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來
【摘要】如今,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人文關懷的運用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具有非常高的實踐價值,不僅能夠在一定基礎上引領學生有效樹立思想政治觀念,而且對學生心理上的困惑以及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答。本文主要針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運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
在21世紀的今天,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還是比較薄弱的,因此我們需要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的培養力度,在培養過程中不斷地將人文關懷理念融入其中,讓大學生能得以全面發展,這也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徑。當前,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怎樣實現人文關懷教育,是眾多教育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話題。
一、人文關懷的內涵
人文關懷,在字體上進行分解,大意就是對“人”的關懷。而“人文”卻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其能夠與天文相比,可以理解成人類的文化或者文明,是一種容納了人的思想內容以及狀態特征的概括。如今,人們對人文已經產生了共識,都理解其是人類社會以人為中心的一個文化現象。通過對某種行為進行描述,對某事或者某物進行擔心牽絆,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樣的一種狀態成為關懷,而人文關懷其兼備了“人文”以及“關懷”兩個詞意的所有內容。人文精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人文關懷的靈魂所在,其實踐主要形式是以人文關懷的形式展現出來。人文關懷在不同的條件與事物的背景下,其理解也有所不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階段中的人文關懷,其主設定學生教育為中心,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未來成長的發展,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分析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一個過程。思想政治教育中具備人文關懷概念,不單單需要對學生思想狀態有一定的了解,而且還需要充分分析其背后原因另外,各個高校運用人文關懷的方式方法越來越成熟,很大程度上使得人文關懷理念在實踐中得以體現。在教育工作中因為人文關懷得到了重視,大學生的實踐活動也在不斷地增加,這對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精神有很大的幫助,校院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充分地展現了學校的育人作用。通過在人文關懷概念下展開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能夠給學生提供認知理解社會的機會,還能夠給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做鋪墊,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以及自我的人生價值,有助于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樹立正確的意識,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存在問題
在高校中管理制度的存在,主要作用是規范學生平時的行為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行為進行約束,可是這種管理制度往往都缺乏人文關懷理念。其主要發揮的作用側重于學校權力的執行,對學生權利過于疏忽,制度的執行方式目的主要是以學校管理為基礎,沒有將學生設定為中心,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有所缺失。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對于人文關懷地位的認識
思想政治教育階段中,人文關懷所占的位置舉足輕重,其特殊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時效性。高校需要重視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的影響作用,這需要高校教育者的共同努力。黨的十七大曾經指出,需要將思想政治與人文關懷相互結合起來,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狀況,為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案。人文關懷理念在一定基礎上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效有依據的參考理論。
(二)有利于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這個環節中需要遵循人文關懷理念的方針,對學生的尊嚴需要給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確定,要重視每個學生受到教育的程度。
只有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產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更愿意去接受,最終教育的實效性才能獲得提高。基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在教育階段需要充分的給予學生發揮主體能動性的機會,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自我、發現自我,使其意識到自身的價值與責任所在。另外,需要對學生全面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挖掘模式,培養學生自我創造的能力。
(三)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在培養思想政治意識的階段中,校園文化環境對大學生的發展也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文化環境涉及的層面一般分為學校的基礎設施、人文景觀、自然環境等等眾多方面,人文環境是一個比較綜合性的構造,賦予校園景觀以文化內涵,營造具有學校文化特色的景觀環境。在營造人文環境的過程中,需要突顯人文景觀的建設,在對雕像建筑物的構造階段,每個景物都必須要將學校的文化底蘊作為建設基礎,以此豐富校園環境文化的內涵。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面對那些有著紀念意義的構造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四、結語
現形勢的現實社會,是一個關注人文關懷的社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一定程度上將其滲透其中,注重培養大學生的人文關懷理念,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