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端
摘要: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減少教師的提問與講解,在教學中要努力突出閱讀的自主性,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在學習中充分彰顯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體驗具有獨特性,從而著力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方法。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奇”,在想象體驗閱讀中感受“奇”,在進入角色閱讀中見證“奇”,培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 自主性 個性 略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課文學習中所掌握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減少教師的提問與講解,在教學中要努力突出閱讀的自主性,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在學習中充分彰顯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體驗具有獨特性,從而著力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方法。下面,筆者就自己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刷子李》一文的感受,談談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如何做到以讀代講,扶放有度,來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一、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奇”
《刷子李》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語言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無論是人物語言,還是敘述語言,均情趣盎然,簡潔傳神,學生容易讀、喜歡讀。文中的“刷子李”粉刷技藝高超,堪稱奇人。因此,上課伊始,我先放手讓學生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邊讀邊想象主人公這一“奇人”的形象,并告訴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可以把自己的閱讀感受標注出來。學生經過一番自由的閱讀之后,我請同桌輪流讀,比賽看看,誰更能讀出“刷子李”的“奇”。學生擁有了自主閱讀的空間,而且有機會展示自己閱讀的收獲,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此時,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被激發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經過一番激情閱讀之后,我問學生:“‘刷子李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他的‘奇體現在哪些方面?”學生們的腦海中已經留下“刷子李”這一奇人形象,于是他們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說:“‘刷子李的服裝奇,因為他每次粉刷必穿一身黑,而且還立下規矩‘要是身上粘上白點就白刷不要錢!”有的回答:“‘刷子李刷墻的動作奇,他刷墻時就像伴著鼓點,和著琴音一樣,動作嫻熟、輕松、優美!”有的認為“刷子李”刷墻的效果奇,坐在他刷過的房子里就像來到仙境一般!學生們的發言是多么精彩!可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自由讀、比賽讀,能夠在讀中想象出文中主人公的“奇人”之處。
二、在想象體驗閱讀中感受“奇”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刷子李》一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刷子李”的高超技藝。文中第1至5自然段直接描寫他技藝高超的語句很多,在教學時,我重點把握“刷子李”刷墻動作奇的片段——“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引導學生一邊讀這句話,一邊做“刷墻”的動作。學生高舉右手,模仿“刷子李”刷房頂的動作,只“刷”了幾下就停下來。看來刷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我讓學生繼續“刷房頂”,然后再“刷”四面墻壁。學生在模仿操作中真切地體會到干粉刷是一件又累又苦的活兒。回過頭來,再讀“刷子李”刷墻的精彩片段時,學生會發現我們覺得既累又苦的一項活兒,“刷子李”卻做得很輕松,動作很嫻熟,很優美。這樣一對比,學生從中感受“刷子李”的技藝的確非同凡響,簡直神乎其人。學生結合動作,設身處地地讀,不但深刻地感受到“刷子李”高超的技藝,而且情緒高漲,朗讀水平得到了提高。緊接著,針對“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這一形象比喻,我啟發學生:“此時此刻,你覺得刷子李是在干粉刷嗎?想想他更像在做什么?”學生積極踴躍地發言,有的說他像在指揮樂隊,有的說他像在雕刻藝術品……學生的想象是合理的、豐富的。他們的言語中隱含著由衷的敬佩之情。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們帶著敬佩的情感齊讀該片段,再次體會“刷子李”刷墻時動作的優美與神奇。學生們聲情并茂地朗讀,讀著讀著,自然而然地從動作中感受到“刷子李”的“奇”。通過以上引導,針對課文特點,讓學生模仿“刷子李”刷房頂的動作,引導學生想象“刷子李”豐富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入體會“刷子李”的高超技藝,讓學生在想象體驗閱讀中感受“刷子李”的奇。
三、在進入角色閱讀中見證“奇”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由此可見,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獨立閱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刷子李》一文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時候,注重了細節描寫。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褲,刷墻時嫻熟的動作,還有那個讓人吃了一驚的白點等細節描寫都使“刷子李”這個人物活了,神了。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第6至11自然段采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通過曹小三內心的“一波三折”,證實了“刷子李”超凡的粉刷技術。在體會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變化時,我先讓學生替換角色,把文中的“曹小三”替換成“我”來讀。學生把自己當作“刷子李”的徒弟,讀著讀著,似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刷子李”一天刷墻的經歷。我趁熱打鐵,用采訪的形式,請學生談談第一天跟隨“刷子李”去學藝的所見所聞。“刷子李刷墻有什么規矩?你跟師傅學藝的第一天有什么收獲?”我一邊引導學生談見聞,一邊借助圖示:“牛”——“嗐”——“真牛”幫助學生理解:師傅刷墻時“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現”覺得師傅“牛”;到“竟然看見刷子李褲子上出現一個白點,黃豆大小”以為師傅“名氣有詐”;最后真相大白——師傅抽煙時黑褲燒破一個小洞,透出里面的白襯褲,再次對師傅產生敬佩之情。這樣通過替換角色地閱讀,了解曹小三內心的“一波三折”,見證了“刷子李”這一“奇人”的形象。因此,自然而然地感受了作者對“刷子李”這個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由衷的贊嘆和肯定。
總之,我們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一定要大膽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擁有足夠的時間讀、再讀、繼續讀。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閱讀方法,在讀中有所感悟,以此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責編 金 東)