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軍
摘要:在社會發展節奏日趨加快的今天,全面的提升各階段的教學質量是我國教育工作者主要的研究方向。隨著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不足也逐漸地顯現出來,在教學體制不斷革新的現狀下需要有計劃性地進行改進,以便于為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下本文通過對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不足進行簡要的分析,并圍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對策進行初步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設計 問題 對策
一般來講,小學數學課程都是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展開的,雖然當前的各種先進教學理念及教學技術都得到了運用,但是目前的實際教學并未發生較大的轉變,缺乏趣味性的數學教學設計下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各地區的教學工作者重視課前的教學設計,從而確保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自我定位不清晰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并未將學生視為教學工作的主體,“一言堂”等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教師依然沿用自身的教學經驗來進行數學課堂的教學設計,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致使小學數學課堂設計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及狹隘性,不利于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二)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受教師自身教學經驗的影響,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并未過多地進行教學方式的革新及先進教學理念的滲透,從而導致教學的氛圍過于枯燥和單調。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并未充分地開發出該技術的優勢,僅僅從表面上改變了教學的形式,而本質上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任何的差別。部分教師并未抓住小學數學教育的核心,片面地追求教學方式地多元化和計算方式的多樣化,同樣無法有效地提升教學的效率。與學生的溝通不足,無法按照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形式的改進,造成課堂上的師生配合度較低。
(三)教學設計不合理
教學設計的本質是通過合理的設計來提高教學的質量,但是部分教師并未立足所在班級的學習實情,致使部分課程設計上存在內容過多或難度過大的現象,這些不僅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較大的壓力,同樣也無法確保教學工作的秩序化,這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也十分不利,需要在實踐中逐步進行改進。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教師對課堂設計的重視
課堂設計通俗來講就是教師課前制作的教案,通過教案可以直觀地反映出教師的專業水平及工作的責任心。完整的教學設計包括以下幾個要素:明確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分解、適宜的教學方法、由淺入深的案例分析、相應的訓練題目及師生之間的探討。這些都需要教師做好詳細的課前準備工作,可以準備多個案例來備用,掌握好相應的教學進度確保在既定的教學時間內將知識點完整地呈現出來。學校可以通過定期的教案評比和檢查來提高教師的重視度,在學校范圍內營造良性競爭的氛圍。
(二)教學設計必須脈絡清晰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抓住該節課的重心,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進行知識點的擴散。教師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計劃來進行設計,以此來保障小學數學課堂設計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按照自己的分析和對班級內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由淺入深地將數學知識進行講解,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實際的教學中。做好教學各個環節的時間控制,預留充分的訓練及探討時間,可以讓教師更加全面地捕捉到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在下階段的課程設計中逐步進行完善。
(三)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即本節課程的教學重心,教師可以做好充足的鋪墊和全面的把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節課內不允許出現多個重難點同時存在,否則教師和學生都無法集中注意力將每一個知識點全盤吸收,寧可多花點時間打好學習基礎,也不能出現“滿堂灌”等不利現象。如十以內的加減法講解,教師可以通過與生活相關的案例來進行講解,教師可以通過特定氛圍的營造來引發學生進行探討。
教師可引出如下案例:小明手上有十元錢,想要買10支鉛筆,A超市的鉛筆零售價為1.2元一支,而B超市的鉛筆是9角錢一支,請問小明最后選擇在哪家超市買?小明最后還剩多少錢?為什么?教師可以通過基礎換算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明白1元等于10角,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計算,得出不同方向的解題思路。經過探討之后部分學生得出這道題的答案是B超市,小明還剩1元錢。還有部分學生提出了A超市,小明通過自己的討價還價在A超市花10元錢買到了10支鉛筆。此時教師需要及時地進行分析和講解,不要急于去判斷對錯或者批評,站在數學計算的角度而言,顯然第一種答案更加準確,但是第二種答案的可行性也是存在的,教師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課堂教學設計與教學生成
教學設計最終要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去檢驗其設計得科學與否。因此,教師要把教學設計落實到課堂中,并不斷完善教學設計。例如,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會設計一些師生間的互動或者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
在設計之前一般只是設想,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狀況,比如由于學生知識的不足,導致教學環節不能充分有效地開展;或者由于預留時間不足,導致在活動后,教師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去發現和改進。有的時候,課堂教學的生成效果和不同班次間學生的差異性也具有密切聯系的,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針對不同班次學生的具體情況要適當調整,這樣才能收到預想的效果。教學設計是理論,課堂教學是實踐,教師必須要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設計。
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不僅是滿足日常教學的需求,同樣也是實現教學質量提升的必然途徑,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按照教材的思路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同時考慮到所在班級的整體水平來進行難度及知識量的把握。圍繞每一節課程的知識點進行教學內容的填充及教學方法的選擇,在綜合比對之后選擇更加實用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日常的教學,適當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宗序連.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D].蘇州大學,2010.
[2]劉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分析及微型實驗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3.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