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靜
信用證是國際貿易上最常用的結算方式,它對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信用證由于以銀行信用作擔保安全性較高,因此是目前國際上使用最普遍的國際結算方式。但是信用證結算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有些人就趁機鉆了空子,進行信用證欺詐活動,嚴重的妨礙了國際貿易的正常進行。因此對信用證進行深入的研究、了解信用證欺詐的表現方式并提出了一些關于出口商的防范措施。
一、信用證的含義及其特點
信用證作為一份書面文件,代表著銀行作出的有條件的付款承諾。下面就從信用證具有的三個特點了解一下信用證。
1.信用證是一種銀行信用。在任何情況下,銀行一旦開出信用證,就表明銀行成為第一性付款人,開證行承擔的是一種獨立的付款責任。
2.信用證是一種自足文件。信用證與可能作為其依據的銷售合同或其他合同是相互獨立的。即使信用證中提及該合同,銀行亦與該合同完全無關,且不受其約束。
3.信用證是一種純粹的單據業務。在信用證業務中,銀行處理的是單據,而不是單據所涉及的貨物、服務或其他行為。
二、信用證欺詐產生的原因
1.信用證自身的缺陷使得犯罪分子有機可乘。在信用證業務中,銀行處理的是單據,而不是單據所涉及的貨物服務或者其他行為。在信用證結算方式下,實行的是:“單據嚴格符合的原則”,即要求“單證一致”,“單單一致”這就意味著即使開證申請人發現單據是偽造的,即被欺詐但只要單據表面上與信用證相符,開證申請人就必須要向開證行付款。因為其被欺詐與信用證及開證行沒有任何關系,后者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果出現此類情況,開證申請人只能以進口商身份憑貿易合同與出口商交涉,或申請仲裁,甚至是提起訴訟。
2.低成本,高收益。在信用證結算方式中,單據文件特別容易偽造。在當今技術發達的時代,制作單證文件與信用證嚴格一致更加便利。在國際貿易中,單據也沒有固定的格式,增加了審單員審核單據的難度。制作出來的單據和信用證更加形象甚至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并且所花費的時間金錢都比較少,由此帶來的豐厚利潤使得不少人鋌而走險。
3.信用證欺詐問題立法保護環節薄弱。到目前為止國際立法部門還沒有公布關于信用證欺詐行為的有效條款。雖然國際貿易慣例有這方面的內容,但是條理不夠清晰,打擊程度不夠嚴厲,對行騙者的約束程度有限,仍然有不少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4.外貿工作人員基礎知識不夠扎實。信用證結算方式涉及眾多環節,業務人員對信用證業務的基礎知識,國際慣例的掌握必須透徹。從事國際貿易工作人員警覺性不強,貿易經驗不夠豐富,對信用證業務沒有做到深入的研究分析,這些都會導致貿易公司上當受騙,從而造成巨大的損失。另外,對對方過于信任防范意識不夠,沒有對對方的資信狀況進行深入調查都會給對方帶來可乘之機。
三、信用證欺詐的表現形式
1.開證申請人欺詐。這種情況比較多見的是偽造信用證欺詐,通過開立假的信用證誘使受益人上當受騙謀取不合法利益。開證申請人通過根本不存在的銀行開立信用證或者冒用其他銀行名義開立假信用證。另外,利用一些“軟條款”欺詐。軟條款的一些附加條件對出口商極其不利,如:貨物的檢驗證書必須由進口商指定的檢驗檢疫機構開立、貨物只能通過進口商指定的船公司裝運或者貨物必須經過進口商驗貨后才能付款。經驗不足的外貿人員對這些軟條款的防范意識不強,進口商常常利用軟條款為難出口商使得出口商無法正常收到貨款。
2.受益人欺詐。受益人通過偽造一些假的單據迷惑開證行和開證申請人,以期得到貨款,這種欺詐最常見也最容易成功的一類欺詐。出口商通過偽造一些假的單據例如商業發票、保險單、提單,不履行自己的交貨義務,當議付行審核單據沒有發現不符點之后就要墊付貨款給出口商,進口商必準備貨款贖出單據后提貨卻發現貨物不存在,再去追索的時候出口商早已逃之夭夭;其次,出口商在單據中做虛假描述。商業發票是由進口商制作的,對他們來說做出一些虛假描述是非常簡單的。
3.開證申請人與受益人聯合欺詐。開證申請人與受益人相互勾結,以根本不存在的交易為幌子,榨取銀行的款項。某些犯罪集團在貿易中既扮演申請人角色,又扮演受益人角色。他們收集有關目標銀行的各種資料包括信用證的格式、銀行的印鑒,然后把這些偽造的信用證以正常的方式送往一家通知行,然后走正常程序讓通知行把信用證通知給受益人,而受益人往往是犯罪集團的一部分,受益人已經以虛假的名義注冊了公司而且開立了銀行賬戶,然后受益人得到款項后與犯罪團伙攜款逃竄,在受益人與申請人相互勾結的情況下,銀行很容易上當受騙。
四、信用證欺詐的特點
1.復雜性。信用證業務涉及范圍比較廣包括來自不同國家的當事人,而且各國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中間流程比較繁瑣。例如出口一批貨物會需要許多單證包括信用證、運輸單、保險單、發票以及租船訂艙等行為的發生。對一般的進出口商來說,全面清楚這些情況并作出準確的判斷及防范是有難度的,另外在這些程序中也會存在一些漏洞。
2.國際性。國際貿易是不同國家開展的一般都要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由此產生的問題也會涉及到諸多國家。而且當事人往往在不同的國家,適用的國際慣例也不同。產生的信用證欺詐案件相比之下比較復雜,受害方跨國界保護自己的正當利益會受到各方面的限制。當受害人發現自己上當受騙的時候,行騙者往往已攜款物逃之夭夭,追索所付出的代價也很大,接近甚至超出詐騙所造成的損失,即便追索,所追回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五、出口商風險的防范措施
1. 選擇恰當的結算方式。信用證結算方式本身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陷,出口商可以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靈活結算不必一成不變。在選擇了信用證結算方式時,出口商可要求進口商提供銀行保函,當進口商未能履行其所承諾的義務時,銀行做出了擔保進口商正常履行合同義務的書面保證就得向進口商賠償一定的經濟損失,可以大大降低信用證結算的風險;也可以選擇非信用證方式例如電匯,付款交單,承兌交單等等,多種的結算方式也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的順利發展。但是不同的貿易結算方式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出口商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變通選擇合適的結算方式,努力保證安全經營。
2.嚴格審單。針對信用證審單人員缺乏、審單經驗缺乏的實際,要加強對信用證詐騙的識別與防范教育,不斷豐富他們的業務知識,提高對信用證單據的識別與防范能力;認真嚴格全面的審核單據,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的提出修改意見并要求修改。除此之外,還要認真審核貿易背景,防止貿易背景不真實,被進、出口商或二者聯合起來詐騙。還可以使用電子提單,它是一種無紙憑證,有著特定的密碼,因而大大提高的交易的安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信用證欺詐。
3.重視貿易伙伴的資信情況。有學者指出,“欺詐的防止唯有一途,那就是拒絕與“無賴”作交易。據調查發現,信用證欺詐案件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交易伙伴的資信情況沒有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而造成的。資信狀況一般由履約能力和能誠實守信的履約組成,國際貿易的正常進行,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買賣雙方是否講信用講商業道德。出口商可以通過一些資信評估機構調查客戶的資信情況,必要時可建立客戶信息檔案,審慎做出選擇,同講信用的客戶建立貿易關系。
4.不斷提高業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及時刻擁有防范意識。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不斷變化的市場要求外貿人員的整體素質越來越高。很多失敗案例啟示我們業務人員對信用證的了解程度不夠深。從事國際貿易的人員應當具備相當程度的經貿、法律、航海知識及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避免上當受騙。因此,出口商應當不遺余力的抓業務人員素質培訓,增強其風險防范意識,不斷完善內部信用和風險管理制度,這是防范信用證欺詐的重要措施。
信用證在國際貿易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我們不能因為它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就去否認它。相反的,信用證各方當事人應當擺好姿態,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建立完善反信用證欺詐的防火墻,促進信用證業務的正常進行。各個國家地區應該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通力合作,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作者單位:洛陽師范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