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流行音樂的發展趨勢、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得出大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需求以及大學音樂教育出現的矛盾,并提出流行音樂引入大學課堂的原則和方法,為平衡校園音樂教育與社會需求之間沖突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大學;音樂教育;流行音樂;社會需求
前言:
我國的流行音樂近年發展迅速,在網絡傳媒的影響下,充分汲取并融合西方歐美音樂內容和風格的影響,經過不斷的創新和發展,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本土風格。以“中國好聲音”“中國之星”等選秀節目的廣泛影響,部分學生產生了一種盲目的明星崇拜并且追逐和模仿的現象。
一、大學音樂教育現狀
我國著名作曲家付林曾說,嚴肅音樂、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是音樂領域中的三大體系,早已被文化主管部門和大學校園所接受,而目前我國音樂教育仍舊以嚴肅音樂和民族音樂為主,流行音樂的課堂教育仍顯落后,嚴肅音樂和民族音樂在我國各類院校已經開辦多年,在教育方式、教育內容上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據統計,在我國大中專與音樂教育相關的教學機構中,流行音樂教育相當匱乏。而且在音樂教學機構中,對于學生的追星行為往往采取空洞的說教和禁止等方式,往往不能對叛逆心強烈的青少年起到好的作用,而且極易產生叛逆心理。廣播、電視、電影還有網絡的對流行音樂的傳播,流行音樂的更新速度更快,而大學教材的編寫由于有著復雜的編寫過程,所以教材中的流行音樂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音樂學院的學生的需求,另外,社會經濟的巨大發展同樣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絕大部分的學生并非完全是處于對于音樂的熱愛或追求,而是把音樂當作未來一種謀生的手段,所以相對于嚴肅音樂和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相對具有更多的吸引力,因此,流行音樂教育的相對匱乏,與對流行音樂的在追求之間形成了強烈的沖突。
二、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的影響
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目前的影響力巨大,尤其是電視媒體與網絡媒體等選秀等節目的全民熱潮所帶來的明星光環和草根成功勵志等無一不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流行音樂淺顯易懂,易于學習,而且流行音樂所具有的娛樂性和宣泄性的功能,也使得大學生對流行音樂熱情愈濃。大學教育是嚴肅而認真的,老師無法忽視教學成績而放縱學生沉迷在流行音樂中,所以大學教育對流行音樂并非完全支持,所以在音樂教育與學生需求之間出現壁壘。而現今的學生已經不在適應以往被動式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群獨立的追求個人信仰與夢想的一個群體,而且大學生不僅僅是把流行音樂當作是休閑娛樂的工具,同樣存在將流行音樂當作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途徑。總之,面對流行音樂對傳統音樂教學方式和內容所發起的巨大挑戰,不僅應該從改革理念上,更應該從大學里的音樂教育著手進行改革,以此來適應整個音樂趨勢大環境的發展,敢于面對挑戰,勇敢地接受挑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教學中適當地引進一些流行音樂,不僅能改變以往音樂課枯燥乏味的局面,還能使學生在“流行”之中習得大量的音樂知識,增強教學成績。
三、大學進行流行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一)適應社會文化的需要
流行音樂隨著網絡媒體和電視媒體的快速發展,同樣發展迅猛,流行音樂在社會中傳播廣泛,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的音樂類型。這與流行音樂在思想觀念上和情感上緊隨時代潮流,契合時代精神訴求密不可分。而且流行音樂所創造的就業已經形成系統的產業鏈。雖然眾多學生對明星有著盲目的崇拜,但也促進了學生練習音樂走上音樂道理的熱情,目前對于追星的狂熱,有時會演化成一種盲目的激情,不僅荒廢學業,而且長期沉溺與此種的幻想狀態中,不僅對青年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造成不良后果,而且有可能改變青年的人生軌跡,所以在流行音樂的授課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既達到教學目標,又能滿足學生的追求。
(二)適應高校音樂發展的需要
嚴肅音樂與民族音樂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高校教育中已經形成完善的體系,取得了廣泛的認可,但三大體系中的流行音樂卻發展緩慢。從目前的的音樂專業從業人員看,部分根本不是科班出身,而且科班出身學習嚴肅音樂或民族音樂轉到流行音樂領域的比比皆是。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對流行音樂的不重視,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而且嚴肅音樂與民族音樂的社會需求遠不能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是一種供大于求的狀態。既然眾多嚴肅音樂與民族音樂的部分學習者終將走入流行音樂領域,這將造成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對流行音樂的不夠重視也將難以適應高校音樂發展的需求。
(三)是高校音樂改革的推動力
流行音樂的主要特點之一便是具有較強的時代感,而且流行音樂經過長期的發展,與社會大眾的生活需求密切相關,是一種以大眾整體需求而變化的音樂類型。反之流行音樂同樣反映大眾審美需求方式。因此,進行高校流行音樂改革不僅能夠跟隨社會對音樂的審美趨勢,而且能夠促進音樂自身的發展。多元化的流行音樂不僅有對傳統音樂的重新演繹,也充分的融合了嚴肅音樂的內容,綜上所述,促進高校音樂的改革對音樂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高校流行音樂引入的原則
(一)音樂作品合理選擇
流行音樂題材廣泛,數量巨大,而且許多音樂是針對某些歌手的聲音特點量身打造,對于音樂而言,流行或傳播廣泛并不意味著歌曲就有學習的價值,原因是傳播廣泛的本質是易于被接收,而且受眾很容易的進行模仿,音域狹窄,節奏性強烈等特點。由此可以看出,尋取恰當合理的流行音樂作品是音樂授課的重要的一步。在選擇標準上,據研究得知,選取的作品應具備以旋律、風格、和聲等唱法的可拓展性、精煉性為主要考慮方向。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對于思想教育在音樂課堂的教育融入不僅是音樂教學而是所有大學生不得不被灌輸的思想理念。由此考慮,健康向上的音樂自始至終是課程布置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音樂如果缺失了自身的純粹性,創造性就無從談起,因此,多元化的思想融匯貫穿,才能整體的促進音樂多元化的發展。
(二)明確流行音樂的教學目標
音樂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自我判斷之間始終存在一條深且長的鴻溝,從大學音樂教育現狀可以觀察出,大學教育如同我國的教育精神一樣——音樂的精英教育,不論是課程設置還是課堂授課,培養的始終是一個純粹的音樂專家,樂曲歷史,發展與演變過程、歷史文化特性的學習同樣是教育授課的重要內容。但對于大學生而言,這種單純而執著的夢想,遠不及生活中的欲望和需求更為真切,對于明星光環的崇拜,這種來自生活中的需求欲望,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心理訴求產生了巨大影響。究竟音樂學生是應該孤獨而專注的追求音樂,還是以音樂為途徑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不是教育應該設立標準,而是取決于學生的獨立判斷,因此,如何平衡音樂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真正的需求,是一個應該認真研究的方向。
(三)靈活多變的課堂教育
流行音樂的引入方式和引入內容隨著教育改革的促進發展已經卓有成效,但顯然缺乏靈活性,雖然流行音樂大部分缺乏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但如“天堂”“青藏高原”等許多流行音樂同樣有真實感人的故事為背景;“一個真實的故事”充滿對自然環境保護深沉的情感和意識。利用民族音樂或流行音樂與作品創作的故事背景和精神追求,拉近學生與流行音樂的精神訴求,不但能滿足學生對流行音樂的興趣,而且能夠將流行音樂進行拓展,進行靈活多變的課堂演繹,一定會對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總結:
流行音樂引入高校課堂必須具備三條原則:明確教學目標、流行音樂的合理引入,以及靈活多變的課堂教育。除此之外音樂教學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因此,在流行音樂引入課堂時,一定對高校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促進學生形成獨立理性的判斷能力,不至于在盲目的追求中荒廢學業,又可以利用學生對流行音樂的熱情促進教學成果。使學生成為學習音樂、駕御音樂的主人。美國教育家雷塔克曾說過:“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尋找自己道路的時候,教育才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在音樂教學中,希望能找到更多新鮮的活力注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夏翠.音樂教育是促進高職學生心健康的有效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09,(2).
[2]田毅.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探討[J].北方音樂.2015(16).
[3]尹紅,編著.音樂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張馳.思考·體味·沉醉—大學音樂通識課在人文精神塑造中的三個立足點[J].藝術評論.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