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了高職音樂教學中多元化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對目前高職音樂教學現狀的分析,引出了對多元化教學的研究,并對改革具體對策進行說明,對促進高職音樂教學多元化教育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鍵字】高職音樂教學;多元化教學研究
一、高職音樂教學現狀
高職院校的學校平均年齡在20左右,招生對象多數為職高生、中學生,大部分沒有受過專業系統的音樂教育,最好的也只是學過兩三年并不專業的音樂教育,還有更多的是一點聲樂基礎都沒有的來自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借音樂為媒介,讓學生們在音樂的欣賞和創作中提升自我,為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教育提供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但是由于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及辦學經驗的不足,目前的高職音樂教學還有些許不足,還有著更大的進步空間,為改變目前單調的教學方式,對于高職音樂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研究還需要更多的探討。
(一)學生水平一般
學生本身沒有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天賦也是一般。這就導致了教學上的困難。雖然使用著一樣的教材但是各自理解程度不同,老師們面對這樣的一群學生也是不知從何教起。在課堂上,老師所起到的作用更相當于一臺多功能的音樂教學機,重視對已有的知識能夠很好的傳授,但是卻無法令學生們完全理解。課本上的枯燥知識內容,也不符合社會上的實際需要。以某校音樂欣賞課為例,老師們在課堂上播放世界名曲,如西方著名交響樂為課堂上播放最多的。但是高職學生們不像專業的音樂學院的學生那樣,自幼受此熏陶能夠很好的理解并欣賞音樂。音樂欣賞課對于他們來說忍受居多,無法從音樂欣賞課中感覺音樂的美感。忍受著無法聽懂的音樂還要勉強自已按照教材提示說出感想。這十分影響學生們的興趣,長久下來只會產生對音樂課的厭煩,無法學到知識,實在是有害無益。
(二)畢業就業困難
薄弱的聲樂基礎和對音樂課程的無愛,造成了學生們畢業的就業困難,因為缺乏實踐經驗,所以不能適應職場環境。很多學生都在畢業后轉行,另找出路。這就導致了所學非所用,幾年的高職院校教育付諸流水,對社會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對學生也是辜負了大好的青春年華。現行的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必需要進行改進。創新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根據學生特點制定教案,因才施教,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要扼殺他們的創造力和活躍的思維。令學生們從填鴨式教育中解脫出來,主動的去學習去實踐。
二、高職音樂教育隊伍的建設
香港著名音樂教育家,藝韻音樂學院陳柏賜先生曾說過:“社會上學音樂的人很多,但是不可能每個人都能成為音樂家。學音樂不一定從事音樂,但我想如果能將從音樂中得到的靈感和創作運用到將來的實際工作中去,那才是最好的。同時,音樂是無界限的,任何人都可以享受音樂的樂趣。”目前在高職院校中擔任音樂教育的老師們,多是由本科院校畢業的新教師,或是在高職院校升格前就任職的中專音樂老師。他們本身就沒有社會工作的經驗,不了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也不知道如何帶領學生們學習。這樣的老師固然有著豐富的學識,但是在教育學生方面還難以脫出傳統思想的桎梏。
(一)改變教師的思想歡。
想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就要在老師的思想觀念著手。目前的高職音樂教育是以師范教育為主,培養的學生也以音樂教育為職業目標。雖然師范教育的確是音樂市場上的一塊很大的蛋糕,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去爭搶。更何況社會上還有很多需要音樂素養的職業。改變音樂教育的舊觀念,將其做為一種素質教育去推廣,多元化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才是適合現今社會環境的新觀念。而不是將其做為職業技能去傳授,這樣會導致音樂失去本身的意義反而不能有發展。
(二)建立多元化教育理念
音樂教師應首先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理念,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從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人文美等多角度來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在教學中不要以先入為主的觀念來引導學生按照自已的思維來理解,而是給學生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從學生本身的經歷和情感來欣賞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創新思維。根據學生本身特點引導其學習,比如某些學生從未接受過聲樂訓練,唱歌都會跑調,但是對于編曲有著深厚的興趣。而某些企業也需要這種人才來為公司的作品如游戲、影視劇、宣傳視頻等進行配樂。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向這些方面發展。
三、高職音樂教材的多元化改革
(一)教材的與時俱進
高職院校的學生們本身基礎薄弱,除去實習和軍訓后在校的學習時間又相對較短,大概就兩年左右的時間。這其中又有寒暑假和各種假期,實際教學時間非常少。因此在教材的選擇方面更需要用心。去羌存菁,保留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結合當前社會的流行曲目使學生樣在短暫的學習生活中能學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識。畢業后才可以憑著能適用于行業應用的學識找到相應的工作,成就一番事業。
(二)根據各院校自身實際編寫教材
各院校可以根據自身實際來編寫教材,從學校的綜合實力,所在地域的就業情況,學員的綜合素質等多方面考慮。可以根據我國歌唱演員職業考核等級編寫,也可以與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標定的歌唱演員職業要求相結合。總之要以培養出“雙證通融”的高職應用型的人才為教材改編目標。
四、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多元化
社會進步的加快,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也有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再適合如今的高職音樂教學模式。學校應開發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從個別課、小組課、集體課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組合,多多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團體意識。音樂教學是一門藝術,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以靈活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其自主學習。科技的發展對于教學設備的研究也帶來了更多的使利,如今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音樂的分享更無國界之分。教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很方便的借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們展示世界上的優秀音樂曲目,以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方法輔助學生們的和聲練習、即興伴奏等各方面的技能練習。
五、結語
本文通過對目前的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現狀分析,提出創新多元化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引發出對于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探討。提出一些關于教學模式和教材的多元化改革建議。希望能為現今的高職音樂教育發展有個良好的方向建議。使學生進行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婷.高職音樂教學多元化教學研究[J].通俗歌曲,2015,04.
[2]黃京.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鄭清元.高職多元化聲樂教學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
作者簡介:楊珊,女 研究方向:音樂教學/聲樂演唱,1999年9月—2013年2月在貴州省大方縣文恵實驗學校任教(音樂老師){期間2000年9月—2004年7月在貴州師范大學音樂糸就讀}2013年3月—至今在貴州省畢節職業技術學院任教(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