己打造成身心發展協調、健康的當代大學生,使得西部地區高校的公共音樂教育課程成為高校大學生熱愛的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為學生將來的人生奠定基礎。
三、小結
公共音樂教育是公共藝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通過對非音樂專業大學生開設的系統、獨立的音樂課程,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開拓思想視野,培養創新精神,提升人格修養,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德崇.對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設置的思考和建議[J].藝術教育,2014(07).
[2]張梅.新疆六所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程設置的調查與分析[J].教學研究,2014(10).
作者簡介:趙梅,女,1969年1月出生,漢族,四川江油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藝術、音樂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