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加強了公共政治體制改革,對于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管理進行了規范。但是由于受到長期的計劃經濟的影響,很多部門無法及時改變以往的國有資產管理方法,降低了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讓單位的運作成本不斷增加,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筆者將著重討論現行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依據實際情況提出適當的改進措施,為國有資產實現精細化管理以促進資產增值保值提供適當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精細化管理
國有資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財產和財產權益,國有資產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是國民經濟的基本,也是社會主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保障,是我國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因此加強國有資產精細化管理實現資產增值保值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維持經濟穩定的關鍵成分。
一、目前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基礎管理工作力度不足
由于企業是國有資產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國家和政府將國有資產委托給企業進行管理,以促進其保值增值。由于國家和政府對于資產管理的力度不足,很多企業將國有資產據為己有,或者沒有按照規定對其進行經營。按常理企業應該出臺有關的政策對于國有資產進行特別的管理,但是實際情況是很多企業對于國有資產的數目沒有很清楚的明細,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缺失導致國有資產運營過程中頻頻丟失,造成賬目和實際有很大的差距。并且由于我國長期處在計劃經濟時代,國企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存在“重購輕管”的問題,只是利用大量的資金去采購,承包大量的國有資產,但是對于購置之后如何處理卻沒有足夠的重視,這一切都是國有資產管理的基礎工作不扎實造成的,給國有資產造成很大的損失。
2.國有資產流失嚴重
國有資產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資產,另一種是經營性國有資產。而流失的主要是經營性國有資產,流失的原因一般是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由于管理者、經營者的策略問題造成了管理失誤,或者違反了國有資產的管理條例,人為造成國有資產處于險境中,最終導致國有資產浪費流失。筆者對于國有資產流失問題進行了調查,發現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有資產流失的數量每年呈上升的趨勢,經過推算,每年由于管理不善導致的國有資產流失數額能夠達到五百多億人民幣,平均到每一天都在一億以上。為何會有如此多的國有資產流失,這里面不乏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兩種。外部原因就是我國的國企管理體制以及在國有資產管理方面的政策問題,內部原因指的是國企管理者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疏漏,導致國有資產人為流失。無論是內部問題還是外部問題,都是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原因,資產的流走對企業而言是巨大的損失,嚴重困擾著企業的發展和改革。
3.預算管理制度缺失
作為國有企業,無論是國有資產還是企業自身資產,在使用之前都應該做好預算,這樣支出和收入才會形成比例,不斷增強企業的實力。但是目前在國有資產的管理過程中卻存在國有資產運用預算不完善的情況,這就導致國有資產的使用過程中沒有足夠的依據進行管理和控制,從而導致資產的流失。具體體現在下面這幾個方面,首先就是賬目和實際出現不符合的情況,這樣就給財產的清算工作帶來很大的考驗,由于無法實現有效的統一,缺乏對于存量資產信息的全面掌握,也就無法進行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導致預算失去了應有的效果,這就讓國有資產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削弱,給企業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
二、加強國有資產精細化管理的措施
通過對于目前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加強國有資產精細化管理方面主要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保障政府的雙重職能得到分離,將更多的權利交給企業的管理者、其次要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利的分離,保障分權機制進入企業。為了保障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控制,第一,政府機構要進行配套改革,為國有資產管理提供足夠的外部環境;第二,企業內部要采取措施加強對于國有資產的管理的保護,出臺足夠的資產保障體系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尤其是要針對國有資產浪費的情況出臺專門的資產管理制度,并且在資產使用時進行合理的預算編制,有了預算作為后盾,財產使用過程中能夠避免很多的風險,提升資產的利用效率。下面就提出一些加強國有資產精細化管理的措施:
1.發揮國資委的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已經讓國資委員會成為了企業資產的出資人,但是依舊存在較多的問題。國資委是國有資產管理的最高領導部門,因此在國資委改革中應該從現在開始使用委員制,從而正確定位自身的職能。并且國資委根據情況授予國企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由于國有資產數量巨大,國資委不可能對國有資產直接進行管理,國資委擔任的角色是本地區內所有國有資產的所有者,為了不斷地讓國有資產增值保值,需要將國有資產交給國企進行運營。這樣在國資委的統一領導下,國企在使用國有資產的過程中機會有所謹慎,有利于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逐步形成“誰投資,誰擁有產權”的局勢。
2.加強國有資產預算管理,完善各種規章制度
我國對于國有資產管理有著明確的法律規定,各企業都要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法律文件,建立起符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通過建立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企業在使用國有資產的過程中就會有法可依,對于減少資產流失,提升資產利用率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通過完善規章制度,能夠減少辦公資源分配不均勻,資產閑置浪費的事件發生,在保障資產安全的同時提升資產的利用率,使之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加強預算管理是減少資產浪費流失的最有效手段,預算管理要以資產管理為依據,資產和預算互為前提和基礎。通過合理、科學的預算編制,能夠在事前對于資產的分配做到均勻匹配,減少不公正事件的發生。在預算之前,企業要對本企業的所有國有資產總量進行詳細的清算,在建立科學的資產配置標準體系的基礎上,核定單位的資產配置預算,讓資產管理和預算有機結合起來。
3.建立健全經濟責任體系
上文中也提到,目前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資金流失,為了加強精細化管理減少資金的流失,可以在國企內部建立經濟責任制度。因為對于一個國有企業而言,管理者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管理者能力足夠強,將能夠帶動整個企業朝著預想的防線發展。剛才我們也提到了政企分離以及責任委托理論,這就將國有資產的所有權附加在了企業管理者的身上,但是這樣一來就存在一個問題,即在將國有資產給企業進行經營的過程中如何才能夠保障管理者能夠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如何才能保障企業管理者將國有資產作為自己的私人資產去管理,并且國有資產數額巨大,一旦出現財務舞弊的事件,必定會給國有資產造成很大程度的損失,而提出經濟責任制是解決這一問題、實現國有資產精細化管理的有力措施。
(1)國企內部要建立健全經濟責任體系,在國家有關政策的基礎上對企業管理者的權利,義務,以及在資產管理過程中應該發揮的作用逐一說明,這樣讓企業管理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有據可依。
(2)完善績效考核制度,為了對企業管理者在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進行綜合的評判,企業內部要建立績效評價制度。可以以一個季度為考核周期,通過對國有資產前后的價值進行價值考查,從而判定企業管理者在一個工作周期國有資產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否合格。對于那些使國有資產增值的管理者,地方國資委可以根據情況進行適度的表彰,從而提升其工作熱情;對于那些不僅沒有增值反而貶值的情況,國資委要結合本地以及企業的實際情況考慮對管理者做出什么樣的處罰;而對于那些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情況,應該通報公安部門介入進行調查,看是否存在違法犯罪的情況,以便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4.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企業進行改革,首先要有政策理論的指引,其次企業內部各管理人員以及員工要團結一致上下配合,最后一點就是需要有穩固的外部環境,作為國企,員工數量巨大,需要為在崗職工提供足夠的保障。因此為了保障企業運作順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面對沉重的員工負擔,應該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自我商業保險相結合的社會保障體系 ,養老費用嚴格遵守:國家,企業,個人的付費原則,保障三方面共同負擔,避免由企業單一負擔。其次,為了解決企業下崗員工的再就業問題,要將失業救濟和再就業工程結合起來,利用社會的力量開展再就業培訓,提升下崗員工的再就業能力。有了這些措施,企業面對的外部壓力會減少很多,也能夠抽出更多的精力參與到國有資產管理中來,不斷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
參考文獻:
[1]倪建發.實現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策略思考[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3).
[2]丁曉偉.對企業固定資產核算管理相關問題的思考[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5(10).
[3]張之代.黃山市加強國有資產管理[N].安徽經濟報,2005-11-24.
作者簡介:譚立紅,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O二隊,從事經濟,財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