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令娟
【摘要】 目的 探討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晚期引產的最有效方法。方法 54例中晚期瘢痕子宮引產孕婦,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7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依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治療;觀察組患者行依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治療輔以口服米非司酮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經治療后, 對照組中10例出現胎盤殘留, 6例軟產道裂傷, 引產后出血量為(111.00±39.00)ml, 引產成功22例, 占81.48%;觀察組中僅1例胎盤殘留, 無一例軟產道裂傷, 引產后出血量為(62.00±25.00)ml, 引產成功27例, 占100.00%。兩組患者胎盤殘留率、軟產道裂傷率、引產后出血量和引產成功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晚期引產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治療輔以口服米非司酮治療具有著良好的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瘢痕子宮;中晚期引產;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米非司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38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 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出于諸多原因, 剖宮產成為了越來越多產婦的選擇。而隨之而來的風險便是術后并發癥隱患, 一旦出現并發癥, 則將增加子宮破裂幾率, 進而危及產婦生命。瘢痕子宮便是剖宮產的一個遠期并發癥, 有效預后需要及時終止妊娠[1]。而傳統的治療方式以小剖宮為主, 但高風險與重創傷會為產婦帶來巨大的痛苦, 因此行常規依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治療被廣泛采用。后來有研究表明聯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療具有更好的療效。本研究擬對此做進一步證實, 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中晚期瘢痕子宮引產孕婦, 患者年齡21~26歲, 平均年齡(22.1±3.6)歲, 孕周14~32周, 平均孕周(24.5±2.7)周。所有產婦均行超聲診斷確診, 排除具有其他病史者, 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2000 mIU/L[2]。患者體征穩定, 具有剖宮產史, 間隔3~10年, 并詢問患者的月經情況, 其中發病伴有陰道流血患者42例、肛門墜脹患者18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7例。兩組患者年齡、孕周、月經情況與發病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依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治療, 在治療前令患者將膀胱排空, 進行消毒之后對患者注射依沙吖啶, 劑量為100 mg。觀察組患者進行依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治療輔以口服米非司酮進行治療。在引產前1 d為患者服用米非司酮75 mg, 分2次服用, 并在第2天進行依沙吖啶注射, 劑量為100 mg, 同時為患者服用輔助藥物米非司酮75 mg, 并確保患者空腹>2 h。本次兩組實驗對象應處于相同條件下, 盡量減少活動時間, 并保證臥床休息時間和排泄正常, 禁欲至引產結束后, 并細心照料護理, 時刻觀察患者各項指標。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治療后, 對照組中10例出現胎盤殘留, 6例軟產道裂傷, 引產后出血量為(111.00±39.00)ml, 引產成功22例, 占81.48%;觀察組中僅1例胎盤殘留, 無一例軟產道裂傷, 引產后出血量為(62.00±25.00)ml, 引產成功27例, 占100.00%。兩組患者胎盤殘留率、軟產道裂傷率、引產后出血量和引產成功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中晚期引產對患者有一定的危險性, 因此選擇良好的引產方法, 對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擁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志在尋找對患者有利的研究方法, 從而保證引產治療的有序進行。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 研究人員發現, 所有患者在治療時均會不同程度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 其中包括惡心、嘔吐等癥狀, 這與很多相關研究結果極為相似, 對此本院給予了常規治療, 患者不良反應均有所緩解[3]。
在患者進行剖宮產之后, 將對瘢痕子宮宮頸的成熟度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 加之組織纖維彈性大不如前, 也就為組織的斷裂提供了方便的條件。而依沙吖啶對此具有著積極的治療效果, 胎盤在藥物的作用下, 能夠有效分解壞死的細胞, 進而使妊娠產物有效分離。然而關于依沙吖啶對產婦造成的負面影響已有很多研究結果, 最大的負作用就是導致縮宮過于強烈, 嚴重者將直接導致宮壁脆弱, 帶來安全隱患[4]。而口服米非司酮能夠促進患者孕酮受體的結合, 有效促進膠原纖維的降解, 殺死宮頸內絨毛組織, 促進患者子宮的自我修復, 能夠對中晚期引產療效顯著。因此目前在臨床醫學上, 多采用口服米非司酮來輔助依沙吖啶共同協助患者進行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晚期引產。當然, 除治療本身外, 為保證手術后患者的不良反應率可以降到最低, 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相關指標進行嚴密的監測, 同時要在手術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備不時之需。一旦發現患者的具有子宮破裂的先兆, 則將第一時間與患者家屬溝通做好手術準備。由此可見, 觀察患者病情并采用藥物輔助治療, 對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晚期引產方法有效性與安全性提升, 有著非常有效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 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晚期引產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治療輔以口服米非司酮治療具有著良好的效果, 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淑珍.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晚期引產方法的探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9):127-128.
[2] 李騏含, 喬寵, 楊小梅, 等.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妊娠中晚期引產方式探討.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4(6):462-465.
[3] 雷玲玲, 劉曉巍.瘢痕子宮妊娠中晚期引產方法的研究進展.中國現代醫生, 2013, 51(33):15-17.
[4] 丁洪平.探討瘢痕子宮在孕中晚期引產的適宜方法.工企醫刊, 2013(6):472-473.
[收稿日期:201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