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俊梅
摘要:環境問題已經是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大問題。在我國,環境問題尤為突出,在過去的幾十年我國一直將經濟發展放在首位,但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保護環境政治環境成為我國面臨的重大挑戰。高中地理教學內容中涵蓋了許多環境內容,是對國民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最佳平臺。利用高中地理教學滲透環境教育既是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物理 環境教育 滲透
環境教育就是通過教育的方式普及宣傳環境保護知識,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鼓勵人們積極參與到保護環境的隊伍中,以解決目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環境教育主要有兩方面的任務,一是通過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人們了解破壞自然環境對人類自身的危害。二是通過環境教育培養出更多專業人才,為治理環境污染、整頓環境提供服務。在高中地理教育中涵蓋著許多環境內容,通過在地理教育中滲透環境教育可以更好地將環境保護的觀念傳遞下去。
一、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滲透方法
(一)教學理念的滲透
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育理念中的滲透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類活動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之后,地理教學中新增加了人文環境這節內容,在這部分內容中學生可以了解到人文環境和大自然的關系。人文環境的發展受到大自然的影響,在古代人們收到洪水的威脅后創造了水利工程。同樣,現在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會有相應的活動與之相適應,如人受到沙塵暴的侵襲后意識到了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人類的活動永遠受到大自然的影響,同樣人的活動會反影響到大自然。人類要想在大自然中永久地生存下去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處,要去適應大自然,努力保護大自然,不能企圖去改造大自然,否則會受到大自然懲罰。二是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當今社會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土地沙漠化、空氣污染、噪聲污染以及水資源污染等,在地理教學中逐漸滲透環境教育,就是讓人們明白人類活動對大自然造成的破壞有多嚴重,這些破壞最終會反作用于人類自身,通過滲透環境教育讓人們逐步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教學資料的滲透
新課改以后,在原來的高中地理的教科書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人文和環境保護這冊教科書,這本教科書就是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教學資料滲透。這本教科書主要是向學生指出現代社會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這些問題與人類活動的關系,解決這些問題應采取的措施,還有國家以及國際上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最后環境污染給人來帶來的警示以及人類的發展方向。通過以教科書的形式進行環境教育的滲透,可以使學生明白我們當前面臨的環境問題有多么嚴峻,深刻反省人類的所作所為,讓學生更加明白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來自己,引導學生按照教科書中所提供的方法去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增強人們保護環境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的滲透
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每一種教學方法中都可以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法將現環境污染的場面直接明了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明白了人類的哪些行為做成了環境的破壞,使學生清晰地看到環境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威脅,也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激起學生保護環境的積極性,自發地投身到保護環境的隊伍中;利用野外觀察法,帶領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到野外觀察那些對環境產生污染的現狀,濫排污水、向河水中傾倒垃圾、冒著黑煙的煙囪等,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學生才能在地理課堂上真正地接受環境教育,從而改變學生的意識和行為,將環境教育的滲透落到實處。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環境教育滲透的影響
高中地理的教學內容可以在環境教育的滲透過程中得到豐富。新課改以后,高中物理教學的內容新增加了環境問題這一重要內容,環境問題是關系到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地理教學中新增的內容對現代環境問題的產生和解決途徑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將環境教育的內容滲透到高中地理中不僅可以起到宣傳保護環境的作用,學生還能通過地理的學習將保護環境的方法付諸實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環境問題,為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環境教育本身就是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通過高中地理教育滲透環境教育是新課程標準的最新要求。環境教育的目標是解決環境問題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向人們傳授保護環境所需的技能,規范人們的行為,做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環境教育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去實現,而利用高中地理教學滲透拓寬了環境教育的傳授途徑。
學生利用高中地理的學習方式可以將環境教育的的學習途徑從三個方面增加。一是通過將環境教育的內容分割成許多小部分,然后將這些小部分進行歸納分類,根據各部分特點將其融入不同的學科之中,使學生在學習各科時對環境教育的內容都能得到相應的知識點,同時對于一個環境問題可以調用各個學科的內容進行解決。二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環境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讓學生清醒的意識到保護環境的意義和緊迫性,舍主要是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三是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在環境教育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成系統地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總結和分類,根據它們的特點,對其中重要的難解決的問題進行著重研究。
環境的內容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教學中逐漸滲透環境教育的內容,教育學生保護環境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同時環境污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嚴重,從各個方面也逐漸滲透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滲透是全方位地滲透,包括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理念的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高中的學生在地理學習之中滲透環境教育對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解決的地理能源、重要施工項目、可持續發展項目等方面的問題時都有深遠的影響,這很有利于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治理工作的展開。
參考文獻:
[1]李青.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 [D].遼寧師范大學,2008.
[2]劉娜娜.高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滲透與整合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1.
[3]王曉娟.研究性學習與高中地理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05.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