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蘭
【關鍵詞】 班主任;學困生;愛心;責任心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2—0043—01
《新課程標準》把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放在突出位置,但由于當下獨生子女和單親家庭孩子多,以及城鎮化進程加快所造成的留守兒童的增多,使得特殊學生的隊伍越來越龐大。要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除了要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興趣等特點因材施教,幫助學困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外,還要循循善誘,增強孩子們的信心,使他們更好地接受老師的教育,不再害怕學習。
一、關愛學困生是轉化學困生的前提
在實踐中,我們要以平等的眼光,用對待“雙優生”的感情去對待“雙差生”,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除了當好孩子們的知識傳授者以外,還要主動與他們交朋友,聊聊學習,談談興趣愛好,說說日常生活,使學困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拉近師生距離。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老師并沒有因為他學習有困難而區別對待,使學生消除心理戒備。這樣,學生主動跟老師談心,有利于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并且會對老師所教科目認真對待。在學困生轉化的工作中,教師要把愛灑向每一個學困生,給學困生一顆愛心,一份溫暖,孩子們就會在教師的理解和關愛中尋找自己的長處,增強信心,發揮自己的潛力。
二、實施多元評價,巧用閃光點,培養興趣點
教師個人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對學生實施多元的評價制度。通過多元評價,讓學困生經常體會到學習優良的愉悅感,從而漸漸愛上學習。首先要進行賞識性評價,即教師提出積極的期望要求,并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而且在學生達成要求之后進行適當的獎勵。其次就是給每個學生,特別是學困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堅持人人有機會上臺,讓學困生有機會“露一手”自己的絕活。通過多元評價,我們能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學校的多元評價應該要求每位教師為每位學生至少要發現一個閃光點,尤其對學困生,教師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發掘閃光點。這樣教師就可以巧用閃光點來賞識學生,想方設法讓學生的閃光點有用武之地,使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得到強化,由此培養學生的興趣點并加以引導。
三、肯定閃光點,排除自卑心理
其實,每個學生,都有積極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學困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并結合其閃光點,因材施教,引發求知欲,促其上進,排除自卑心理。教學中要批評得當,多鼓勵表揚,讓其感受到老師對他的信任和關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并不比別人差,只是某個時期某個方面存在不足,要讓他們懂得通過努力還有機會迎頭趕上。因此,老師要有目的地發揚后進生的特長和“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激發起自我教育的積極性,自覺地克服自身的缺點和錯誤,朝著好的方向轉化,逐漸使“閃光點”變成“閃光面”,使學困生趕上來甚至變成優秀生的目標就能實現。
四、逐步要求,培養“學困生”的責任心
在把愛的雨露灑向“學困生”心靈的同時,要使他們認識到,對他們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對他們的信任,從而使他們培養責任心,形成渴望進步的內驅力。只有在培養了責任心以后,“學困生”的轉化才有實現的可能。當然,對“學困生”的逐步要求要考慮到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身的條件,不能操之過急。對“學困生”的轉化目標和期望,要切合其個人的實際和特點,要嚴之有度,嚴中有別,對不同的對象應該有不同的要求。要引導他們制定個人進步計劃,分設幾個臺階,使他們“跳一跳,摸得著”,經過努力能逐步達到。在新的起點上,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五、加強協作,建立三層有效的幫扶體系
所謂的三層合作關系,即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家校合作。一是生生合作,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在課堂上依托小組合作,讓優等生輔導學困生釋疑解難,溫故知新,幫助他們排除學習中的畏難情緒。同時,教師在備課時也要注意設計幫扶學困生的環節,設計一些符合學困生實際水平的問題去讓他們回答,促使他們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從而主動交流學習體會,切磋學習方法,解答疑難問題,達到學困生轉化的目的;二是師生合作。每一名教師要與一名學困生結成對子,進一步加強溝通與合作,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從思想上轉化學困生;三是家校合作。首先建立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議,其次是建立“家校聯系本”,對重點學生每天進行家校聯系,多渠道與家長溝通,保證與家長的溝通渠道暢通。
六、運用合理的指導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們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永遠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學困生,在教法上更要講究。在進行教學時,在學困生身上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心思。在課堂上,講課速度與深度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他們的接受能力較差,反應較慢,要給他們留出一定理解的時間。在備課時也要注意給學困生準備適合他們能力的習題。在批改作業時尤其要細心,最好較多的面批和一對一地進行作業評講。課后多做輔導,設計出更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題活動。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