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麗
【摘 要】 學習方式是指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基本行為和認知取向,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為此我們倡導自由、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實施新課程最核心和最關鍵的環節。文章就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和新課程的關系做了一些分析和探究。
【關 鍵 詞】 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是經驗重新組織、重新解釋的過程。自主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是指教學條件下的高質量的學習。而合作學習是對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相對的是“個體學習”與“競爭學習”。探究學習又叫發現學習,是相對于接受學習而言的。具體說來什么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什么新課程要提倡學習方式的變革呢?
一、什么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具體地說,就是指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學習課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自主選擇;學習方案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經過反復思考、論證,進而自主確定;學習過程的具體安排:包括學習方法的選擇,資料查詢的途徑,實施地點的確定,學習進度的把握等,都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合作人員是由學生自主的結合;學習研究報告的形成也由合作伙伴共同協商決定;而在協商中同樣能一定程度的表現出合作小組的自主性。由此可見,在整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擁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夠對學習的過程進行自我設計和自我控制,而教師只是一個指導者和幫助者,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只表現在對學生研究方法的指導、研究難點的點撥、研究條件方面的支持和對研究結果的評價上。
自主學習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所有能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是自主學習。大量的觀察和研究證明,只有在如下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才會是真正有效的學習:(1)感覺到別人在關心他們;(2)對他們正在學習的內容很好奇;(3)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4)在任務完成后得到適當的反饋;(5)看到成功的機會;(6)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并感到富有挑戰性;(7)感覺到他們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就必須努力創設最大的可能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和氛圍。
二、什么是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未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以下幾個要素:
1. 承擔共同任務中的個人責任;
2. 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
3. 期望所有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
4. 對于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分工;
5. 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徑。
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效果的關鍵。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觀念,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合作學習還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分別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使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
在合作學習中由于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定位,教學過程遠遠不止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和審美的過程。研究表明,如果學校強調的是合作,而非競爭,那么這種教學就不太會發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毆,甚至違法犯罪的事件,同時也不會因為強調競爭而降低學習成績。事實證明,要提高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有效的辦法是促進他的情感和社會意識,而不是單純的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學習。合作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共同工作來實現社會技能,可以培養學生的領導意識和民主價值觀。
三、什么是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不是被動的記憶和理解教師傳播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積極地尋(下轉22頁)(上接20頁)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探究問題的結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與探究學習相對的是接受學習。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探究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傳統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和忽視發現與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的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展,反而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提倡探究學習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為什么倡導轉變學習方式
所有能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需要探究學習的方式來進行。不僅個體學習的組織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學習對一些學習內容來說也是必要的。
只是在我們過去的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在教學大綱規定了過多的知識點,使教師只能用簡單的“授——受”的方式進行教學。今天,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和多樣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自然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因此,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
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句話說,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轉變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方式,實質上是教育價值觀、人才觀和培養模式的變革,這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
【參考文獻】
[1] 吳永軍. 新課程學習方式論[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 劉明達. 21世紀,誰來教綜合課——談新課程結構的重建[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 楊九俊,吳永軍. 學習方式的變革[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