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娜 王寧
【摘要】本文對英語和漢語在構詞方面進行比較研究。首先從宏觀之處入手,進行總體的比較,分析它們的相似之處。再從微觀,分別從詞根,詞綴兩個角度進行比較研究。在詞根方面,以書面形式,詞根類型,詞的起源以及詞根的用法為切入點對比兩種語言的詞根。詞綴方面從詞綴的組合形式這一方面進行了比較研究。
【關鍵詞】詞根;詞綴;宏觀;微觀
一、引言
從系譜上看,漢語屬于漢藏語系(Sino-Tibetan Family),英語屬于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Family)。英語和漢語屬于完全不同的兩種語系,有著各自不同的音系規律,構詞方法,句型結構,語意表達等。在語言中,詞匯是最活躍,最具彈性的成分,也是文化載荷量最大的成分。對兩種分數不同語系的不同語言進行構詞結構的分析研究,可以發現他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不但可以揭示人類語言的內部規律,更有依據地探索言語的奧秘,還可以為語言的詞匯教學以及兩種語言的習得方法提供合理的依據。漢語和英語這兩種語言,它們的構詞方法和手段,形式和規則有所不同。總的來說,英語屬于形態語言,其構詞方法主要以派生法為主。而漢語不是形態語言,它以方塊字定型的語素極大多數都是自由語素,組合成詞比較方便,在漢語里并沒有黏著性的構詞語素。可是如今,在印歐語系的影響下,類似派生式的構詞現象在漢語中逐漸普遍起來,許多漢語詞匯出現了包括前綴,中綴,后綴的構詞形式。
二、英語和漢語互有相似之處
1、英語是形態語言,由詞根和詞綴構成。漢語雖不是形態語言,但是同樣擁有“詞根加詞綴”或“根詞加詞綴”這樣的構詞形式。
英語詞:(1)unhappy disallow insecure deice
(2)tinker sailor sailing handful
例(1)中的happy,allow,secure,ice,tail,work,cycle是詞根,un-,dis-,in-,de-,re-,over-,tri- 是“前綴”;例(2)中的tink,sail,hand,use,mode,day,wide是詞根,-er,-or,-ing,-ful,-less,-ish,-ish,-ly,-en是后綴。
漢語詞:(1)老虎 老鼠 阿姨 阿哥 老百姓
(2)桌子 胖子 木頭 石頭 工業化 企業家 公務員
例(1)中的“虎”,“鼠”,“姨”,“哥”,“百姓”是詞根,“老”,“阿”是前綴;例(2)中的“桌”,“胖”,“木”,“石”,“工業”,“企業”,“公務”是詞根,“子”,“頭”,“化”,“家”,“貝”是后綴。
2、漢語是字形變化的語言,相同筆畫的不同組合構成了不同的漢字,組成了不同的意思。另一個角度上說,漢語是以表意為主的,而英語是以字母記錄讀音的語言,是以表音為主的。語音發生變化用表音的字母表示出來,產生不同的文字形式。但是在傳統的對英語的解釋中,我們經常說詞匯變化或者與語法語義變化并不說文字變化。其實,英語在構詞方面,也可以說是一種字形變化的語言。這一點和漢語是很相似的。在英語中,有一些詞在轉變為另一詞類時元音或輔音發生了變化。而這些詞在讀音發生變化的同時,其詞的本身的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如:(1))。在(2)(3)中,可以看出,派生構詞法和曲折變化構詞法的詞在轉化成另一個詞時也發生著形態的變化。
(1)轉化構詞法
名詞:bath /ba:θ/ blood /blΛd/ food /fu:d/ proof /pru:f/
動詞:bathe /beiδ/ bleed /bli:d/ feed /fi:d/ prove /pru:v/
(2)派生構詞法
-or creator sailor un- unlock untruth
-ess mistress actress dis- dislodge dishonesty
(3)曲折變化構詞法
Good——better do——does man——men
work——works manservant——manservants
三、英語和漢語構詞方面的不同之處
1、詞根在英語漢語構詞中的比較
從書面形式上看,英語文字的詞是連寫的,其詞根與詞綴也是連寫的。而漢語的書面形式是字字相連,詞詞相肩的。詞,包括詞根詞綴或者副詞與前后詞綴的結合。由于漢語沒有區分形態上的標志,不能從字形或詞的前后位置看出哪個是字是詞根,那個字是詞綴。要從副詞中各字所含的意義看,是實義的斷為“詞根”,是虛義的斷為“詞綴”。也就是說,往往漢語中的一個字既可以作詞根也可以做詞綴,這在詞根詞綴區分鮮明的英語中,是不會出現的。例如:“阿姨”中的“姨”是實義,應該斷為詞根,“阿”是虛義,應該是詞綴。“企業家”中的“企業”應該是詞根,它具有實在的意義,而這里的“家”是虛義,它只能表示專門從事企業經營活動的人。又如:“老虎”一詞中的“虎”是實義,應該斷為詞根,“老”是虛義,它不是指年歲老的老虎,是詞綴。由于漢語的這一特征,對印歐語系的漢語學習者來說,辨別漢語的詞綴詞根便略微難了一些。而英語文字中詞根和詞綴結合成詞,從詞中辨別詞根詞綴以及不同詞性等,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地從中找到規律。
從詞根類型上看,英語的詞根分為“自由詞根”和“黏著詞根”兩類。自由詞根可以單獨使用,黏著詞根必須同詞綴共同構建成單詞。而漢語的詞根只有一類,即“自由詞根”,因此,漢語里的詞根都可以單獨使用。
從詞根起源來看,漢字文化具有幾千年不中斷的歷史,所以其詞根多為土生土長的詞語。在給新的科學概念定名時,或者翻譯外語的術語時,我們往往能創造出一些足以令人無師自通的新名詞。比如說,英語space shuttle是美國人發明的,我們把它譯成“航天飛機”,臺灣同胞稱它為直譯的“太空梭”,只要稍加解釋就能為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所接受。而在英語中,出自本族語的詞根非常有限,其詞根主要來自拉丁語,法語和希臘語的單詞。例如,“宇航員”在漢語中是由詞根縮略而成。它的英文術語不是space traveler,而是astronaut, cosmonaut,其中-naut是希臘語“航,航海”的意思,astro-和cosmo-是“星,宇宙”。構詞所用到的往往不是來自英語本土的根詞,而是古希臘的詞根。
從用法上看,英語的詞根既可以是單音節的也可以是多音節的,并且直接同詞綴以連接式的方式組合成新的生詞。例如:insecure是又詞綴 in- 和詞根 –secure組合而成的。英語的詞根與詞綴的組合方式僅此一種。而漢語則不同。漢語的詞根多數是單音節的,也就是一個單字。而且漢語使用詞根構詞的方法有很多種。漢語的詞根可以同其他的字相組合構成復詞。
例如:山——山峰、廬山、山地車、山東快書
同時,漢語的詞根也可以作為漢字的“基本部件”使用。也就是說,作為形旁或者聲旁(偏旁部首)來使用,同其他的部件共同組成漢字。
例如:山——崛、岱、辿、汕、嵼
2、詞綴在英語漢語構詞中的比較
在構詞上,詞綴起著很大的作用。英語里的詞綴分為前綴和后綴兩種,而漢語則分為前綴,中綴和后綴三種。前綴是指加在詞根前面的成分,后綴是指加在詞根后面的成分,中綴是指加在詞根中間的成分。同一詞根因其詞綴的不同而相互區別。以詞根加詞綴這種方式構詞的形式是多樣的,而在英語和漢語中有些方式是相近的,而在相近中又有著不同。兩種語言的構詞中有著以下的幾種形式:
a. 前綴+詞根:pre-(前):prewar(戰前的) post-(后):postwar(戰后的)
所- :所長 看- :看漲
b. 詞根+后綴: -er:speaker -ful:beautiful
-巴巴:干巴巴 -兒:這兒
c. 前綴+詞根+后綴:a-(無)+the(神)+ism(表行為):atheism 無神論
(無-)+神+(-論):無神論
d. 詞根+后綴+后綴:hope(希望)+less(無)+ -ly(地):hopelessly 無希望地
歌+(-手)+(-們):歌手們
e. 前綴+前綴+詞根:re-(再)+ex-(出)+port(運):reexport 再輸出
f. 前綴+詞根+后綴+(后綴):un-(不)+doubt(懷疑)+ -ed(的)+ -ly(地):
undoubtedly 毫不懷疑地
g. 詞根+詞根+后綴:micro(微)+scop(鏡)+ -ist(表示人):microscopist(顯微鏡學家)
h. 前綴+前綴+詞根+后綴:im-(無)+pro-(預先)+vid(見)+ent:無預見地
i. 前綴+詞根+詞根:tri-(三)+gon(o)角+metry(測量學):trigonometry 三角學
(亞-)+熱+帶:亞熱帶
j. 詞根+詞根+詞根+后綴:oto(耳)+rhino(鼻)+laryngo(喉)+-logy:otorhinolaryngology耳鼻喉科學
博+物+館+(-學):博物館學
k. 前綴+前綴+詞根+后綴+后綴:un-(無)+pre-(先,前)+ced(行,走)+-ent(表事物)+-ed:
unprecedented 無先例的,空前的
l. 詞根+中綴+詞根:-里-:糊里糊涂,小里小氣,啰里啰唆
由此可以看出,英語和漢語的前后綴都有,而“前綴(N≥1)+詞根+后綴(N≥1)的格式在漢語里卻不多見。“詞根+中綴+詞根”這樣的格式在英語里也是很少見的。
四、結語
同漢語相比較,英語是一門具有鮮明形態變化的語言。就詞綴而言,英語的詞綴非常豐富,運用范圍也非常廣泛。同英語相比,漢語是一門文字表意字型語言,有詞根詞綴來分清詞性也無非是一項難點。因此,對此方面的比較研究對英漢語言教學都有著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蔡勇飛, 王之光. 漢英文字比較研究[M].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5.
[2] 付海波. 漢英詞綴的形式位置和語義功能比較[J].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06(11).
[3] 林瑞蘭. 英漢形態構詞對比研究[J]. 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院學報, 2004(6).
[4] 張吉生. 英漢詞綴對比分析[J]. 外語教學, 2001(3).
[5] 張 靜. 新編現代漢語[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