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壽田
【關鍵詞】 教師;專業成長;集體備課;技
能競賽;科研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4—0020—01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的這首詩道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才能讓自己不斷發展,以適應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學校要發展,學生要發展,教師必須首先要發展。因此,我校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唱響教師第一的主旋律,把教師專業成長放到了優先發展的位置。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實施“集體備課+磨課”為模式的研究課,規范青年教師教學行為
“集體備課+磨課”為模式的研究課是我校語文教研組2011年通過省級驗收的題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三位一體”的校本教研運行機制和模式的實踐研究》的省級“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成果。該成果是對我校公開課進一步改革,把一個人獨立完成的任務變為年級組內同伴互助共同完成。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集體備課+磨課”的研究課為模式,其流程為“年級組共同備課說課議課——課堂教學同組聽課——反思改進——再度教學全校聽課——全校評課——反思手記”,在整個流程中,自我反思是基礎,同伴互助是核心,專業引領為保證。
試講方案由年級組成員根據教材共同研究制訂,集思廣益進行教學設計,確定教學目標,使參與者都有收獲。尤其是參加工作時間不長,獨立備課有困難的青年教師,使他們在把握教材、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環節、分析學生接受狀況等方面,都是一次直觀學習,有利于他們獨立備課能力的提高。在年級組內進行試講,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讓教師有了課堂的再加工意識,使他們逐漸養成進行課堂教學反思的良好習慣。青年教師通過聽課,虛心取經,勤勉思考,也會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同時執教者自我反思,反思成功、反思不足、反思學生等,通過自我反思,教師積累了教學經驗,加快了成長的步伐。
二、技能競賽助推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
在“同伴互助,共同參與,共同反思,共同提高”的研究課的基礎上,教師技能競賽猶如一個助推器,能最直接最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同時也為青年教師加強基本功訓練,提高專業素質,展示才華提供了重要平臺。我校每學年都要組織普通話、說課等教師技能大賽和年級組優質教研課的評選活動,并將其常態化、制度化。每次的競賽活動,學校都高度重視,高標準、嚴要求,重獎勵。說課競賽按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五大塊進行,全程開放,鼓勵教師們去觀摩學習。在比賽結束后,各學科優勝者集中進行一次公開展示,讓大家再進行對比學習。最后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10名,學校按不同等次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并將這些優勝者推薦到校外參加各類競賽。
通過說課和優秀課的評選,青年教師很容易發現自己知識的結構缺失,問題設計不科學,教學安排的層次性不強,運用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不夠,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不到位等諸方面問題。有了這些清醒的認識,他們就會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從而更加主動地更新知識結構,主動交流專業技能,主動提高教學水平,為今后更好地投入教學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課題帶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是教師從教育新手、教育能手向科研型教師轉化的根本途徑,是溝通教育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梁。我校以小課題為主,爭取大課題。為了打破課題研究的神秘化,我們以“問題即課題,工作即研究,教師即專家,效果即成果”的理念,以發現問題——學習研究——商討對策——課堂實踐——反思重建”的模式展開課題研究工作。我們將教師們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提交給教研組長,經大家認真篩選后,將最具代表性、共性的問題定為年級組內的小課題,然后年級組教師針對這一課題分別查找相關資料,學習相關理論,利用教研時間將所學內容進行相互交流。
針對研究議題上的問題,上研究課,著重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查找不足,修正方案,反復嘗試,最終解決問題。經過多次學習、研討、實踐、反思、互助,以議題為突破口,更好地實現了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轉變。
在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培養工作中,我們一路思考,一路實踐,一路收獲,催生了青年教師的實踐智慧,提高了他們課改的執行能力,也進一步打造了學校的軟實力,鑄就了硬品牌,發展了學校的內涵,提升了教育品質,促進了學校獨特的辦學風格的形成和育人效益的提高。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