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列寧教育觀念、音樂先哲教育經驗和蘇聯歷史性音樂思想發展的共同影響下,俄羅斯著名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的音樂教育思想逐漸形成,并給今天我國音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參考。研究卡巴列夫斯基的音樂教育思想對今天音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此,本文針對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中的局限與功能作用進行了一定的分析。
【關鍵詞】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局限;作用
在今天國家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音樂教育在各階段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高度的關注與重視,促使大批學者開始致力于對音樂教育的改革工作當中。實踐表明,卡巴列夫斯基的音樂教育思想對今天的音樂教育給予了許多有價值的啟示,所以為充分發揮該思想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就必須對其現存局限性進行仔細分析。
一、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的局限
(一)風格多樣化受限
卡巴列夫斯基是社會主義現實社會的堅定擁護者,他認為現實社會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前提基礎,藝術只有在現實主義中才會充滿力量,才會長久存在。這種過于強烈的現實主義思想使得卡巴列夫斯基的音樂教育思想和音樂創作風格都過于單一,基本上都是以反映現實生活的民族音樂和古典音樂為主,導致其音樂作品風格多樣化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限制。
(二)受時代發展影響
蘇聯是一個富有集權政治特征、注重無產階級專政和意識形態對群眾影響的國家,而卡巴列夫斯基就是在這樣一個國家生活并經歷了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從萌芽到繁盛再到消亡的整個過程[1]。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這樣的思想教育下,卡巴列夫斯基不可避免的會受到這種時代政治思想影響而不自覺的跟著政策前行,使得其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創作的音樂作品都帶有強烈的為政治服務的思想情感。這是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所具有的一個較大局限性。
二、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的功能作用
(一)音樂教育作用
將德育教育與美育教育進行完美融合與升華是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與其他音樂教育思想最大的區別,也是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所具有的最顯著特征之一。在音樂教育當中,德育教育與美育教育非常重要,所以一個優秀的音樂教育思想應同時具備德育教育功能作用和美育教育功能作用[2]。音樂德育教育注重的是音樂非本體價值,以通過音樂教育來促進學生道德思想提為核心,而美育教育注重的是音樂本體價值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即美育注重外在能力的培養,德育注重內在思想精神的提升。因而總體看來,卡巴列夫斯基的音樂教育思想注重的是全面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具有獨特的音樂教育作用。
(二)德育教育作用
卡巴列夫斯基的音樂教育思想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作用,主要指的是在尊重音樂藝術自身規律與特點以及教育的基礎上,通過音樂教育來潛移默化地將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最終達到感染與教育的目的。卡巴列夫斯基在創作音樂作品和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修養與情操的培養提高,他的許多音樂作品都直觀充分的傳達出了對關注學生生活、發掘興趣等的鼓舞與支持以及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與現實的情感。
(三)美育教育作用
美育教育注重的是對學生審美能力與欣賞評述能力的培養,強調的是一個創造美的過程。音樂本身的價值和本質決定了音樂教育的價值與本質,因此作為音樂本質與價值最直觀特征的審美品質,應當在音樂教育思想中得到重視與展現。即一個良好的音樂教育思想應當具備較強的美育教育作用[3]。在該思想的運用下,音樂教育應當注重學生審美能力與欣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ò土蟹蛩够谝魳氛n堂上努力貫穿音樂的靈活與藝術氣息,通過感知美、鑒賞美和創造美三個環節來對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進行培養,因而具備較強的美育作用。
三、打破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局限性的對策
要想快速有效打破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就需要從轉變音樂教育觀念、正確看待與認識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體系、加大音樂教育投入、改革音樂教育模式、提高音樂教師隊伍整體專業水平等多方面入手。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采用科學的教學理念非常重要,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中的以人為本理念以其有效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幫助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而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由此可見,轉變教學觀念,推廣以人為本理念可以有效促進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的進一步應用與局限性的快速打破。教什么、怎么教是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重點解決的問題,而從音樂教育考慮,任何一種藝術都應當包含美與道德因素[4]?;谶@種思想,卡巴列夫斯基利用音樂本身的價值與審美特性進行教學,并對音樂所具有的道德與美感進行充分挖掘,從而有利于學生發現美、鑒賞美與創造美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所以正確看待與認識卡巴列夫斯基的音樂教育思想,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是打破自身局限性的一個有效途徑。
總結:雖然卡巴列夫斯基的音樂教育存在著一些局限,但其對音樂教育所具有的價值是不可否認的,給予音樂教育的啟示也是不可忽視的。所以在運用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開展音樂教育活動時,必須要依據具體情況認真分析、客觀對待,從中找到音樂教育的規律性,并運用現代多樣化的音樂形式努力打破這種思想的局限性,最終推動世界民族音樂文化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錢志紅.卡巴列夫斯基的音樂教育思想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啟示[D].重慶師范大學,2015.
[2]丁嫚莉.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產生的理論基礎[J]. 當代音樂,2015,21:26-29.
[3]丁嫚莉.卡巴列夫斯基音樂創作與音樂教育思想反思[J].文藝爭鳴,2014,10:205-208.
[4]楊屹鴻.淺談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體系在我國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音樂時空,2015,08:186+169.
作者簡介:朱亞楠,(1987—),女,河南省周口市人,碩士, 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