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洲 任利成
摘 要:城市的創新能力目前已經成為決定城市經濟增長的主要決定因素,而居民的創新意識和城市的創新環境對城市創新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文章以山西省常住居民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對山西省11個地市的居民創新意識與創新環境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發現山西省居民的創新意識較好,但是在創新活動準備水平則略有不足,城市創新環境總體較好,但在城市知名度和企業發展水平方面居民認可度較低,而且山西省各地市創新環境存在一定差異。
關鍵詞:創新意識 創新環境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2-061-03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勞動資源和區位要素的依賴顯著降低,傳統驅動要素在現代生產要素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顯下降,而創新能力正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決定因素。目前,創新驅動發展已經引起全國上下廣泛關注。2011年頒布實施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堅持自主創新,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科技部還批準深圳、北京、天津等42個城市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2014年9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明確提出要加快改革創新,營造激勵創新的良好環境,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態勢。對于當前的山西省,正處在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要想突破人口、資源、環境的制約,解決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失衡、發展方式粗放等問題,就必須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總體而言,城市創新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硬件”條件,例如經濟的發展情況,科研機構的數量,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資金的投入程度等;二是“軟件”條件,即城市居民的創新創業意識,二者缺一不可。城市的創新環境和居民的創新意識對城市創新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基于這個背景,本文著眼于山西居民的創新創業意識的研究,希望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對提高山西的創新創業意識,進而促進山西省創新型城市的建設,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目前國內外不少機構與學者對創新意識和創新環境進行了研究,趙小迪(2008)認為創新意識是指個體對創新的認識和態度,是個體進行創造活動的內在推動力量。在創新意識測量方面,Basaduer&Hausdorf(1996)設計了一系列量表來測量商業領域內個體的創新意識,如偏好、批判性思維、創造性個體特性等。目前對于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環境的調查和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方面,例如張華(2011)探對企業家創新意識與企業創新潛力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二是大學學生方面,李彥(2012)對社會參與程度與大學生群體的創新意識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他認為社會參與對大學生創新意識之間呈正相關關系,李苑凌(2007)對研究生群體的創新意識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等。關于普通居民創新創業意識的研究,目前還比較少見。本文以山西省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對山西省11各地市的居民創新意識與創新環境進行分析。
二、問卷設計
本文采取問卷調查方法,問卷共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普通居民創新意識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Ford(1996)認為所有的創造性觀點都源于人的想法,Edward de Bono(2011)認為創新取決于創造性的努力和創造性的態度,他認為獎勵創造性成就作為獎勵創造性的努力本身,這會導致人產生創造性的態度變化,來鼓勵他們做出更有利于創造性工作。根據對文獻的梳理和總結,確定從創新認識和創新準備兩個維度對居民創新意識進行分析。
維度一,創新認識。在對創新的認識中,對創新價值的認識方面最為重要,主要涉及到個體對“創新是否重要”的認識。本部分設計了3道選擇題,分別為:“是否應當鼓勵小學生參加創新活動”、“大學生是否應該將一部分精力用于創新活動”和“若有資金支持以及有好的點子,我會更傾向于創新創業”,每道題5個選項,被調查者需要從“非常同意”到“很不同意”直間進行選擇。
維度二,創新準備。在創新意識中,對于創新活動所做的直接或間接的準備也是檢驗個體創新意識程度高低的手段,因此本研究將創新準備作為創新意識的維度之一。根據對文獻的梳理和分析,本研究將創新準備總結歸納為“創新經驗積累”和“創新活動準備”。其中創新經驗積累涉及2個題項,分別為“您是否愿意參加創造、發明類的比賽”、“您是否會通過創新來讓生活更加便利嗎”。創新活動準備涉及3個題項,包括“您是否關注中國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您是否關注本地區創新活動情況”,被調查者從“非常適合”到“很不適合”5個選項中進行選擇。
第二部分是對創新環境進行分析。創新環境是城市創新環境要素構成的一個集合,這些環境要素能夠促進知識、信息在城市與外部環境之間的流動和傳播、加快城市技術創新速度、激發城市技術創新潛能。本文所研宄的創新環境要素由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城市知名度、城市企業發展水平,城市服務水平構成。本文運用Likert5點量表的方式,要求被調查者從“非常適合”到“很不適合”進行選擇,依次記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越贊成該題項內容。
三、問卷發放回收與樣本概況
本次居民創新意識和創新環境調查于2015年2月-2015年3月展開,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山西省11各地市發放問卷。本次調查以年齡在18歲以上山西省的常住居民(包括在山西省工作和生活一年以上的常住人口)為調查對象,在山西省11個地市共發放問卷1500份,回收1450份,其中有效問卷1290份,有效回收率為86%。
在1290份問卷中,太原市239份,陽泉市76份,晉城市93份,運城市196份,忻州市72份,呂梁市127份,晉中市87份,長治市76份,臨汾市150份,大同市130份,朔州市44份。樣本地區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其中18-30歲的被調查者占53.64%,31-40歲的被調查者占21.16%,41-50歲的被調查者占18.84%,50歲及以上的被調查者占6.36%,工作0-5年的被調查者占48.99%,工作0-10年的被調查者占66.12%,工作0-20年的被調查者占84.96%,如表2所示。
四、結果分析
問卷回收后,通過分析,結果如下:
(一)居民創新意識分析
1.創新認識。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山西省居民已經認識到創新的價值。關于是否應當鼓勵小學生參加創新活動,52.87%的被調查者表示非常同意,31.16%被調查者表示比較同意,表示不同意觀點的被調查者僅占3.88%,關對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是否應該將一部分精力用于創新活動,71.47%的被調查者持同意的觀點,表示不同意觀點的被調查者占6.12%,持中立觀點的被調查者占22.40%,若有資金支持以及有好的點子,62.33%的被調查者表示,會更傾向于自主創新創業,而表示不同意的人數僅占9.15%,如表3所示。
2.創新準備。(1)創新經驗積累。在創新經驗積累方面,山西省居民的創新經驗積累情況較好。被調查者中,89.61.%的人會通過創新來讓生活更加便利,40.39%是從不做類似的事情。關于是否愿意參加創造、發明類比賽的問題,統計結果表明54.03%的被調查者愿意參加創新類的比賽,如表4所示。(2)創新活動準備。山西省居民在創新活動準備方面略有不足。在1290份問卷中,11%的被調查者表示非常關注本地區的科普活動和各種創新活動,19.53%是比較關注,而不太關注和不關注的人數也占不小的比例,分別是28.84%和13.10%,被調查者中,4.96%的人表示非常了解“城市轉型發展”的相關話題,24.73%的人表示比較了解這一問題,而不太了解、不了解人約占32.1%,如表5所示。
(二)創新環境分析
總體來說,山西省城市創新環境總體較好,但在城市知名度和企業發展水平方面居民認可度相對較低。有28.91%的被調查者認為其當前所在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適合創新創業,表示不同意的人數占19.84%;30.93%的被調查者認為其當前所在城市的教育水平,適合創新創業,認為其當前所在城市的教育水平不適合創新創業的人數占17.36%;有27.05%的被調查者認為其當前所在城市的名氣,適合創新創業,不太同意、不同意的人數占23.49%;29.77%的被調查者認為其當前所在城市的企業發展水平適合創新創業,不太同意、不同意的人數占21.24%;僅有32.09%的被調查者認為其當前所在城市的服務水平適合創新創業,不太同意、不同意的人數占20.08%。如表6所示。
按照地域統計來看,太原市的創新環境最好,各項指標得分也較為均衡;運城、晉城、晉中、朔州、陽泉在創新環境方面較好,而大同、臨汾、長治、忻州和呂梁則得分較低。
太原市在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城市知名度、城市企業發展水平,城市服務水平五個方面均得分較高,均在3.2分以上;大同市僅僅在城市教育水平方面達到3.2分,經濟發展水平、城市知名度、城市企業發展水平,城市服務水平方面得分較低;陽泉市在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城市服務水平方面得分較高,在城市知名度和城市企業發展情況方面得分較低;長治市在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城市知名度、城市企業發展水平,城市服務水平五個方面得分都比較低,均在2.9分以下,晉城市在教育水平、城市企業發展水平,城市服務水平得分在3.2分以上,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知名度也在3.1分以上;朔州市在企業發展水平和城市服務水平方面得分較低,忻州市在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城市知名度這三個方面得分較低,在3分以下。呂梁僅僅在經濟發展水平方面得到了3分,晉中市較為均衡,各項指標均在3分以上,臨汾在城市知名度得分較低。
五、結論與啟示
本文通過對山西省11個地市的普通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對山西省居民創新意識和創新環境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從總體上看,當前山西省居民的創新意識水平整體較好。對山西省居民創新意識的兩個因素分析發現,在創新認識方面,大多數山西省居民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在創新準備方面,山西省居民的創新經驗積累情況較好,相比之下創新活動準備水平則略有不足。
其次,山西省城市創新環境總體較好,但在城市知名度和企業發展水平方面居民認可度相對較低。
第三,按照地域統計來看,山西省11個地市創新環境存在一定差異,太原市的創新環境最好,運城、晉城、晉中、朔州、陽泉在創新環境方面較好,而大同、臨汾、長治、忻州和呂梁則得分較低。
通過以上研究分析,對于政府與相關部門的政策啟示在于:
一是通過研究發現,居民對創新活動和創新政策關注不足,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宣傳力度,從而提升居民的創新意識。
二是不同地區的創新環境有一定差異,政府和相關機構需要根據特定地區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出臺政策措施,才能有效改善創新環境。
參考文獻:
[1] 趙小迪.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創新意識與創新行為關系的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08
[2] Basaduer, M& Hausdorf, P.A., Measuring divergent thinking attitudes related to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and innovation man work agement[M].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96(9)
[3] 張華,張慶林.企業家創新意識與企業創新潛力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4)
[4] 李彥,孫永清.大學生創新意識與社會參與的實證研究[J].科學經濟社會,2012(3)
[5] 李苑凌.重慶市高校碩士研究生創新意識與創新人格及其關系研究[D].重慶大學,2007
[6] Ford, C.M., A theory of individual creative action in multiple social domai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1)
[7] Edward de Bono. Serious creativity[J]. The Journal for Quality and Participation, 2011(3)
[8] 徐延輝,蘭林火.社會質量視域下城市居民創新意識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4(4)
[9] 宋春艷.基于知識創新理論的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環境構建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科學管理研究,2013(5)
[10] 王世波,王鐵男,王成等.個體差異中創新意識與自我價值對IS創新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3(1)
[11] 王緝慈.知識創新和區域創新環境[J].經濟地理,1999(1)
(作者單位:太原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山西太原 030024)
(作者簡介:劉浩洲,碩士研究生,從事技術創新管理研究;任利成,教授,博士,從事電子商務研究。)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